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学困生情况.docx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9484147 上传时间:2023-10-0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典型学困生情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典型学困生情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典型学困生情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典型学困生情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典型学困生情况.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典型学困生情况(一)缺乏学习的兴趣、学习意志薄弱主要表现在学困生对学习知识缺乏兴趣,求知欲低,特别对于那些物理抽象的概念、定理的学习内容,产生畏难情绪,缺乏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坚韧意志和信心,对那些计算量比较大、计算步骤比较繁琐,产生畏惧心理,丧失突破障碍的毅力与勇气;另外表现为自控能力弱,平时贪玩,缺乏恒心,成绩一旦滑坡就产生自暴自弃的思想。(二)学习方法、策略运用不当初中学生的学习的自主性差,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探索的学习方法。不注重对物理基本原理的理解,偏重于课本上定义、公式、定理的机械记忆,对于所学的知识不会比较,不善于归纳。(三)考试障碍主要表现为:惧怕心

2、理,对因考试失败而形成条件反射;焦虑心理,由此造成审题马虎,乃至漏做题目。考试障碍严重影响学困生正常学习水平的发挥。(四)教师教学方法不当1、教师教学要求的机械。表现为教学目标的“划一”、“一刀切”。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几十个知识、个性差异的学生,常常发出同一学习要求,很少考虑到高、中、低不同水平学生发展的差异。2、教学手段的陈旧。表现为以灌输为主,忽略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学生的思维完全处于被动应付状况,缺乏积极参与主动思考。3、作业布置不当。表现为作业量过多或偏少,学生作业抄袭现象严重。难以反馈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二、转变对策(一)、尊重学生 教师应正确认识“学困生”的丰富情感和主观能动性,

3、认识到他们是具有较强自尊心的新生主体,是新世纪的开拓者和创造者。尊重与信任“学困生”,善于倾听他们的心声,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更关心和热爱他们。(二)、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要用良好的教学设计与奖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创造一种有利于激发学生内驱力的环境氛围。在实际工作中应从“学困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培养他们的趣和乐,做到趣中养德,乐中求智,使他们建立积极的、稳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彻底甩掉落后的“帽子”。 (三)、肯定成绩 对“学困生”教师应倾注较多的关心,少批评多肯定、少责备多奖励。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与条件,对学生制定不同的适用标准,学生的内心都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意识,不仅佼佼者需

4、要获得肯定与奖励,非佼佼者也想得到,对“学困生”取得的成绩与进步,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与奖励,从而调动“学困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荣誉感与上进心,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愉悦,由此产生努力进步的心理,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功。 园无小事,事事皆教育,学校无差生,生生皆可塑”的观点,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青少年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使青少年特别是“学困生”不断取得进步,成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四)、用典型事例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志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用典型事例教育学生,培养学生顽强的学习意志,例如讲华罗庚、陈景润等我国著名数学家的事迹及成才的

5、故事,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毅力;教师积极启发诱导,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五)、教学创新,培养学困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教师要以知识的讲授替代主体的活动。要讲究教学策略,贯彻启发式教学,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使学困生开动脑筋,积极参与,大胆实践,在主体参与过程中品尝成功的愉悦,激发学习物理的动机。学生的思维活动有赖于教师的循循善诱和精心的点拨和启发。因此,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应以启导学生思维为立足点。(六)、开展探究性学习,提高学困生学习能力开展物理探究性学习,能有效地沟通物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并让他们学会用物理的方法去研究现实物理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物理、理解物理、发展

6、物理,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教师要善于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的开展探究性活动。(七)、指导学习方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针对学生缺乏物理学习策略,不会对信息进行加工储备,不会反思调控自己的物理认知过程与方法。教师应在弥补知识缺陷的过程中,以物理学习和问题解决为载体,让学生认识物理思维活动的特点,尽可能让他们掌握较多的基本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培养善于灵活应用各种方法的能力。(八)、掌握反馈信息,精心设计练习我们在一堂课内安排两次反馈,第一次反馈尝试练习。如发现问题,及时补充讲解,起强化、调节作用;第二次反馈课堂作业,如再发现缺陷,当堂就能补救。这对学困生特别有利,课内补强于课外补,大大减轻了学困生的负担。练习有六类:基本性练习、单一练习、对比性练习、尝试性练习、发展性练习、实践性练习。应该精心设计每个练习,做到有的放矢,在反馈基础上,重视讲评,具体地帮助学困生弥补知识缺漏,使之切实掌握所学知识,并在实际运用中,逐渐形成技能技巧。当然,学困生的转变是一项实践周期长,涉及因素多,工作难度大的教育教学课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探索,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做出应有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