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表格式教学设计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9469402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心亭看雪》表格式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湖心亭看雪》表格式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湖心亭看雪》表格式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湖心亭看雪》表格式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心亭看雪》表格式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心亭看雪》表格式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基本信息名称湖心亭看雪执教者课时所属教材目录教材分析湖心亭看雪是人教版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一篇文言文。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阅读这类诗文,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学情分析经过一年多的文言文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掌握了学习一般文言文的规律,而且本文又是自读课文,难度较低。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文中的词语,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赏析文言文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理解形象、生动、精美的语言特点,感受诗情画意,学习白描

2、手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教学重难点重点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归纳本文的景物特点和闲情雅趣。 难点正确看待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及消极避世的情绪。教学策略与 设计说明传统的文言文教学的方法往往采用串讲法,师授生记,虽然字字落实,但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基本掌握了文言文阅读的方法,因此本堂课采取加强诵读,通过自主合作来完成对这篇文章的学习。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 (5分钟) 初读 (10分钟) 精读 (15分钟) 悟读 (12分钟)(多媒体出示西湖幻灯

3、片)杭州西湖是我们每个人都向往的地方,古代文人墨客都用自己的笔描绘她的美貌。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西湖就春意盎然;诗人的心中有一份柔情,西湖就温柔缠绵。让我们来进行一场西湖诗赛,一起吟诵与西湖有关的诗篇! 我已经陶醉在同学们对西湖的吟唱之中,说起西湖,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不可不读。张岱又是何许人也? 听老师朗读全文(配乐)。 学生读后安排任务:1、找出不认识的字,老师正音。2、请大家结合课下注解读这篇短文,把难以疏通的字词加上记号。3、同桌之间把难以疏通的字词拿出来讨论、解决。 4师生共同解决疑难。(归纳文中重点字词,多媒体出示) 5、同学两两合作,一人读原文,一人翻译。 一杯好茶需要慢慢地品,才能

4、收获每一缕茶香,一段好文细细地品,才能体会每一个妙处。(精读写景的文字) 1、 试用几个词形容一下你所想象到的画面。(明确:清新、淡雅、空阔。) 把这段文字换为“惟长堤一道,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而已”如何?为什么?此处的三个“一”字与“上下一白”的“一”含义是否相同? 3、 如果让你根据这段文字画一幅画,你觉得画成中国的水墨画好还是西方的油画好?为什么? 苏轼有诗云“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此刻的西湖是“浓妆”还是“淡抹”? 4、这段文字的写法让你联想到哪些古诗文?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明确:天净沙 秋思、温庭筠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共同点是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

5、染,只抓主要特征去写。这种写作手法叫作白描。 引申:白描可用于绘景,也可用于写人。写一个人的外貌时,无须长篇大论,只用寥寥数笔抓住他最本质的特征即可。如描绘鲁迅:矮而瘦小的个子。一根根竖起来的头发,一字型的胡须。 1、文章结尾写道: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在你们眼里,觉不觉得张岱“痴”呢?为什么? 2、根据学生发言的情况作提示:张岱“痴”的对象是什么? 3、有言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如此痴情于山水正说明张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 在当时那个社会里,是和舟子持同样见解的人多呢,还是和张岱一样超脱的人多?从文中的哪一个字可看出来? 5、 “独”字给我们一种似曾相识之感。

6、它能让我们联想起哪些古诗文里的哪些句子? 6、你还认为作者是在“赏雪”吗?悟悟文章主旨。学生回忆并吟诵诗歌,体会情景交融的手法。 饮湖上初晴后雨 钱塘湖春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 方 学生介绍,互相补充:张岱,字宗子,明末清初文学家。清兵南下灭亡了明朝,他入山隐居、著书,作品中时时流露出明亡之后怀旧的伤感情绪。有陶庵梦忆等。 学生自读后齐读。 学生完成任务:同桌合作学习。 指名读,其它同学闭上眼睛联想画面。 出示问题后学生,学生分小组讨论。 (回答问题涉及到的段落、句子适时诵读,并采用多种诵读形式) 学生思考交流答案。(回答问题涉及到的段落、句子适时诵读,并采用多种诵读形式) 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谈

7、想法,互相启迪补充答案。培养学生的阅读积累习惯,设置悬念,激发阅读的兴趣。 检查预习,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多种形式朗读 培养学生的阅读积累习惯,掌握重点文言实词。培养学生的阅读翻译能力, 激发探究的积极性,培养阅读探究的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连续的问题拓宽学生的思维。 引导学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课堂小结2分钟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描绘了雪后西湖凝静清绝的景象,表现了湖中人的雅趣和作者的志趣(遗世独立,高洁傲岸),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明朝)的怀念之情。 在淡淡的叙事中,作者的情感已包含于其中。这是怎样一种超脱的

8、情致啊。本文将叙事与抒情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布置作业1分钟1、熟练背诵全文。 2、尝试用白描手法把马致远的天净沙改写成一段散文。板书设计湖心亭看雪 张岱事:湖心亭看雪 景:雪后奇景(白描) 全景:上下一白空旷、沉寂 近景: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 情:雅趣,超凡脱俗,思念故国 教学反思回顾这节课,我觉得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总结反思如下: 1、本堂课以学生为主体,比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整堂课中,主要通过诵读和学生间的合作学习理解课文,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在各个环节里,始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2、课上对回答问题的同学给予充分的肯定,因为答案都是学生思想的火花,重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同学们都踊跃举手回答为题。 3、学生对作者情感、文章主旨把握还可以,但是对本文写作上的特点领悟不到位,从作业反映出有部分孩子没有真正了解“白描”手法。景物描写粗而不精。今后的教学中会加强针对性的指导。 4、如果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安排当堂课进行“白描”练习。比如请一个同学上讲台,让学生用白描的手法对其进行描写并随即讲评。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提高当堂课的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