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TAR_说明书.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9487333 上传时间:2024-01-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MSTAR_说明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MSTAR_说明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MSTAR_说明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MSTAR_说明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MSTAR_说明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MSTAR_说明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STAR_说明书.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1 基本知识21.1简介21.2安全须知31.3安全警告和注意事项31.3.1通用注意事项31.3.2使用手机的注意事项41.3.3使用电池的注意事项41.3.4使用充电器的注意事项51.4一般注意事项62 各部分的名称和说明62.1 技术参数62.2 电池72.3 SIM卡82.4 开关话机82.5 拨打电话92.6呼叫菜单10第三章113.1通讯簿113.2信息115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226.USB 储存功能236.1 USB运行环境237、附录231 基本知识1.1简介感谢您选择本公司彩屏移动电话。您可以通过阅读本手册,全面地了解该手机的使用。1.3安全警告和注意事项使用手机前请仔细

2、阅读以下注意事项以确保安全正确地使用手机。1.3.1通用注意事项 您的手机只能使用本公司指定的电池和充电器。使用其它的产品可能会造成电池漏液、过热、起火甚至爆裂。 请勿猛烈震动、撞击或抛掷手机,以免手机发生故障。 请勿把电池、手机、充电器放在微波炉或高压设备中,否则可能造成电路损坏和起火等意外事故。 请勿在有易燃易爆气体的地方使用手机,否则可能导致手故障和引起火灾。 请勿将手机置于高温、高湿或有大量灰尘的地方,否则可能会引起故障。1.3.2使用手机的注意事项 在飞机上、医院里等限制使用手机的地方请关闭手机。手机会影响电子设备和医疗仪器的正常工作. 请勿在弱信号或高精度电子设备附近使用手机。尤其

3、在以下设备附近需特别注意:助听器、起博器和其它医疗电子设备、火险探测器、自动门和其它自动控制装置。手机对起搏器和其它医疗电子设备的影响请咨询该设备制造商或当地销售商。 不要拆卸或改装手机,否则会造成手机的损坏、漏电和电路故障。避免手机受潮、渗水或其它液体进入,导致手机过热、漏电等故障。1.3.3使用电池的注意事项 安装电池时,不要强行施加压力,否则会引起电池的漏液、过热、起火和爆裂。 请勿把电池扔到火里,否则会导致电池起火和爆裂。 请勿用电线、针等金属物将电池短路,也不要将电池跟项链等金属物放在一起,否则会导致电池漏液、过热、起火和爆裂。 请勿焊接电池端头,否则会导致漏液、过热、起火和爆裂。

4、请勿在火边或加热器旁等高温地方使用或放置电池,否则会导致电池漏液、过热、起火和爆裂。 请勿拆卸或改装电池,否则会导致电池漏液、过热、起火和爆裂。 请勿使电池受潮,否则会造成电池过热、冒烟和腐蚀。 请勿连续充电超过24小时。 如果电池的液体进入眼睛会有失明的危险,请不要用手揉眼睛,用清水冲洗,立即到医院就诊。 如果电池在使用、充电或保存过程中有升温、变色、变形等异常现象,请停止使用并更换新电池。1.3.4使用充电器的注意事项 请使用220V交流电充电。使用其它电压会对手机及充电器造成损坏,甚至引发漏电、起火等事故。 禁止短路充电器,否则会引起触电、冒烟。 请不要在电源线损坏的情况下使用充电器,否

5、则会导致起火和触电。 请不要拆卸或改装充电器,否则会导致充电器损坏、起火、触电甚至造成人身伤害。 请不要用湿手接触充电器、电线和电源插座,否则会导致触电。 不要将重物放在电源上或改装电线,否则会造成触电和起火。1.4一般注意事项手机:在50C400C的温度和35%85%的湿度环境下使用手机。尽可能在远离普通电话、电视、收音机和办公自动化设备的地方使用手机,以免影响这些设备和手机的使用效果。电池:将电池放在不受阳光直射、阴凉通风的地方。手机电池的使用寿命都是有限的。多次充电无效时,说明电池寿命已尽,应该更换指定型号的新电池。充电器:不要在下列地方充电:阳光直射的地方;外界温度低于50C或高于40

6、0C的地方;潮湿、多灰的地方或振动大的地方(会引起故障);电视机、收音机等电器附近(会影响图像、声音效果)。2 各部分的名称和说明2.1 电池初始状态电池充了约50的电量,拆开后即可使用。前三次充电请彻底用完电后再充满使用,这样电池易达到最佳使用状态。电池的拆卸和安装拆卸时按以下步骤进行:将手机后盖打开;将电池向上抬起取出。安装时按以下步骤进行:将电池下侧卡勾向下卡入;将电池上侧推入至听到咔嗒声。电池的充电n 将充电器插上电源。n 将充电器的接头插入手机的侧面。n 当屏幕右上角的电量指示符号显示全满,并不再闪动,表明充电已经完成。如果是关机充电,屏幕还会显示充电结束的画面。这个过程一般需要34

