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困惑.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9491057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困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困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困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困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困惑.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困惑广水市磨课协作坊一、关于数学课堂“应用多媒体”的困惑现在的课堂教学,似乎没有现代化手段就是一节不成功的课。所有的优质课比赛中,没有不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大多数老师都会认为课件用的越花哨,课就是成功的。在这里,我很困惑:课堂教学中老师能代替的、生活中有实例的,有时候只需要一块小黑板就可以达到目的,需要用多媒体吗?是否应该把“应用多媒体”作为评价一节课好坏的一项标准?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对待多媒体?多媒体在哪些情况下适合为教学服务呢?二、学科间相关知识点进度平衡兼顾问题。数学教材中的例题出现了压强、电流、电阻、电压、密度等,而在学这部分知识时,物理上还没有学到,学生还不具备这部分知识

2、,该如何去做呢?三、初、高中数学的衔接二次函数与二次方程是衔接初中与高中知识中最受关注的内容,要不要单独讲授呢?教材中我们可以从容地补充二次函数、方程的相关内容,作为重要知识处理吗?而受课时安排以及中考范围的影响许多精彩的典型问题也只能忍痛割爱了,并且这部分知识在初中没有得到深入的挖掘学习,会不会影响学生高中的助学学习呢?这部分内容初中教师到底该如何去教?教到什么程度呢?这 个问题希望有更多的专家同行来关注。四、探究与建模数学探究与数学建模的教学目标要求不易把握,从各地各校试卷来看,有的侧重于考查理论层面上概念性的问题,而有的则是侧重考查动手操作层面的问题有的该如何把握? 五、激活课堂我们的班

3、额较大,很多问题在课堂上不敢放手给学生,怕引起课堂混乱,这样就显的课堂气氛较沉闷,如何让课堂真正活而不乱起来?特别是对大班额的教学有更好的方法吗?六、潜能生班额较大,随着课程的深入,知识的加深,“潜能生”的比例越来越大,怎样使“潜能生”真的发挥其潜能,而且能够持之以恒呢?七、关于“小组学习”的困惑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常常是好学生机会更多,扮演着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现象多;小组活动中出现的一些放任自流的现象,等

4、等这些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在教学中,如何使“小组合作”不流于形式?什么时候是采取“小组合作”最恰当的时机?如何在“小组合作”中,使困难学生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真正收到班级教学中所得不到的收获呢?有时学生确实参与讨论,当讨论汇报的正尽兴时,下课铃响了,给学生的时间短,合作学习只停留在表面,时间长了,常完不成教学任务,这该怎么办?八、如何开展课堂评价。课堂上经常发生这样的现象: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有的同学举手回答但不正确,老师摇头可能说:不对。比较注意表达的老师或者出于保护学生的自尊的老师会说:你再想想。如果其他同学回答对了,老师就会眉开眼笑地说:好!然后让学生和他一起激动地为这位同学鼓掌,

5、掌声非常热烈。难道说这就是激励性评价吗?这样的评价就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吗?其实如果继续观察没答对的和受到表扬的同学会发现:他们以后的学习效果并不好,因为他们都受到了压力,一个懊丧得听不下去课,一个得意的听不下去课。那么我们教师对学生的对与错应该怎么办呢?九、课时安排与教学辅导书的选用。按照教材的课时安排,多数学生感到非常吃力:每节课的容量特别大,而且每节课的内容都是新的,复习与巩固提高全要靠自己课后下功夫了。面对新课程,我们又有了以前的感觉:,讲授新课也就差不多了,根本没有时间补充其他内容,而且要不停地赶课时,哪有时间讲评练习、进行单元测试呢?若不进行反馈检测,又怎能知道学生的学习水平? 我们选

6、用的教辅导用书是长江作业,学生普遍反映上课基本都能听懂,但很多练习却做不来,有的根本找不到思路。仔细研讨其中的习题,窃以为教辅依然停留在以前教材的套路上,同时还有少量习题与学生所学内容是脱节超前的,学生根本没有能力完成。我们该怎麽办呢?十、如何开展合作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提供了一个开展新的教学模式的手段,以及一个鼓励学生才能发展的环境。精心营造的合作性学习能让学生在认知上、生理上、感情上和心理上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并且这也是改变课堂中的被动性学习和非人际性学习现状的重要步骤。在教学中常见这样的现象:一是老师抛出一个问题,或者问题来自学生,老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讨论,教室里立刻响起一片嗡嗡声,感觉小组内每个人都在发言,老师仍然在讲台上做自己的事,一两分钟后,老师喊停,请小组代表(往往是固定的)站起来发言,学生一张口就是:我觉得,我认为,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仅停留在问题的表层,并没有作深入的探究。二是学生在参与合作学习时老师仍然站在讲台上等待,或者做自己的事,那么教师应不应该介入合作学习的进程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