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9483394 上传时间:2024-02-1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0.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七年级环保教案第一课时 环境和环境问题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环境的概念,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讨论法、电教法。 教学过程: 一环境及其组成 环境是指周围事物的境况。周围事物是同某项中心事物相对而言的。 我们通常所说的地理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类。 自然环境是由日光、大气、水、岩石、矿物、土壤、生物等自然要素共同组成的。 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人工环境。 二环境的特性1、整体性:即人与地球环境是一个整体,地球的任一部分,都是人类环境的组成部分。2、有限性:地球是

2、人类唯一家园,其空间是有限的。3、不可逆性;一旦遭到破坏,五法彻底回到原来的状态。4、持续反应性:环境污染不但影响当代人,而且对子孙后代有着深远影响。三、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学生活动 举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人类是自然环境的产物,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与自然环境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对立统一的整体,它们之间建立了生态平衡。 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输入物质与能量;同时,通过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以废气、废液、固体废弃物、热、噪声、电磁波等形式,把物质和能量输出给环境。环境又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这种作用叫做环境的反馈作用。 四.人类面临的

3、环境问题 1.什么是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是指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原因,出现了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甚至影响人类生存的种种问题,这就叫做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的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原始农业阶段,环境质量良好 第二阶段传统农业阶段,环境质量较好 第三阶段近现代工业阶段,工业污染迅速发展,环境质量急剧恶化 第四阶段现代工业时期,环境质量严重恶化 3.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由于自然原因形成的环境问题有: (1)火山爆发、山崩、地震、泥石流、海啸、台风、寒潮、水旱等自然灾害 (2)某些地区水土中缺少人体需要的某种化学元素,或含有某种不适合人体的元素。 第二课 大气污染和防治

4、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大气对人类的重要性,大气污染产生的原因,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讨论法、电教法、观测法。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举例说明大气对人类的重要性。 一、 大气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恒定气体:氮78%、氧21%、稀有气体0.9% 可变气体:二氧化碳0.03%、尘埃和其它气体0.03%、水蒸气 不定气体:自然灾害、人为原因造成的大气污染物及有毒气体 二、大气污染产生的原因和危害 1大气污染对人体和健康的伤害。2大气污染危害生物的生存和发育。 3大气污染对物体的腐蚀 。4大气污染对全球大气环境的影响 :(1)南极上空出现臭氧洞 (2)酸雨的危害向全世界蔓延 (3)“温室

5、效应”的严重恶果 空调也给城市加温,太原空气污染列榜首。三、大气污染的防治1对工业锅炉进行了治理改造 2创建无黑烟区和烟尘控制区 3开展燃煤脱硫工作和改造燃煤炉为燃油炉4搬迁和撤消污染严重的工厂 。5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安装净化装置。61998年12月起全面实施禁用含铅汽油等 第三课 水污染及其防治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水污染产生的原因和危害,水污染的防治措施。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讨论法、电教法、观测法。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举例说明水资源的重要性。 一、水资源的重要性 正常情况下,人体一天需水2500毫升左右。脱水达到体重的2%就有症状:口干、舌燥。脱水达到体重的6%就会中毒。

6、脱水达到体重的15%就会危及生命。 二、水污染及其危害 1水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2水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危害 3水污染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 三、水污染的防治 近几年来,西安市在水污染综合治理方面,主要做了如下的工作: 1 疏浚城区河道,2 建设黑河引水工程。 3 整治渭河,4 建设污水污处理工程。5 建成市区污水干管工程和整治污水排放系统。 6 划定水源卫生保护区范围和建成自来水源保护工程。 8 搬迁和改造重点污染企业。9 西安市水环境质量有了改善。目前,许多城市水资源紧张,北京水资源不足400立方米/人。 我国荒漠化每天损失近1.5亿元。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荒漠化

7、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0多亿元,平均每天近1.5亿元。这是记者在“支持中国履行,联合国防治沙漠化公约建立伙伴关系筹资国际会议”上了解到的(2001年6月)。 第四课 环境问题 噪声污染及其防治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声音和噪声的关系,噪声污染的原因和危害,噪声污染的防治,噪声的利用。 教学方法:实验法、阅读讲解法、讨论法、电教法。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做实验:各类声音的分贝值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一、关于声音、噪声、分贝的概念 声音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的环境因素。和谐悦耳的声音,对人体健康有益。 那些杂乱无章、对人的听觉神经以强烈刺激的声音,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噪声。 声音强弱是用分贝来

8、表示的,声音越响,分贝越高。 二、噪声污染的原因和危害 1噪声对人体的影响 2噪声对动物的影响 3噪声对建筑物的损害 。三、噪声污染的防治 降低噪声源本身的噪声,采用疏通通道、润滑机械、无声液压等技术。 控制传播途径,采用隔音、消音和吸音的技术。 采用个人防护技术。四、化害为利,利用噪声为人类服务 第五课 善待地球母亲植物保护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讨论法、电教法、观察法。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观察植物生长情况。 一、生物与环境 生物是环境的产物,又是环境的创造者 二、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1. 大气污染对

