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岩河小流域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报告-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9471976 上传时间:2023-10-29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灵岩河小流域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报告-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灵岩河小流域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报告-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灵岩河小流域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报告-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灵岩河小流域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报告-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灵岩河小流域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报告-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灵岩河小流域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报告-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灵岩河小流域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报告-毕业论文.doc(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灵岩河小流域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报告四川农业大学第二林业勘察设计研究所二一五年十一月灵岩河小流域林业生态工程实施方案项目编号: 2015-11 所 长: 卢昌泰 总工程师: 康 强 勘察设计单位:四川农业大学第二林业勘察设计研究所调查证书等级:乙级证 书 编 号:川林设(2015)乙字第7号发 证 单 位:四川省林学会项 目 名 称 :欧洲投资银行优惠紧急贷款四川省灾后恢复重建生态修复项目都江堰市实施方案调 查 单 位 :四川农业大学第二林业勘察设计研究所所 长 :卢昌泰总 工 程 师 :康 强项 目 负 责 人 :何静技 术 负 责 人 :审 核 :卢昌泰报 告 编 制 :康 强王金德图 件

2、 编 绘 :邓丰兰刘燕君赵 芳统 计 分 析 :刘燕君喻 敏彭鳕娇赵 芳调 查 编 制 人 员 :卢昌泰 康 强 何崇杰 王金德 冯永林刘燕君 蒲才军 邓 强 杨志刚 韦文君唐椿杰 张 岳 文 琪 喻 敏 杨 森严丽平 何 静 彭鳕娇 赵 芳 吴 婷 唐素平协 助 人 员成都市农林科学院林业研究所:肖前刚廖兴勇谢中安李文俊都 江 堰 市 林 业 局:柳贤昌林 彬游先玖陈 忠都 江 堰 国 有 林 场:董忠映叶 洋龙-虹 口 自 然 保 护区:赵志龙梁红英 目录1. 项目区基本情况51.1 自然地理概况51.2 经济社会概况61.3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1.4 与项目建设相关的有关

3、其他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1.5 灾害损失及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2 指导思想、原则、目标82.1 指导思想82.2 建设原则82.3 建设目标93 项目布局与范围9 3.1布局原则10 3.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104营造林技术设计10 4.1 建设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营造林作业设计的基本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4.3造林技术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4.4造林树种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5种苗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5.1 水源涵养林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5.2 水土保持林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5.3 护坡薪炭林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5.4沟道防护林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5.5 经济林

4、工程156环境保护166.1 生态环境现状166.2 项目对环境影响166.3环境保护措施176.4 环境影响评价177投资概算188建设效益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8.1 生态效益198.2 社会效益208.3 生态服务功能价值211. 项目基本情况1.1 自然地理状况都江堰市因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而得名,被誉为“天府之源”。 都江堰是四川省省辖市,成都市代管。位于四川省中部成都平原西北边缘,地处岷江上游和中游结合部的岷江出山口。东南距四川省会成都市48公里。介于北纬30443122,东经1032510347之间。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交界,东与彭州市、郫县、温江县相连,南与崇州

5、市接壤。东西最大横距34公里,南北最大纵距68公里,总面积1207平方公里。灵岩山位于都江堰市区的西北角,它与玉垒山相邻,从灵岩山往北走不到十里就是著名的紫坪铺大坝,滚滚的岷江水顺流而下从灵岩山边奔腾而下涌入都江堰水利工程。在灵岩山的山角下有著名的旅游景点二王庙、都江堰水利工程和古堰景区。1.1地形地貌都江堰市西北部属龙门山脉中南段皱褶带山地,东南部是川西构造平原(成都平原),形成西北高东南低的倾斜地势,最高海拔4582m,最低海拔592m。地域差异明显,地形复杂,兼有高、中、低山及丘陵、平坝,大致为“五山二丘三分坝”。西北部山地峰岭连绵,沟深坡陡,为典型的侵蚀构造垄状高山体。靠西由南至北山体

6、略缓,成南北走向,山地肥沃。东北部为丘陵区,坡缓山小,偶有农田相隔。东部、西部为平坝,为典型农业区。1.1.2气候都江堰市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因地处成都平原与川西北高原的过渡地带,西北群峰耸立,地形骤然升高,阻碍东西季风气流,凝云降雨,构成为著名的“华西雨屏”带。年平均气温约15.2,年降雨量约1400mm。坝、丘区气候温暖,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山区属“盆周山地”温凉气侯,气候凉爽,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春秋季长,秋湿冬干。1.1.3土壤都江堰市的土壤呈明显的垂直带谱分布,总体上分为五类,依次是平原冲积土,分布于海拔700m以下;山地黄壤分布于700-

7、1600m,丘陵部分呈紫色土;山地黄棕壤分布于1600-2200m;山地棕色灰化土分布于2800-3500m之间;草甸土分布于3500m以上。1.1.4森林植被都江堰市植被属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区,在植物区划上属盆周西部中山植被区,龙门山植被小区,植被类型随海拔的变化呈明显的垂直分布带。常绿阔叶林带:海拔750m以下为农田植被,森林植物以人工栽培的四旁树、竹为主。海拔7501500m是以常绿阔叶为主的阔叶混交林。由于其分布地理环境优越,水热充分,土地肥沃,人为活动较频繁,除个别风景区外,原始植被基本被人工林、次生林所取代。人工林主要有杉木林、柳杉林、桦木、喜树及厚朴等“三木药材”林,次生林主要

