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五脏 肝的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肝在志为怒:肝在志为怒,怒是人们受到外界刺激时的一种强烈的情绪反应, 是一种不良的情志刺激怒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故称肝“在志为怒”一方面, 大怒可以伤肝,导致疏泄失常,肝气亢奋,血随气涌,可见面红目赤,心烦易怒, 甚则可见吐血、衄血、卒然昏倒、不省人事另一方面,如肝失疏泄,也可致情 志失常,表现为情绪不稳,心烦易怒如《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逆,甚 则呕血、飧泄,故气上矣《素问•脏气法时论》亦说“肝病者……令人善怒肝在液为泪:肝开窍于目,泪为两目分泌的液体,具有润泽和保护眼睛的功 能泪与肝的关系密切,故《素问•宣明五气篇》说“肝为泪在正常情况下, 泪液的分泌,是濡润目窍而不外溢,但在异物侵入目中时,则泪液即可大量分泌, 起到清洁眼睛和排除异物的作用在病理情况下,则可见泪液的分泌异常如肝 的阴血不足,则两目干涩,实质是泪液分泌不足;如肝经风热,则可见两目红赤, 羞光流泪;肝经湿热,则可见目眵增多,迎风流泪等症此外,在极度悲哀的情 况下,泪液的分泌也可大量增多故《灵枢• 口问》说:“悲哀愁忧则心动,心 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摇则宗脉感,宗脉感则泪道开,泪道开故泣涕出焉。
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筋,即筋膜、肌腱筋膜附着于骨而聚于关节,是 联结关节、肌肉,主司运动的组织故《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诸筋者,皆 属于节筋和肌肉的收缩和弛张,即能支配肢体、关节运动的屈伸与转侧筋 膜有赖于肝血的充分滋养,才能强健有力,活动自如所以《素问•痿论》说: “肝主身之筋膜《灵枢•九针篇》说:“肝主筋”《素问•六节脏象论》又称 肝为“罢极之本”,是说肢体关节运动的能量来源,全赖于肝的藏血充足和调节 血量功能的正常如果肝血虚少,血不养筋,则可见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甚则 拘挛震颤;若热邪侵袭人体,燔灼肝经,劫夺肝阴,筋膜失养,则可见四肢抽搐, 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等动风之象故《素问 • 至真要大论》说:“诸风掉眩,皆 属于肝爪,即爪甲,包括指甲和趾甲中医认为,爪乃筋之延伸到体外的部分,故 称“爪为筋之余”考试大网站收集爪甲的荣枯,可反映肝血的盛衰故《素问• 五脏生成篇》说:“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肝血充足,爪甲坚韧明亮,红润 光泽若肝的阴血不足,爪甲失养,则爪甲软薄,颜色枯槁,甚则变形脆裂肝在窍为目:目,即眼睛,又称为“精明”,是视觉器官,具有视物之功能 《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夫精明者,所以视万物、别白黑、审短长。
肝的经 脉上联于目系,目的视力正常与否,有赖于肝气之疏泄和肝血之荣养,故说:“肝 开窍于目《灵枢・脉度》亦说:“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若肝之 阴血不足,则可见两目干涩,视物昏花或夜盲;肝火上炎,则可见两目红肿热痛; 肝阴虚而阳亢,可见头目眩晕;肝风内动,则可见目睛上吊等应指出,不但肝开窍于目,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贯注于目,因此,目与五脏 六腑均有其内在的联系,故观察眼睛的变化,即可了解全身机能的盛衰临床上, 望眼神成为中医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灵枢・大惑论》说:“五脏六腑之精 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 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 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后世医家据此理论提出了“五轮”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