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语文期末模拟训练题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9477487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语文期末模拟训练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九年级(上)语文期末模拟训练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九年级(上)语文期末模拟训练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九年级(上)语文期末模拟训练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九年级(上)语文期末模拟训练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语文期末模拟训练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语文期末模拟训练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上)语文期末模拟训练题3 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20分)2、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2分) 颓垣( )珍馐( )熟稔( )疮痍( )恹恹欲睡( ) 揠苗助长( )锲而不舍( )狡黠( )4、某剧院前贴出一张海报,上写“豹子头刊金印后,野猪林伏洒家前”。据此可推测这场戏与水浒中 和 两位英雄有关。(2分)5、用古诗词原句填空( 10分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死亦我所恶, ,故患有所不避也。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 中告诉我们要以仁爱之心待人,推己及人的句子是 , 。武陵春中最为人称道的颇有新意写“愁”的句子是, , 。(李清照武陵春)读诗真好,我们可以领

2、略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风光,可以体会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真挚友情,可以感受到“ , 。”的爱国情怀。(课内外诗词均可)2、征蓬出汉塞, 。3、 ,夜吟应觉月光寒。4、于是焉, ,望洋向若而叹曰。5、 ,浓睡不消残酒。6、江晚正愁余, 。7、水调歌头表达整理美好祝愿的句子 , 。8、浣溪沙中表明整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的句子好, 。9、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表达诗人迫不及待,归心似箭的心境的句子是 ,。10、论语十则中可以看出孔子要求人民对先进和落后的态度的是 , 。语言运用,看你能否举一反三,灵活运用。(3分)12、请你展开联想,按照下列示例,仿写两个句子: 示例:(1)作家把读

3、者摆渡到精神的彼岸。(2)“希望工程”把贫穷的孩子摆渡到求知的校园。仿写:(1) 。 (2) 。二、阅读理解探究(40分)阅读下边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9分)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又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又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 ,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

4、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为失其本心。13、本文是“亚圣” 的作品,我们还学过他的文章是。(1分)14、在文中横线上依据课文填写出原句。(2分)15、解释划线词语(1分)蹴尔而与之 万钟于我何加焉16、解释句子(2分)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17、本文的论点(1分)。18、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是什么?它的古今含义一样吗?(2分) 6、仿照下面例句,以“你热爱生命吗?”或“

5、你希望成才吗?”为开头写一句话。(2分) 例:你渴望理解吗?那么别抛弃宽容,因为宽容是通向理解的桥梁。 (二)古文阅读(15分)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浚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7.给加点字注音(2分)泾流之大 两涘渚崖之间 则殆矣 8.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白话文。(4分)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闻道

6、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9. 填空:成语“_”“_”就是出自这篇文章的。10.说说河伯为什么会“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3分)11.你是怎么理解这篇寓言的?说说你从中受到的启发。(4分)(三)现代文阅读读永恒的书 (15分) 古今中外,书籍不计其数,该读哪些书呢?从精神生活的角度出发,我们也许可以极粗略地把天下的书分为三大类。一是完全不可读的书,这种书只是外表像书罢了,实际上是毫无价值的印刷垃圾,不能提供任何精神的启示或有用的知识。二是可读可不读的书,因为它们只对有关的专业人员才可能是必读书,对于其余人却是不必读的,至多是可读可不读的三是必读的书所谓必读,是就精神生活而言的,即每一个

7、关心人类精神历程和自身生命意义的人都应该读,不读便会是一种欠缺和遗憾。 应该说,这第三类书在书籍的总量中只占极少数,但绝对量仍然非常大。它们是人类丈化宝库中千百年流传的那些不朽之作,即所谓经典。不论它们是文学作品还是理论著作,尔必定表-现了人类精神的某些永恒内涵。在此意义上,我称它们为永恒的书。要确定这类书的范围很难,事实上不同的人开出的书单一定会有相当的出入。不过,只要开书单的人确有眼光,就必定会有一些最基本的好书被共同选中。例如,他们决不会漏掉论语、史记、红楼梦这样的书,柏拉图、莎士比亚、托尔斯泰这样的作家。 在我看来,真正重要的倒不在于你读了多少名著,古今中外的名著是否读全了,而在于要有

