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师德失范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9488533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教师师德失范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校教师师德失范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校教师师德失范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校教师师德失范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校教师师德失范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校教师师德失范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教师师德失范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校教师师德失范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22020年4月19日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高校教师师德失范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管 剑 李传坤(鄂东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黄冈 438000)摘要:在当前社会改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时期,一些不正之风和不良的价值取向干扰了相对纯洁的高校校园,致使部分教师暴露出师德失范现象。本文列举了高校教师师德失范的表现,分析了其原因,研究了治理对策,以引起社会和高校的重视。关键词:高校教师;师德;失范;原因;对策师德是指教师职业道德,具体指高校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教师素质的核心部分。能够说,教师师德水准

2、的高低,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兴衰。当前高校教师队伍中的师德虽然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与这个职业不相符的音符,出现了“师德失范”的现象。少数教师在从教过程中失去了教师应有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功利冲淡了传道、授业、解惑的天职,对高校的人才培养和全社会的道德建设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笔者列举了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表现,分析了其原因,并研究了可行有力治理对策。一、高校教师师德失范的主要表现长期以来,大批高素质人才的输出赢得了社会对高校的尊重。但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导致高校教师群体中出现了各种职业失范现象,特别是作为教师灵魂的“师德”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如下:(一)理想

3、信念淡泊。当前部分高校教师理想模糊、信念缺失、淡化追求,缺少责任感、使命感和神圣感。主要表现在于:有的教师满足做好本职工作,只注重名利地位和荣辱得失,淡化了教师“弘扬蜡烛精神”的传统观念;有的把教育事业当作谋生的手段,经过巧立名目,违规举办辅导班,大揽不义之财;有的以离经叛道为时髦,借口学术探讨,在课堂上、讲座中公然散布违背四项基本原则的错误观点,攻击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有的崇洋媚外,公开宣扬西方资本主义的价值观,用西方的所谓民主自由否定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等。这些表现严重影响到了高校教育的良性发展。(二)敬业精神淡化。党和人民要求高校教师勇担大任,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做爱岗敬业的典范。但受市场经

4、济的影响,部分教师敬业精神淡化,主要表现在于:有的注重追求物质利益,置学校和学生的利益于不顾,把从事教师工作作为是一种职业和谋生的手段,没有真正认识到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使命;有的将教师职业当做跳板,把过多的精力和时间用于第二职业,从而教学上敷衍了事,上课照本宣科;有的教师创新意识不强,教学方法老套,喜欢满堂灌、填鸭式教学,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创新缺乏探索和研究。这些行为严重违背了高校师德建设的宗旨。(三)育人意识淡薄。中国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但在中国当前高等教育实践中普遍存在“重教

5、书、轻育人”或者“只教书,不育人”的现象。表现在于:有的教师缺乏爱心、缺乏对学生应有的理解与尊重,遇到问题不是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而是简单粗暴,态度生硬;有的教师只管教书,不育人,对学生的思想状况和道德品质不了解,对学生课上课下的违纪违德现象视而不见,只尽“授业”之职而不知“传道、解惑”之责。(四)学术道德下滑。近几年,中国高校几乎都打出了“科研先导”的大旗,科研成果在教师评价中占的比重过大,导致有的高校教师根基不牢、学风浮躁,弄虚作假、急功近利,学术论文粗制滥造、篡改数据、抄袭剽窃、枪手代写、花钱买版面等学术腐败现象频频出现,严重影响了高校良好的学术氛围,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五)师表作用

6、缺乏。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但在现实中部分教师表现出师表意识淡薄现象:有的教师纪律意识淡薄,不遵守社会公德和秩序,无视学校的规章制度,上课自由散漫、迟到早退、吸烟、接手机,仪表不整洁,举止粗俗;有的教师道德水平低下,不顾师道尊严、礼义廉耻,考试送感情分、泄露考题、卖“优秀”指标和推研名额等,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以致走上犯罪道路;甚至有个别教师自由主义思想泛滥,信口开河,借一些个人成见和怨气任意发牢骚或表露不满情绪,给学生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二、高校教师师德失范的原因分析影响高校教师师德失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宏观的社会影响,也有微观的个人原因;既有外在客观因素的影响,也有内在主观因素的作用,

7、具体分析如下:(一)高校重师能轻师德,师德教育不力。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个人主义占据了上风,社会日渐宽容,私人生活具备了很大的自由空间,与此相应,功利主义观念盛行,道德评价观念淡化,工作能力成为评价一个人的主要标准。社会在选人用人时,主要看求职者的专业知识水平、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道德素质、品性表现等只是参考,这种重智轻德的思想观念同样存在于高校中。高校不但在人才引进、培训、考核等环节存在“重才轻德”现象,甚至在职称职务、荣誉称号、学科带头人等评审工作中,一般也只注重其科研、课时、学历、职称等硬性条件,很少把个人的政治素养、师德、师风方面的内容列人考查范畴,导致高校师德问题长期被忽视,师德建设

8、有名无实。这种重业务、轻政治,重师能、轻师德,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说明高校对师德教育不力,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弱化。(二)受市场经济大潮冲击,教师价值观扭曲。市场体制改革不但带来经济社会的变化,也带来思想价值观念及道德评价标准的改变,给高校师德建设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改革开放使传统道德价值观念受到强大冲击,造成社会道德生活失序和道德价值观念的混乱,很多人把追逐金钱和物质享受作为人生理想目标,把金钱作为衡量价值大小的标准,导致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的滋生。高校不是世外桃源,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很多教师开始更多地关注工作与经济回报的关系,不择手段追求经济利益,享乐思想不断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

