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改革高教办学体制和模式的若干思考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9471219 上传时间:2023-10-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改革高教办学体制和模式的若干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关于改革高教办学体制和模式的若干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关于改革高教办学体制和模式的若干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关于改革高教办学体制和模式的若干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关于改革高教办学体制和模式的若干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改革高教办学体制和模式的若干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改革高教办学体制和模式的若干思考(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改革高教办学体制和模式的若干思考 一、改革办学体制的关键,是调动政府和社会两个办学积极性,促进社会资源向高教流动,形成以政府为主体、多渠道集资办学的格局我国人口多,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实行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必须采取措施,除政府办学为主外,应调动社会、企业、个人的积极性,通过社会投资、民间集资、收取学费、科技开发、校办产业等各种渠道,形成多种形式办学的新格局。这样做,既符合我国国情,也符合世界大多数国家发展高教事业的经验。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经费的来源,一般是国家、社会、个人三部分。鉴于高等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市场经济国家无不重视教育投入,成为高教经费的主要负担者。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

2、的社会主义国家,高等教育的主要受益者是国家和公有制企事业,以政府为主负担教育经费是完全应该的。但是,“政府为主”与“政府包揽”不同,前者是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由社会参与办学,多渠道集资办学,学生缴费上学;后者是以政府包揽办学的单一制,全部教育经费由财政拨款、学生上大学的培养费全部由政府负担,导致了毕业后由国家包分配当干部。很显然,这种以包办学、包经费、包培养费、包当国家干部为特征的单一体制,不仅脱离了我国的国情,而且同世界多数国家的经验相左。政府包揽办学的单一体制和模式,不仅无法满足高教事业发展的需要,而且不利于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高等教育是耗资巨大的事业。长期以来,我国在尚未普及义务教育的

3、情况下,教育经费中,高教经费占20以上,按比例在世界各国处于较高水平,但高教经费仍然严重不足,制约着高教事业的发展。出现这种局面,既有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单一体制、单一渠道造成的后果。今后,在落实纲要中,政府将增加教育投入,但首先应保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需要;高等教育经费在绝对数上肯定会逐年有所增长,但要提高在教育经费中的比重,恐怕短期内是不可能的。同时,实施“21工程”,重点建设一批大学和重点学科,耗资也是很大的。在这种情况下,高教经费紧缺的状况有可能长期存在。据初步测算,如果到200年,普通高校在校学生达到0万人左右,成人高校在校学生达到300万人左右,经费缺额相当大。因此,可以

4、断言,发展高教事业依靠政府包揽办学的单一体制是根本行不通的。政府包揽办学的体制,不仅包不了,而且也不应该包。首先,高等教育是非义务教育,世界上很多国家在教育法中规定,除政府主办的义务教育实行免费外,在其他学校接受教育可以收取学费。日本大学分国立、公立、私立,184年缴纳的学费额分别为3万、万和7万日元,学费占高教经费的3.6%;私立大学的学费收入占学校经费收入,一般为四分之三左右(今日日本教育改革、日本教育与经济)。英国公立大学原来不收学费,198年高教改革后,学费收入占高校经费的5%-21。我国199年新生入学开始缴纳学费,992年在高教经费中所占比重只有%多一点。其次,世界上很多国家把发展

5、民办高等学校(社会团体办,财团法人办,私人办)作为发展高教的重要途径,其中美国私立大学占5.3%,日本占5%,韩国占8.5(七十国教育发展概况)。以日本为例,在高教事业发展中,充分发挥私立高等学校的作用,二战以后为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作出了很大贡献。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民办高校的规模不可能发展那么大,但是目前经批准建校的仅有1所,可见发展的潜力是很大的。此外,列入调节计划接收委培生和自费生(主要是大专层次),近三年来发展较快,一般达到0%以上,这也是调动社会力量办学的一种途径。再次,充分发挥高校的社会职能,以人才培训和科技成果转让为联结点,实行教育与生产部门合作,既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又对高校搞好

6、教育和科研,筹集经费开辟了新的渠道。这种形式,在德、法等国有较大的发展,目前在我国也出现了好的势头。此外,企业对高校捐赠,在学校设立奖学金,其他国家比较发达,而我国为数尚少,需要加强舆论宣传,并在税收政策上加以鼓励,将来也可能逐步发展起来。_同志说:“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_文选第三卷)这个目标,就是到下个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我们应该向全国人民讲清楚,为了落实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发展战略,政府应承担重大责任,社会、人民也应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在实行政府办学为主体的同时,

7、充分发动地方、企业、团体和人民的力量,筹集资金办学,是发展高教事业,使经济与教育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这一举措,完全应当得到社会和人民的充分理解和大力支持。这里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一个是更新教育观念问题。目前,政府包揽办学的陈旧观念,还在影响着改革办学体制的过程。比如,有人说:“高等学校是培养干部的地方,只应由国家来办”。他们不了解政府包揽办学的单一体制,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在政府办学为主体的前提下,积极鼓励把一部分社会资源转到高等教育中来,是适应我国国情,有利于教育事业发展的。又如说:“上大学免费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表现,收费不利于实现社会公平”。他们不了解,上大学缴费不仅

8、是高教发展的需要,是非义务教育普遍实行的一项制度,而且对于引导家庭消费投向教育,对于学生增强学习的责任心,养成艰苦奋斗精神,都是有好处的。我国高等学校缴费的标准,尽量考虑到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对于经济有困难的学生,通过奖学金、贷学金以及勤工俭学活动,将使教育机会不均等问题受到极大的限制。另一个问题,是“受益者负担的原则”问题。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受益者是国家、企事业单位、学生及其家庭。所谓“受益者负担”,绝不能仅仅理解为“受教育者负担”。从政府看,面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新技术革命挑战,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都很重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把国家的教育投入放在重要地位,成为负担的主体。从企业看,它从高校吸收大