7、个小时。充电期间电池、手机和充电器会变热,这都是正常的。n 充电完成后断开交流电源插座和手机与充电器的连接。注意:充电时一定要置于温度为540的通风处,并且一定要使用厂商所提供的充电器。使用未经认可的充电器可能会引起危险,并将违反对本手机的认可和保修条款。厂商提供的手机待机与通话时间是基于理想的工作环境。在实际使用中,电池的工作时间随着网络状况、工作环境和使用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充电时请先确认电池已安装好,充电中不能取下电池。 第三章3.1通讯簿进入电话簿浏览状态。可以添加联系人,并且对其发短信,呼叫等。3.2信息写信息短信网络服务,允许您将文字短信发送到其它能够接收短信的手机上。可以使用触

8、摸键盘输入短信息安全设置PIN码:输入PIN码进行打开PIN码,如果未经使用者修改,运营商设置的原始密码是1234或0000。如果启用了开机PIN码,那么每次开机后需要输入4位数PIN码,PIN码是可以修改的,用来保护自己的SIM卡不被他人使用。也可修改此码。手机锁:输入默认密码1122激活手机锁,每次开机需要输入手机锁密码,也可修改此密码。注意:缺省的手机密码是1122,您应该尽快将其更改为自己的密码。SIM锁:可以在此菜单下设置手机的安全选项,以避免手机或SIM卡被非法使用。PIN码:PIN码可以防止您的SIM卡被非法使用。自动键盘锁:设定键盘锁的等待时间,设置完毕后,当手机在指定的时间未

9、被使用时,键盘将自动锁定防盗追踪:输入默认密码并确认,进入状态打开设置通知方号码和通知内容,当手机插入其他SIM卡时3次密码输入错误会向手机方发生设置的通知内容,也可修改密码,点触帮助查看设置方法。信息黑名单:打开状态,可设置关键字或指定号码拦截。隐私保护:输入密码1122,可打开通讯薄,通话记录,信息开关,从菜单内进入需要输入密码才能进入。恢复出厂设置恢复出厂设置的默认密码是:11225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若使用手机时出现异常情况,请参照下表排除。常见问题发生原因解决办法接收不良在接收不良地区使用手机 。如高楼附近或地下室,无线电波无法有效传达。尽量避免。在通话密集时期使用手机,如上下班时间,

10、线路拥塞造成无法通话。尽量避免。网络无法覆盖区域,造成无法通话。可要求网络服务提供商提供服务区域图。回音或杂音因网络中继线不良造成,是区域性的问题。挂断再重拨,或可能更换较好的线路。通话地区线路不良。待机时间变短待机时间与网络的系统设定有关。处于接收不良的区域,请暂时将手机关闭需要更换电池。更换新电池收不到信号时,手机将持续发射以找寻基站,消耗大量电池电量,造成待机时间变短。请移到信号强的地区使用或暂时关闭手机。无法开机电池电量耗尽。查看电池电量或充电。SIM卡错误SIM卡损坏。与您的网络服务供应商联系。SIM卡未装好。确定SIM卡已装好。SIM卡金属面有污物。用干净的布擦试SIM卡金属接触点

11、无法连接网络SIM卡无效。与您的网络供应商联系超出SIM卡服务区域。向网络供应商查询服务区域信号微弱。请移动到信号强的地方重试无法打电话使用了呼叫限制功能。取消呼叫限制设置使用了固定拨号功能。取消固定拨号设置PIN错误连续三次输入不正确的PIN码。与您的网络供应商联系无法充电电池或充电器损坏。更换新电池或充电器在低于-100C或高于550C的环境中充电。改变充电环境接触不良。检查插头是否连接好无法添加电话簿记录电话薄存储空间已满。删除部分电话簿记录无法设定某些功能网络供应商不支持此功能,或您未申请此功能。与您的网络供应商联系6.USB 储存功能6.1 USB运行环境n windows2000

12、/ XP。n 对于其它的操作系统,可能需要安装USB驱动程序才能成功建立PC机与手机的连接。 本手机支持网络摄像头功能,在开机状态下,插入USB连接电脑后,手机提示三个选项: 存储设备:选择此项后,手机自动关机,可操作手机和电脑之间的数据传输;7、附录缩略语及其解释SMS Short Message Service(短消息业务)EMS Enhanced Message Service(增强型短信)SIM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用户识别模块)GSM 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全球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PIN Personal Identity Number(个人识别码)PUK PIN Unblocking Key(PIN码解锁)IMEI 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 (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CB Cell Broadcast (小区广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