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儿童友好家园项目2008年度运行情况总结.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9497817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凉山州儿童友好家园项目2008年度运行情况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凉山州儿童友好家园项目2008年度运行情况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凉山州儿童友好家园项目2008年度运行情况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凉山州儿童友好家园项目2008年度运行情况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凉山州儿童友好家园项目2008年度运行情况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凉山州儿童友好家园项目2008年度运行情况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凉山州儿童友好家园项目2008年度运行情况总结.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凉山州儿童友好家园项目2008年度运行情况总结凉山州政府妇儿工委办公室 凉山州共有3个儿童友好家园,从2008年9月开始至今,此项工作已经开展了半年,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一、地震灾害突然降临,灾区儿童面临困境 8月30日下午16时30分,我县与攀枝花仁和区交界处发生6.1级地震,此次地震造成全县29人死亡,(其中妇女15人,儿童4人),359人受伤,(其中妇女29人、儿童11人)。受灾儿童27800人,其中:02周岁6420人,26周岁7260人, 612周岁10210人 ,12周岁以上3910人。灾情发生后,省妇联副主席马小玲、省妇儿工委办主任胡秀琴、联合国儿基会儿童保护项目专家陈学峰博士亲临

2、灾区查看灾情,开展了灾区儿童的特殊需求、儿童的发展、儿童的科学而有效的特殊保护等问题调研,在她们的高度关注和亲切关怀下,我们得到三个儿童友好家园并在会理县实施。二、确定目标后迅速投入筹备实施阶段(一)建立项目实施领导组织机构2008年9月,会理县成立了以县政府副县长、妇儿工委主任为组长,以县妇联、各区乡妇联、妇幼卫生、幼教系统等有关单位领导为成员的会理县“儿童友好家园”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任务和工作职责,合力推进项目实施。项目筹备期间县妇儿工委办多次就项目筹备情况向县委、县政府领导作专题汇报,并得到了县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将此项工作纳入全县灾后重建中对相关单位的工作考核,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

3、了组织领导保证。(二)深入灾区实地调查研究合理选点 为了使三个“儿童友好家园”点的建立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县妇联、县妇儿工委办按照省政府妇儿工委办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儿童友好家园”操作要求,开始了三个“儿童友好家园”选点工作。在筹备期间,县妇联会同区乡村领导干部曾多次深入灾区实地,上百次打电话与灾区领导联系,商确选点和建园相关工作,在了解掌握基本情况后,结合灾区的实际,选定在黎溪力马河、通安营盘、鹿厂白沙村,重点实施“儿童友好家园”项目,继后开始落实各项工作。(三)“儿童友好家园”工作得到关注支持“儿童友好家园”前期项目争取和筹备工作得到了会理县委李云会常委、县政府黄玲副县长大力关心支持,

4、得到各成员单位和社会各界关注。我们按上级的要求和会理县“儿童友好家园”项目实施方案,积极开展工作,努力实施好“儿童友好家园”项目,为灾区儿童营造一个温馨、温暖、亲情、友爱的成长环境。(四)制定科学的工作实施方案我们按照省妇儿工委办公室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要求,结合会理灾区实际制定了会理县“儿童友好家园”项目实施方案。总目标:1、通过建设运行“儿童友好家园”,向受灾儿童提供游戏、娱乐、教育、卫生和心理支持的一体化服务,消除地震对儿童造成的身心影响,使儿童回归正常的生活状态,身心得到康复。 2、倡导和传播儿童保护、儿童友好空间、环境的正确概念和理念,探索紧急事件中儿童保护的模式。近期目标:1、在地震

5、安置区小黑箐乡白沙村、通安区新发乡银盘小学、力马河社区2008年12月底前建三所“儿童友好家园”。2、招募志愿者和管理人员。3、为每一个“儿童友好家园”配齐设备设施。4、结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开发适宜我县编制培训材料,完成对项目志愿者管理工作人员的基础培训。(1)要求志愿者管理工作服务人员初步掌握儿童生活照料、教育活动和心理与社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在儿童权利指导下组织儿童开展活动,为家长和其他需要帮助的人员提供指导和帮助。(2)通过宣传和倡导,让“儿童友好家园”安置区群众学会认识和利用指导站。中期目标:培养一批稳定的“儿童友好家园”骨干队伍,完成骨干队伍的能力建设,使服务人员具有独立操作和运