9、量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成为企业发展和增值的重要因素,专门人才使企业直接受益,因而在国民收入分配中,他们通过税收负担教育经费,通过捐助、在高校设奖学金等各种形式转化为教育投入。学生上大学的受益,不仅反映在毕业生的起点工资水平上,而且在就业机会和发展的后劲上,在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享受人类科学文化成果上,都是受益者,因此,由他们负担一定比例的教育成本是完全应该的。在我国,不仅学费标准低,即使所谓“自费生”,也不是负担全部教育成本,不能简单地与“谁出钱,谁受益”混为一谈。 二、改革办学体制的重要途径,是发展各种形式的联合办学,打破条块分割和封闭状态,使教育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和合理使用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10、以纵向联系为主,以直接的行政手段,配置教育资源,使部门之间、地区之间、部门与地区之间存在着条块分割,学校设置和专业设置存在“小而全”的现象,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学校之间也存在着封闭、半封闭状态,不利于教育资源的合理使用和优化配置。市场经济要有效地配置资源,必须建立一个完整的市场体系。市场体系具有统一性和开放性的特征。所谓统一性,就是市场在国内地域间是一个整体,不应存在行政分割和封闭状态,限制资源的自由流动;所谓开放性,就是不仅国内要实行开放,而且要对外开放,以达到合理配置国内资源和利用国际资源的目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作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通过政策导向和社会需求机制,采取横

11、向联合和协作的形式,发展联合办学,可以打破条块分割、“小而全”和封闭、半封闭状态,使教育资源得到合理使用,使专业结构优化,学校规模适当扩大,教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得到提高。1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高校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曾初步开展了联合办学。在不改变高校原有隶属关系的情况下,中央业务部门之间,中央业务部门与地方之间,省、市、自治区之间,开始打破条块分割,开展了人才委托培养;打破“教育、生产”两张皮的状况,开发教育、科研、生产一体化,实行科研成果的有偿转让;在高等学校之间增强横向联系,实行教学、科研、后勤等方面的协作,开展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的资源共享等活动。但是联合办学还不够广泛,深

12、层次的联合难于开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近两年来,通过各种形式的联合办学,呈现出部分高等院校自愿联合和合并的好势头。主要有以下几种联合形式:、在隶属关系相同,经费渠道相同,地域相同的一部分高等院校,通过联合,实行合并,使原有的学科结构得到优化,资源得以合理利用,扩大了办学规模,并为提高教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创造了有利条件,有的高校还为进入“21工程”作准备。这种院校合并,同年代院系调整相比,共同点都是为了促进高教事业的发展,不同点是:前者是政府行为,后者是学校和政府共同行为;前者是在全国范围内重新组建,后者是在同一城市组设;前者从一些综合大学分出若干独立学院,后者是把若干单科院校合并为

13、综合大学或多学科性院校。这些不同点是符合当前实际需要的。2、中央部委所属院校与所在地方政府、企业、行业的联合。部委院校以人才培养和科研优势,扩大服务面,为当地、为行业培养急需的人才,参加当地或行业需要的科技开发;地方和行业在教育经费上给予支持,在征用土地等方面给予优惠,这对于改革单一的办学体制和单一的经费来源渠道,增强学校适应社会多方面需要的能力,是大有好处的。、高等学校之间,打破封闭状态,在教学、科研、后勤方面优势互补,互通有无,进行合作。例如教师互相兼课,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共享,使教育资源合理使用。这种联合和协作,有紧密的、有松散的,有综合的、有单项的。(4年6月11日人民日报第三版走向联

14、合)这些联合和协作,应从实际出发,扎扎实实,不搞形式主义;要坚持自愿平等,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不搞“拉郎配”,不搞包办代替;联合应以合理利用教育资源,优化学科结构,提高教学水平和办学效益为目标,改革单一的办学体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联合办学体制。纲要的“实施意见”中指出:“实行全国和地方(大区、省、中心城市)分层统筹规划,通过必要的政策导向和社会需求调节机制,促进国家教委所属院校,中央业务部门,地方所属院校之间,以及地方院校之间的联合,鼓励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之间的联合与协作,合理调整高等教育布局”。这个意见的实施,无疑将把联合办学的体制改革引向深入,取得

15、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改革办学体制的重要社会条件,是所有制和分配的多元化,导致办学主体和教育投入的多元化_同志曾多次指出,社会主义有两个基本原则,一个是公有制为主体,一个是按劳分配。但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在所有制结构上,却以国有制为追求目标,搞“一大二公”,排斥或限制非国有制经济的发展,遏止竞争,使经济难以搞活;在分配原则上,实际上以平均主义为分配方针,抑制了劳动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证明,这是不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_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坚持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对原有的具体经济制度进行了

16、适当的调整。在所有制结构上,我们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以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和其他经济为补充,使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国有制和非国有制企业都进入市场,进行平等竞争,既巩固了公有制的基础和主体地位,又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在分配制度上,我们坚持按劳分配为主,其他分配形式为补充,坚持效益与公平相统一的原则,劳动者的收入将主要由市场机制相调节。他们之间会拉开差距,但不会产生两极分化。我们主张先富帮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计划经济下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方式,反映在高教办学体制上,同政府包办学、包经费、包培养费,包毕业生当国家干部,是完全一致的。当前,我们正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经济主体与利益的多元化,必然派生出教育主体的多元化,单一的政府办学格局必然被打破,除政府办学外,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个人筹资办学和外国人捐资办学将不断涌现;由于教育投入的多元化,必将逐步形成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