8、一个信念,便是非最好的书不读有了这个信念,即使你读了许多并非最好的书,你仍然会逐渐找到那些真正属于自己的最好的书,并且成为它们的知音。事实上,对于每个具有独特个性和追求的人来说,他的必读书的书单决非照抄别人的,而是在他自己阅读的过程中形成的,这个书单本身也体现出了他的个性。正像罗曼罗兰在谈到他所喜欢的音乐大师时所说:“现在我有我的贝多芬了,犹如已经有了我的莫扎特一样。一个人对他所爱的历史人物都应该这样做。” 费尔巴哈说: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这句话是对的。一个在阅读中与古今哲人文豪倾心交谈的人,与一个只读明星逸闻和凶杀故事的人,他们当然有着完全不同的内心世界。我甚至要说,他们也是生活在完全不同的

9、外部世界上。因为世界本无定相,它对于不同的人呈现不同的面我们从一个人的读物中大致可以判断他的精神品级。 12在文中,(1)“永恒的书”有哪些方面的含义? (2)就读书而言,你如何理解“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这句话? (5分) (2分) (2) (3分) 13结合全文看,(1)就读书这个话题,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按整理的主张,一个人怎样才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最好的书”来阅读? (5分) 答 (2分) (2) (3分) 14文章认为论语、史记、红楼梦属于永恒的书,请你以其中一例来说明。也可列举语文课本中其他名著一例来说明。(5分) 有种水果叫香蕉(20分) (1)“香蕉”老史在课堂上读,

10、学生们就跟着念,满屋子的“香蕉”声就这样划破了山村晨雾。学校是沂蒙山深处的一个破庙,老史是学校里惟一的教师,学生只有14个,却分属四个年级。 (2)“老师,什么是香蕉?”一个孩子从石板叠起的“课桌”后面站起来,他举了手问这个问题。他的脸蛋儿冻得通红,猴子屁股似的。他还穿着开裆的棉裤,屁股蛋儿被板凳冰得生疼。 (3)“香蕉是一种水果,可以吃。”老史回答。 (4)“像咱村的山楂一样吗?是圆的吗?有山楂大吗?”孩子继续发问。村里只有山楂能够吃。 (5)“大概是吧!”老史挠了挠头,头发上马上沾了些许白白的粉笔屑。 (6)“老师吃过香蕉吗?”孩子不依不饶地问,另外13个孩子也瞪大眼睛看着老史。 (7)“

11、没我也没吃过”老史不光没吃过香蕉,也没见过香蕉。“连老师都没吃过。”孩子长叹一口气,很失望地坐到板凳上。 (8)老史回到家中,问自己媳妇,家里还有多少钱。媳妇刚卖了鸡蛋,有10块钱,准备到集上打油吃。“拿来给我,吃过饭,我进一趟城。” (9)媳妇噘着嘴从裤腰里掏出了手绢儿,一层层打开,把一卷儿毛票儿不情愿地递给老史。 (10)到城里有60多里路。老史步行到镇上坐汽车,要两块钱,老史心里很疼:媳妇得攒多少鸡蛋呢?但还是坐了。 (11)到了城里,一下车,老史就在车站上打听,有卖香蕉的吗?正好旁边有卖水果的小贩,一听便乐了,真是土老冒,连摊子上黄灿灿的香蕉都不认识!他忙把老史叫过来,问老史买不?老史这才认得啥玩意儿叫香蕉:黄黄的,月牙儿般的,十几个像孩子一样挤着,真像学校里自己教的14个娃儿。老史想着想着便笑了。老史问多少钱一斤,小贩要一块五,少一分不卖。老史讲了半天价,也讲不下来,只好称了4斤。 (12)老史看天还早,掏出怀里的玉米饼子,向小贩讨了一碗开水,蹲在车站里吃了。老史兜里还剩下两块钱,他舍不得花了,心想又不是不识路,干吗还要瞎花钱坐车?走着回去吧!省两块钱给媳妇买个头巾,他就去市场给媳妇买了头巾,便走着回家了。 (13)冬天天黑得早,走到40里地的时候,天就渐渐黑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