9、感不断弱化,抛弃了教师应有的职业精神、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看到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拉大及权钱交易等现象日趋严重,导致少数教师心理失去平衡,价值观发生偏移。(三)高校师德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高校师德制度缺失和制度建设滞后是导致师德问题持续存在的根本原因。首先,师德规范和师德评价体系的缺失导致师德标准空泛化。中国至今没有制定出一部统一的高校师德规范,高校师德评价缺少统一的标准,考核程序也非常空泛,使得师德建设难于落实。其次,师德考核奖惩机制不到位导致师德要求虚幻化。高校在年度考核时,几乎都把师德放在重要的位置,建立各种奖励制度,特别是把师德跟岗位聘任、职称评定挂钩。但在中国高校的师德考核奖惩制度

10、普遍存在不能落实问题,教师在晋职晋级时,往往只是以科研成果和教学质量为主要依据,忽视了师德在教师总体考核中的比重和作用。第三,培养教育机制不完善导致师德退化。师德和其它职业要求一样,需要教师经历一个严格的教育、培养到成熟的艰难历程。但在高校职业培训中,大都把师德建设视为“虚”,把专项技能看做“实”,淡化了师德要求;而且,中国高校师德培训只有岗前培训机制,很少有学校制定在职培训机制,导致高校师德退化。(四)师德监督机制匮乏。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如何监督,一直是个难题。对于一个高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我们能够经过听课、评课、学生课堂信息反馈以及教学质量测评等方式很容易地对她进行监督考核,但却很

11、难采取一种有效的方式去界定和测评这位教师的师德状况如何,从而导致有些素质不是很高的人被选拔进了人民教师的光荣队伍中来了。(五)教师自身忽视师德修养。师德问题的根源在于教师个人修养不够。当前,高校大部分教师都缺乏自觉修养,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她们大都是刚出校门又进校门的年轻硕士、博士,学位层次较高,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的知识层次高,自然就会受人尊重,师德高也是自然的事。部分教师把师德看做个人问题,好坏与教学工作无关,市场经济条件下讲法治就够了,不需要讲什么道德、师德,只要不违法就是合格教师。再加上学校考核对师德要求较低,没有统一的标准,自然就放松了自己的道德要求。能够说,自身修养不够、自我要求不严是导

12、致师德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三、治理高校教师师德失范的对策面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高校必须清楚认识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必要性,采取切实可行的有力措施来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一)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激励,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良好师德风范。作为高校,一是建立有效激励机制,营造良好氛围。师德建设要取得实效,必须有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高校可经过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有效激发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积极性,增强责任心和荣誉感,形成学先进,争先进良性发展氛围。二是加强理论学习,塑造良好师德风范。尽管教师本身就是教育者,但要强化教师的师德意识,必须

13、有组织,有计划学习师德教育,把师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必修课程,贯穿自己教育生涯,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师德建设全过程。经过有计划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广大高校教师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辨别真善美、假恶丑,不断提高道德认知水平;经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知识,提高教师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自觉性,正确处理待遇与工作态度的关系,发扬为教育献身的精神和勤奋严谨的治学态度;经过对教师进行职业理想教育,使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坚定自己的职业信念,真正做到爱教、乐教、钻教,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对自己高

14、标准、严要求,兢兢业业地投入到高教事业中去。(二)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在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新时期必须建立一支政治立场坚定、思想政治素质高、工作作风过硬、业务能力强、科学研究水平高的教师队伍。作为高校,一要培养教师具有完善的知识机构。当代高校教师除具备扎实的本专业知识外,还要加强马列主义基础理论知识、管理、计算机、法律、外语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从而具备完善知识结构在其教育教学实践中取得更好效果。二要要求教师掌握娴熟的教学艺术。娴熟的教学艺术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当代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根据学生的学

15、习需求和特点,不断改进和设计教学模式,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吸引学生、培养学生。三要培养教师具备突出的科研能力。大学原来就是科学研究的摇篮,高校教师应该成为科学研究的主力军。突出的科研能力有利于快出成果,多出成果,更重要的是最新成果用于教学实践能提升教学效果,同时教学实践又能为科研提供很多新思路。当前,突出的科研能力和深邃的理论思维以及广阔的学术视野已成为一名优秀高校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四要培养教师具有优秀的学术道德。优秀的学术道德是优秀人格的重要内容,高校教师在身处信息时代,必须积极进取,严守学术道德,以求真务实、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为学生作出表率。五要锻炼教师具备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16、。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是教育者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和关键。高校教师要随时随地处理好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为维护校园和谐稳定奉献力量。(三)建立和完善师德考核评价机制。强化制度建设,是做好师德工作的关键。我们要建立健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师德建设有关制度,推动学校的师德建设。一要完善师德考核机制,重视规章制度操作性。面对当代社会的新要求和新变化,高校还需进一步完善师德考核机制,以解决其存在的问题。同时还要重视师德考核建设的可操作性,把师德和教学工作质量作为教师职务评聘和岗位考核的重要依据,要坚持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严格考核,对不良情况及时予以批评并坚决制止。高校各职能部门必须密切配合、上下一致,齐抓共管,真正做到项项有目标,级级有管理、事事有人抓,把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纳入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确保广大教师以严谨的科学态度、高度的责任心、崇高的敬业精神从严执教。二要健全师德激励机制,展现教师示范性。首先,要重视领导的示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