8、为桦木、青冈、灯台、丝栗、润楠、化香、刺楸等,是历史上采伐后不断交替形成的林分,林相不整齐,林分质量不高。落叶阔叶为主的混交林:海拔15002300m,植被以落叶阔叶为主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建群种主要以壳斗科、槭树科、桦木科、漆树科、山毛榉科树木为主。伴生的常绿树有木兰科、山毛榉科、栲属、石栎属、樟科的乔木。原生树木品质较好,但采伐破坏严重,次生落叶先锋树种占林分主要地位。高山针叶林:海拔23003200m,植被为亚高山暗针叶林,优势树种为冷杉、铁杉、落叶树为槭树科植物。大部分区域植被保护良好,是都江堰市的生态林保护重点植被类型。高山灌丛及草甸:海拔3200m以上,植被属亚高山灌丛,草甸及流

9、石滩植被。主要有杜鹃花科、蔷薇科、小蘖科、毛茛科、菊科等植物。是最脆弱的生态植被类型,属绝对禁止商品性经营的类型。1.1.4.1森林资源现状都江堰市总面积120769.0hm2。其中,集体85816.5hm2,占幅员面积的71.06%;国有34952.5hm2,占幅员面积的28.94%。全市林业用地面积72531.3hm2,占60.05%;非林业用地48237.7hm2,占39.94%。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62434.2hm2,疏林地12.2 hm2,灌木林地8093.7hm2,未成林造林地 204.3hm2,苗圃地100.7hm2,无林地1686.2 hm2。全市有林地覆盖率为51.69%,

10、灌木林覆盖率为3.35%,四旁竹346700吨,约4.51%的覆盖率;四旁树2299277株,约1.68%的覆盖率。森林覆盖率(有林地加灌木林地、四旁树等占地面积覆盖率)为61.23%。都江堰市现有活立木总蓄积5149568m3,其中有林地4860829m3,占活立木总蓄积的94.4%;疏林地98m3;散生木68239m3,占1.3%,四旁树蓄积220660m3,占4.3%。国有林蓄积2876444m3,占总蓄积的55.86%,集体林蓄积2273124m3,占总蓄积的44.14%。1.2社会经济状况全市幅员面积1208km2,有19个乡镇,1个工业区,总人口61.0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3.9

11、2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4852元。农业用地24973hm2,林业用地72531 hm2,其它用地23265 hm2。耕地面积19453 hm2,人均耕地面积0.044 hm2。粮食单产577kg,粮食总产量16.85万t,人均占有粮食量276kg。灵岩河流域面积4.8km2,总人口1300人,其中农业人口有400人,农业劳动力占总人口的1/3,乡镇企业总产值为10800万元。1.3项目建设单位概况林业项目管理机构健全,设立了四川省林业厅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都江堰市林业局行业行政管理体系,从事计划、林政、护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营造林生产、林产加工贸易等方面指导、调控、监督和管理。都江堰市林

12、业局下辖科技绿化造林科、林政资源科、计划财务科、办公室等科室,1个国有林场、7个片区林业工作站。现有林业专业技术人员42人,其中工程师12人,助理工程师25人。全市营林、路桥、房屋建设等各类人才齐备。近年来,求真务实的都江堰林业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林业工作全局,在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自然保护区建设、林木种苗等工程建设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同时积累了丰富的项目工程实施经验,为林业系统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实施奠定了坚实的人力基础。1.4灾害的损失及评价1.4.1 灾害损失情况“5.12”汶川特大地震后,都江堰市林业基础设施及办公设备受到严重损毁;24个基层站点有17座房屋已大部分垮塌或成危房

13、,不能使用;森林损毁14333hm2,其中生态公益林9000hm2,经济林5333hm2;直接经济损失累计14.6亿元。1.4.2灾害影响评价“5.12”地震造成都江堰市森林植被严重毁损,森林覆盖率下降,使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下降;伴随着大量次生灾害的发生,导致全市森林生态环境的极大破坏,珍稀野生动物(如大熊猫)栖息场所受损,林业产业与森林生态旅游设施严重破坏,林农增收渠道减少,加重了森林生态环境承载压力和林业产业发展的压力。2. 设计原则2.1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灾后重建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优先恢复重建受灾的林业生产基础设施设备,坚持依靠科学、

14、尊重自然、因地制宜、因灾施策,自然恢复与人工恢复相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全面恢复森林植被,优化林分结构,提高森林质量,重建结构稳定、效益显著、质量优良的森林生态系统,保障和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2建设原则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优先安排受灾特别严重,恢复重建工作难度大、任务重的区域,确保灾后重建按照轻重缓急有序开展。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原则。灾后重建要把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受灾林区职工群众意愿和当地民族风情,改善受灾林区生产条件。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在对林区灾情全面调查、科学评估的基础上,根据受灾区域、损失程度、自然地理条件,分类制定项目建设方案、技术路线和技术措施。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林区灾后重建任务重、周期长、资金需求大,要在各级政府主导下,自力更生,不等不靠,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灾后重建工作。2.3建设目标(1)在尊重自然、尊重规律、尊重科学的基础上,使用国外优惠紧急贷款开展都江堰灾后生态修复,开展植树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