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蝴蝶飞进教室的时候.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9463755 上传时间:2024-04-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蝴蝶飞进教室的时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当蝴蝶飞进教室的时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当蝴蝶飞进教室的时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当蝴蝶飞进教室的时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蝴蝶飞进教室的时候.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蝴蝶飞进教室的时候 案例背景 离中考的日子越来越近了,那天,天气十分的闷热,仿佛大地就是一蒸馒头的蒸笼。当教室里电扇的嗡嗡的声音作为了哇啦哇啦的读书的声音的伴奏的时候,人们就有置身于飞机场眼见那机群即将奔赴战场时一样的感受。 【案例描述】天空响起了炸雷,狂风夹着豆大的雨点死命的扫向大地。转眼之间,整个世界仿佛完全走向了末日一样。我从教室外面走进了教室,想看看这些快要走进中考考场的勇士们摩拳擦掌、斗志昂扬的景象。可是教室里只有嘻嘻哈哈的笑声和扑打的声音,映入眼帘的是几个孩子在扑打飞进教室的一双慌慌张张地飞舞的白蝴蝶,其他的同学有的跃跃欲试去扑打,有的嬉笑着观望叫我失望的景象不一而足。我想:雨中

2、,多好的气温啊,正是读书的好时候,再说了这时候正是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捞分的黄金季节,只要是读书到位了,那中考分数也就自然提高了。可是他们在干什么呢?这不是不勤哪有功,嬉戏定无益吗?但是,我还是压着内心的极大的不快,提醒自己注意自己的状态。然后还是微笑着走上了讲台,问道:“大家在干什么?”学生们知道他们的做法很有可能是要受到老师的批评,于是谁也不做声。只有班长说他们在扑蝴蝶。我就说:“好吧,大家读书累了,就好好的休息下,做到劳逸结合好不好?(稀稀拉拉响起了掌声)我们可以利用休息下说说蝴蝶吧,我们首先分析下蝴蝶为什么要到我们教室。”我的话似乎激活了当时的一时沉闷的空气。 “老师也许是外面

3、的风雨太大,它们到我们教室暂时避雨” “嗯,有道理,人生有时候特别需要为自己找个避风港” “也许是代表我们远方的爸妈来看看我们复习辛苦不辛苦” “好!不错!冰心能将纸船寄母亲,说不定蝴蝶是亲人派来的使者” “我想应该是看我们教室环境这么好,它们是来恋爱的” “哈哈哈哈” “也许是欧阳修那样的谪客,途经本教室” 我点了点头,其实同学们早就看出了我眼角笑出了的鱼尾纹 “是啊,大家的发言很有味道,何不再来点尽兴的呢”“老师,我为大家唱支梁祝”“老师,我为大家朗诵刘白羽先生的白蝴蝶之恋。”“老师,我们来个有关蝴蝶的诗词名句接龙”“老师,你也为蝴蝶唱支歌吧。”“好的,我也唱一首儿歌蝴蝶和蜜蜂,希望能把这

4、支歌作为毕业的礼物送给大家?”“老师太棒了”“我们喜欢”大家异口同声。希望能把大家带进老师的童年时光。”(掌声) “蝴蝶朋友是从自然中来,它们将必回到自然中去。我们从不同的地方来,三年的中学时光也即将结束,下面就来个“万千心事寄蝴蝶”吧”“好了,大家刚才的表现太好了,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发言归纳一下,我们班上出现的文学流派的雏形吧。”“浪漫派”“深情派”“蝴蝶派”“忧思派”“环保派”“是啊,大家太有才了,思一下、想一下,就能造就这么美好的境界,那么我们还驱赶这两位朋友吗?”教室无语。半分钟后,炸雷般的读书声又想起了。两只蝴蝶在那翩翩地、无忧无虑的飞舞亲爱的,你慢慢飞【案例反思】1、 教师在教育学生

5、的时候要学会换位思考。当个体在认识、思考和评价客观事物的时候往往容易走向单向的胡同不能够从多方面看待问题,这样就可能会让学生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产生心理压力,如果我们教育者能转换角度,不妨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待和分析问题,这样我们的学生看到的就是另一番景象,学生的心理压力就可能迎刃而解。所以在很多时候,我们教师站在理性的高度,尝试更好、更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疏导的办法,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认知上有偏差,需要自我调整,还要能恰如其分地对自己做出评价和调整。2、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情有诉则乐。也就是说很多人的内心的情感积压在心里很可能激发焦躁、抑郁、悲观、孤僻.这些心理因素若任其发展,就会成为人的

6、性格的一部分,而且极难以改变,会严重影响人的社会交往,抑制人的能力的发展。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就应该是人的发展,学生性格的形成和改变,我们教师在整个环节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这环节中,我们教育者就要注重让学生学会表情达意,学会与人沟通,学会寻求表达与倾诉。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我们责无旁贷。3、教育者要想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那就得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最好的教育结果无不是师生在融洽的环境中产生的。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与爱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育力量,是其它教育因素所不能代替的。教师可通过了解、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和学习的爱好、困难,实现应有的“移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一些交往活动,师生之间只有在相互理解、接受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良好的关系,学生才能对教师所教学科采取合作的态度,乐于为他们所喜爱的教师而努力学习。 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喜爱我们老师 ,根据“皮格马利翁效应”,如果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抱有良好的期望,那么,他就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给予肯定、赞扬和鼓励。而学生在得到愉快的鼓励后,会激起对教师的更真诚的信赖和尊敬,产生上进的信心与决心。如此良性循环,会产生教师所期望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