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定跳远》教学设计[3].docx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9496857 上传时间:2024-03-2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立定跳远》教学设计[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立定跳远》教学设计[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立定跳远》教学设计[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立定跳远》教学设计[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定跳远》教学设计[3].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立定跳远教学设计张 伟一、教材分析: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初中跳跃项目的要求,立定跳远技术应属于水平段四的要求范围(初中阶段),它是初中体育与健康的主要教学内容,也是初中体育会考的必考项目。本节课主要是在学习双脚跳跃的基础上学习的,又是为初中体育会考打下基础,另外,学习立定跳远,还能有效发展速度、协调、力量等身体素质,改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培养学生不畏困难、勇敢直前的精神,并具有健身性、竞争性、娱乐性的锻炼价值。所以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二、学生情况分析:由于当前学生的吃苦精神、个性差异差等原因我校的学生普遍存在身体素质和接受能力都比较差,学习注意力也不是很集中,所

2、以在学习时教学内容一定要合理按排。我校大多数学生来自城乡结合部,他们生性活泼、好动,模仿力、好奇心强,学习积极性高、勇于竞争、自我表现欲强等特点也为很好的完成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条件。想要整节课学生精神饱满、持久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就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因此,在立定跳远的单元教学中,每节课都需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紧紧地抓住学生的心理,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在玩中学,在情境中练,以有效达到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立定跳远的学习使大多数学生初步掌握立定跳远的技术动作。2、技能目标: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协调性、灵敏性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下肢力量和立定

3、跳远水平。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积极进取和面对困难勇于挑战的的精神,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摆臂与蹬地动作的配合2、两脚同时起跳,落地平稳难点:抬腿收腹四、教法:将整个教学内容游戏化、比赛化,使学生乐于参与、易于参与,并在较为兴奋的状态下达到教学的目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感性思维较强,理性思维较差的特征,因此宜在教学中多应用示范进行教学,让学生多进行模仿练习。因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法:1、游戏、比赛参与法:将教学内容全部融合于游戏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启发尝试教学法:依据“实践-认知-再实践”的规律,在讲解前,先使学生主动探索,启发学生创

4、新练习,理解知识、自我完善,同时也体现了“先学后教”的基本原则。3、示范法:利用学生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在本节课中让学生多看动作优美标准的示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指导、纠正错误法: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通过应用全体与个别指导、纠正错误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规范动作。5、表扬法: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多鼓励多表扬,发现闪光点,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五、学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的情况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法:1、水平分组合作法:学生依据自身的素质和技术能力的自我评定进行分组,组内互助学习,其目的是通过自选难度,自由分组,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保证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真实的需要。2、相互比赛练习法:同伴之间

5、以比赛的形式互相进行比跳的远度来练习。其目的是通过比赛来提高学生积极向上的竞争意识,已达到练习的目的。六、教学过程:1、开始和准备部分:大约用时10分钟。具体步骤为:首先是课堂基本常规(包括师生问好、宣布课的目标任务等)。然后是慢跑。最后是徒手操练习。2、基本部分:大约用时25分钟。本着寓教于乐、快乐教学的原则,这个环节我准备分两步完成,一是利用辅助练习方法和立定多级跳远来提高学生兴趣和跳远的收腹举腿动作要领。二是在立定跳远中增加游戏和比赛,在确保学生学会基本的立定跳远技术,然后在学生体验的基础上教师再做适当的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明白,只有快速有力的起跳才能保证起跳的高度,并提出问题:“有了高度,如何跳得更远呢?”,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难度,并让其带着问题进行第二个游戏“立定跳远接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让学生齐心协力,争创第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通过比赛的形式强化所学的内容。巩固所学知识,既符合了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规律,同时也解决了本节的重难点。3、结束部分:大约用时45分钟。具体步骤为:放松运动(4X8拍)教师讲评本节课的情况,并对课堂中发现的闪光点进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安排学生收回器材,培养学生勤劳的好习惯。最后师生有礼貌的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