6、作“儿童友好家园”的能力。提高和完善儿童友好家园的服务能力,为儿童及家长、社区提供更加规范、科学的一体化服务。增强“儿童友好家园”辐射功能,扩大“儿童友好家园”的社会效益,帮助社区建立一个完善的关爱儿童的环境。长远目标:项目所在社区儿童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儿童回归正常生活。“儿童友好家园”的理念和模式得到社会认可和推广,“儿童友好家园”成为社区儿童发展的保护不可替代的重要场所,成为制度化的儿童保护工作模式。项目周期: 项目周期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8年12月到2009年2月底;第二阶段:2009年3月到2009年12月底;第三阶段:2010年1月到2010年底.(五)招募、培训志愿者经

7、过前期的紧张有序的准备,我县“儿童友好家园”筹备工作已顺利筹备完成,通过志愿申请,各级党委政府协商推荐、筹备办公室审核,招募了9名志愿工作者。12月29日至30日,县妇联、县妇儿工委组织召开了“会理县儿童友好家园筹备工作总结暨志愿者培训会”,主管此项工作的副县长、县妇儿工委主任黄玲作了重要指示,县妇联主席谭南芬、副主席乔富兰分别对“儿童友好家园”工作的实施作了安排部署,对家园管理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培训会还邀请专家针对管理人员和志愿者进行了儿童心理健康、保育知识、安全防范以及设备的使用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三、儿童友好家园开园以来的活动情况会理县三个“儿童友好家园”从2009年元月15日相继开园,

8、开园以来,按联合国儿基会和省妇儿工委要求,利用春节和寒假期间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1、黎溪力马河儿童友好家园黎溪力马河儿童友好家园建立在原力马河镍矿旧址,现为力马河社区公房;家园活动地点设在原矿区商店营业厅,面积200余立方米,房屋结构坚固,采光通风好。家园除覆盖社区2000多居民外,还覆盖3个社区周边行政村,共覆盖儿童700余人。春节期间该园放弃休息,坚持开园接待儿童,在节日期间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游戏,传篮球、打沙包、老鹰捉小鸡、搭积木等游戏赢得儿童们的阵阵笑声。2、通安新发儿童友好家园通安新发儿童友好家园建立在新发乡云盘村小学校院内,该小学共有师生450人,包括周边3个行政村儿童,共覆盖儿童

9、1100余人。家园活动板房搭建在小学水泥地坪操场上,周围环境舒适,整洁安全。家园利用寒假期间为儿童开放,并开展了各种体育娱乐项目。通过开展活动扩大宣传,让儿童和家长了解儿童友好家园,到家园来活动的儿童日渐增多。从开园以来参加活动的儿童、家长达2000人次。3、鹿厂小黑箐儿童友好家园鹿厂小黑箐儿童友好家园建立在白沙村,该村是彝族聚居村,所在乡文化站站长将自家土地平整后搭建活动板房作为家园活动场地。该园在物资设备到位后,着手对履盖区域宣传家园的办园宗旨,进行儿童基本情况的调查,为今后家园开展活动积极探索。元月以来陆续接待儿童和家长,以村小学为依托,接纳学龄前儿童100多人。从开园20多天以来,共接

10、待儿童及家长300多人次。 儿童友好家园的建立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家园所在地家长群众的热烈欢迎,当地儿童少年们更是兴高采烈。率先开园的两个家园每天接待数十名儿童和家长,三个家园自元月份以来陆续接待儿童3000多人次,家长800 人次。家园的建立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娱乐环境和心理抚慰场所,家园的建立收到了初步的效果。四、存在的问题和工作建议一是家园的管理上,制度不够完善,按年龄段的划分不够明确,不适应不同年龄段的各种学习、娱乐需求;二是儿童到园人数不稳定,给家园管理造成一定困难;三是家园工作人员能力素质参差不齐,工作经验不足,管理工作能力还需要锻炼和提高;四是家园内易损玩具如乒乓球、羽毛球等配备较少,建议定期补充添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