阅读教学中的两种错误对话.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9499429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阅读教学中的两种错误对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阅读教学中的两种错误对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阅读教学中的两种错误对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阅读教学中的两种错误对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阅读教学中的两种错误对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教学中的两种错误对话.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语文对话教学中的两种错误倾向怀远县魏郢中学 常先强一位教师在教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课时,在结尾处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孙悟空、唐僧、白骨精三人,你最欣赏谁?”学生发言踊跃,结果三种意见都有。有同学说:“我欣赏孙悟空,因为他有火眼金睛,聪敏勇敢,保护住了师傅。”有的同学说:“我欣赏唐僧,因为他很善良,对每个人都怀有慈悲之心。”有的学生说:“白骨精也不错,她挺有孝心,吃唐僧肉时还不忘记把母亲接来。”更有一个孩子说:“白骨精一次次失败,都没有灰心,还是再变再战,很顽强。”老师很高兴,因为课堂上出现了一种“别出心裁”的声音,她大加赞赏了这个欣赏白骨精的孩子,并鼓励全班同学以后学习也都能认真积极思考

2、。紧接着,她又进行了下一个教学环节:布置练习,然后下课。这是我在山东人民出版社魏薇、路书红等编著的中外教育经典案例解析一书中看到的一则教学案例,看后很有感触,很想借此谈一谈自己的认识。阅读教学是一场多向度的对话,它至少包括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三个层面的对话。在这场多向度的对话大战中,教师只是一个平等中首席的参与者,他无权对文本做出一锤定音的统一解读。毕竟从这场对话中的文本与学生两个层面来看,老师不可能、也无法、更没有权力对一个文本作出断语。文本是作家在某一地域某一时段的智慧结晶,它的本身既富有作家的人生感悟也包括历史的、现实的、自然的、社会的种种背景,所以一篇文章究竟该如何解读,

3、绝对不能只给一个所谓的标准答案。正如“横看成岭侧成峰”或者“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所言。其次,作为一个有着鲜活生命个体的学生而言,他们的思维也是五花八门的,他们有着自己对文本的独特见解。所以说哪怕针对一个学生的对话老师都不可做出是与否、对与错的简单判断,更何况一个教室有那么多灵动的个体呢?教师的见解不论是本人的一己之见,还是参照教学参考书都不能抹煞学生的观点,否则这种阅读教学注定会以失败告终,毕竟教育培养的是有知识、有创造力的人,而不是为了试卷上的单纯分数。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没有把一己之见强加于学生,这是这个老师的可嘉之处,看得出它懂得尊重学生个体的存在与价值,孙悟空、唐僧、白骨精谁

4、好,谁坏,自己不轻下结论而由学生讨论感悟,此做法可取可赞,但是由学生的对话结果及老师对此结果的态度来看,则又不免对此老师的做法大为惋惜。唐僧明知孙悟空拥有火眼金睛,能够洞察奸邪,可仍然不听劝告,执意要去救白骨精,结果自讨苦吃。这如果也值得肯定,说他有慈悲之心,那么经典寓言农夫和蛇还有何价值,如此不听劝阻、不知好歹、刚愎自用的糊涂蛋,到底该褒还是贬。老师作为首席,作为对知识更多的占有者,对文本更深刻的理解者难道不知,如此鼓励学生有创见敢发言究竟是利还是弊?更有甚者,对白骨精之流,有同学提出她不怕失败,毫不气馁,再变再战很顽强,老师也予以肯定。还有对于白骨精很有孝心,吃唐僧肉还不忘老母也进行苟同。

5、这到底是爱还是害,是教育学生求真向善还是怂恿学生作恶多端。试想白骨精屡败屡战是杀人吃人,这是优点吗?让母亲一起来干丧尽天良的事又何孝之有?语文教学讲求“文道统一”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受到感染、陶冶,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可这位老师的做法符合这种标准吗?新课改以来,在新型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多可喜的变化,但在这些变化中,我们同样能发现一些不和谐的东西,出现了不少纯粹的形式主义模拟。课堂上热热闹闹,讨论的热火朝天,看似在充分调动学生实则在搞假、大、空的形式主义。比如在教塞翁失马时,有学生突发奇想,大胆提问:赛翁所失之马为公为母?老师也很高兴,认为出现了课堂资源,鼓励学生三五一组,

6、合作探究。一节课笑声不断,其乐融融,只可惜这种对话价值何在?这种状况正是在于有些老师评价学生时,不管对错一律甜言蜜语,即便学生回答离题万里,老师也往往给予不同类型的肯定与表扬,甚至大喊:棒,棒,你真棒!这种情况在部分老师看来,如果不加表扬就会伤害到学生,没有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其用心该是多么的“良苦”!新课改的理念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但是同样提倡学习要具有科学的态度,是就是,非即非。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由非走向是,而不能混淆是非、指鹿为马,我们不能为了尊重而尊重,为了创造而创造,为了激励而激励。我们最终的目的是教育,教育本身蕴涵着一种方向性,蕴涵着对善的追求,教学中要有善的价

7、值去向,否则就失去了教育的意义。尽管多年来对语文教学统一解读很有看法,但是作者在写作过程中的基本价值去向是一定的。我们强调文本的多义性,但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的“胡言乱语”就冠之以对文本的生成,是对新课程标准的贯彻执行,这恰恰不是对话的应有之以,教师应当正确引导和必要的匡正甚至真诚的指出学生的错误,这才是教育的应走之路和发展方向。倪文锦主编的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一书在谈到阅读多向度对话时曾用很大篇幅写了警惕语文教学中的“假对话”现象,我在教学中也很有感触。文中指出“所谓假对话是指教学中名义上或形式上的对话,其实并非对话,甚至是反对话”这就告诉我们一方面要杜绝上文论述的错误对话,一方面还要彻底打假,

8、清除这些假对话。书中将假对话列为以下几点:1、掩盖真实意图的对话,也就是师生双方都言不由衷,不愿表达真实意图的对话。2、游离主题的对话,比如上文提到的赛翁失马为公还是母的对话。3、不具实质的对话,貌似围绕主题实则无关痛痒,没有真正深入的对话。4、独白是对话,也就是教师预设出答案,不直接道明而以对话展开的非对话。5、自说自话,互不碰撞的对话,指那些表面上有来有往但是实际上却互补理睬的对话。这些假对话还有前文概述的错误对话,我认为都需要我们教师首先提高自身的对话素养,因为我们处于主导地位,教师的对话能力以及对话水平直接影响着课堂对话的水平与质量。教师在课堂教学对话中应该创设平等民主的对话氛围,真诚的投入到与学生的对话中去,既起到引领和匡正作用又能避免假对话,真正发挥课堂对话的作用,从而实现教学中的价值追求,以达到教书育人的良好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