9、植2. 物的危害 3. 水污染对植4. 物的危害 5. 土壤污染对植6. 物的危害 三、保护我们的“朋友”生物 1.建立绿色生物圈保护网1974年,由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发起,建立了生物圈保护区网。至今已有90多个国家联合构成全球性的“绿色”网络。目前,中国有l6个自然保护区加入了这个“绿色”网络。 小资料中国加入联合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的自然保护区: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吉林)、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内蒙古)、博格达峰自然保护区(新疆)、盐城自然保护区(江苏)、神农架自然保护区(湖北)、卧龙自然保护区(四川)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浙江)、南麂列岛自然保护区(浙江)、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福建)、梵净山自

10、然保护区(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 2.建造绿色家园 植物孕育了人类的文明,“绿色”是人类文明的标志。现代大城市最佳的居住环境,要求人均绿地面积达到60平方米。目前能达到这个水平的只有4座城市:波兰的华沙、澳大利亚的堪培拉、奥地利的维也纳和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因此,地球上城市“绿色家园”的建设任务,还是相当艰巨的。 第六课时 人类之友生物导入:我们知道大自然中的生物可真是丰富多彩!它们千姿百态,无奇不有! 幻灯片播放 刚才你看的这些生物,它们当中有的很漂亮,有的又非常可爱令人喜欢。你最喜欢的动物和植物是什么?你为什么喜欢它? 学生交流。人类共同生活在地球上,是人类的朋友,不仅供人类赏心悦目

11、,还对我们有很多益处,下面就让我们来共同探讨一下“生物对我们有哪些益处呢?”一、生物对人类的益处 幻灯片播放 1、这些食品,大家都见过也都吃过吧?好吃吗?这些美食都是谁供给我们的?生物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生物对人类还有何益处?2、大树底下好乘凉说明生物和人类之间的什么关系?学生思考教师:可见生物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生物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生物对人类的益处不仅如此,许多的创造发明都是生物给人类的灵感!3、生物给人类的灵感仿生技术产品展示。宇航服根据长颈鹿的血液循环器是制造的等等,学生交流发言。你知道这些仿生产品的诞生是哪种动物给人类的灵感吗?你还

12、知道哪些仿生技术产品?它们是模仿何种生物设计制作的?看课本体会生物网之间的关系二、七嘴八舌:请你来检举危害生物的行为!1、学生交流人类危害生物的行为实在是太严重了!大体上可以归纳为这几种:幻灯片播放:人类危害生物的行为正是由于人类的这些不良行为,才使生物圈中的许多生物已经灭绝,也有许多已经濒临灭绝!2、幻灯播放展示我国濒临灭绝的珍惜生物:同学们,这几种就是我国濒临灭绝的生物!面对它们的处境,你有何感想?现在请每位同学敞开心扉,畅谈你的感受。3、 学生交流感想刚才同学们在交流时都很动情,也很愤慨,之所以如此动情是因为你们爱生物,是不是?爱它们就要保护它们。下面让我们共同来探讨如何保护生物!三、护

13、翼天使:保护生物你有何良方?学生演讲发出倡议,展示倡议标志同学们都很有创意,创意也很深刻!很不错!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做生物的护翼天使吧!好了,本节课的内容我们就学到这里。四、谈感想和收获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展示自己的感想和收获第七课时 蚯蚓与垃圾【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认识蚯蚓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2.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3.引导学生开展蚯蚓垃圾箱处理垃圾活动。【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对蚯蚓习性的观察,引导学生开展蚯蚓垃圾箱处理垃圾活动。【教学准备】35位同学为一组做一只饲养箱饲养蚯蚓,仔细观察蚯蚓的外形、习性及与生活环境的关系,整理观察记录,准备全班讨论。【教学过程】一、以小组为单位在班级

14、中汇报在饲养蚯蚓过程中你有哪些发现?二、阅读下列一篇报道: 美国马里兰州蒙哥马利县环境保护官员Joe Keyser获得国家成就奖主要是表彰他在环境教育方面的创新贡献,他创立的蚯蚓实验是用蚯蚓来示范堆肥的全过程,1996年全区有一万名中小学生参加了这项活动。学生利用剩饭剩菜、废纸、树叶生产出2.7万千克有机肥供校园使用。在蚯蚓实验中,学生们把有机废物放入蚯蚓箱中,并放养454克蚯蚓(大约1000条),随着堆肥的进行,蚯蚓数量不断增加,一学年学生每天观察记录每个蚯蚓箱能吃掉2227千克有机垃圾,产生富有营养的蚓粪,用于学校种植花卉。自然科学基础教育专家William H.Mddonald评论该实验对学生的吸引力时说:“我们很惊讶有这么多学生对蚯蚓活动感兴趣,特别他们把吃剩的东西放入蚯蚓箱中观察它们如何被转变成不同类型的物质,最终又回归到自然中,整个过程又可以重新起始。”三、老师提出如下问题,与同学们交流:1.蚯蚓是如何处理易腐有机垃圾的?这些垃圾被转变成了哪些类型的物质?2.蚓粪有哪些用途?3.你是如何领会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含义的?这一过程对环境产生哪些影响?4.你能回答什么是资源利用吗?它对保护环境有什么作用?【课后活动】1.带领学生参观蚯蚓农场,使学生了解生态农业、有机农业、零排放、可持续发展的含义。2.自己动手做一个蚯蚓堆肥箱,感受一下把“垃圾、废物”转变成有用物质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