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学案及复习教案.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9462918 上传时间:2022-08-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下学案及复习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下学案及复习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下学案及复习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八下学案及复习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下学案及复习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下学案及复习教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 、 课型:复习课 课时安排: 一 课时 复习目标:1 、掌握重点字词 2 、准确翻译重点句子 3 、把握本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 考点:实词虚词解释(A卷2个选择题);内容理解(A卷1个选择题)翻译句子2句(A卷,共4分);实词虚词在课外文言文中的迁移一、内容理解与写作手法:马说一文借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的不能识别人才,埋没和摧残人才表达了强烈的愤慨。作者所要表达的见解是:封建统治者应当善于识别人才,对有才能的人尊之以高爵,养之以厚禄,委之以重任,使他们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干。文章从这一见解出发,借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将人才比做“千里马”,深

2、刻地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有眼不识英雄和摧残人才的现象进行了有力抨击。1、作者所说的“食马者” “伯乐”“千里马”仅仅是指传说中的人和物吗?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食马者:比喻不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伯乐: 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千里马:比喻人才“托物寓意”的写法。2、全文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怀才不遇,愤懑不平 原文“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骈体文,该文既用人的感受反衬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名利之徒的藐视之情,对友人的规劝。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送东阳马生序这篇序,介绍作者的学

3、习经历和学习态度,勉励同乡晚辈马君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本课只节选了序文的前半部分。在这部分中,作者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地位和长者身份,就板起面孔说教,而是现身说法,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作者对马生的殷切期望,寓于其中。1、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他有强烈的求知欲,为获得知识,学问,他不辞辛苦,不怕困难,非常虚心虔诚的求教。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作者真的愚笨吗?他为什么这样说?此处和文中哪句话照应?不愚笨,是作者自谦的说法;旨在说明,即使愚笨,努力学习也是会有收获的。和“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4、岂他人之过哉。”相照应他以学得知识,获得学问为乐,不羡慕别人的衣食之忧,专心向学,实在是难能可贵的第一版块:自读课文,复习字词句第二版块:完成积累与运用 马说一 、解释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世有伯乐 2然后千里马 祗辱有奴隶人之手4骈死于槽枥之间 5不以千里称也 6一食或尽粟一石 7 食马者8 才美不外见 9欲与常马等不可得10或尽粟一石 11策之不以其道 12食之不能尽其材 1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14执策而临之 15其真不知马也二、解释下列多义词 1、或:或( )置酒而招之; 一食或( )尽粟一石 2、食:一食( )或尽粟一石; 食( )之不能尽其材;食( )不饱 3、虽:故虽( )有名马

5、; 虽( )有千里之能 4、其:其( )真不知马也 其( )真无马邪; 食之不能尽其( )才 不知其( )能千里而食也5、以:不以( )千里称也; 策之不以( )其道 6、策:策( )之不以其道; 执策( )而临之 7、之:马之( )千里者; 食之( )不能尽其材 奴隶人之( )手 鸣之( )而不能通其意三、 翻译下列句子: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栃之间。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第三版块:中考实战演练六、1、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执策

6、而临之 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人不知而不愠(论语)C.初不甚疾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D.帝称善 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2、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骈死于槽枥之间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B. 策之不以其道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C. 驽纯之材也 怅恨久之(陈涉世家)D. 其真无马邪?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与朱元思书一、重点词语解释1、夹岸高山 2、负势竞上3、互相轩邈 4、泠泠作响;5、千转不穷 6、鸢飞戾天者 7、望峰息心 8、经纶世务 9、横柯上蔽 10、在昼犹昏 二、一词多义:绝猿则百叫无绝

7、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天下独绝上 负势竞上 横柯上蔽穷:千转不穷 欲穷其林三、重点语句翻译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3、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四、请选择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 )A、“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一句,既是作者在富春江上所见所感的概括,也可以说是本文所写山光水色的一个总体特征,起统领全篇的作用。B、文中第二段写水之“异”,前一句突出水清,后两句分别从侧面和正面来写水急,把静态的色和动态的形都描摹得异常形象。C、文中第三段写了清越的泉声、悦耳的鸟声、延宕的蝉声、清厉的

8、猿声,是以声音反衬山林之寂静,以动写静,寓视于听,谱写出生机盎然的大自然交响曲,令人神往。D、文中写到“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是作者触景生情,自然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隐退的高洁志趣。送东阳马生序一、一词多义: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弗之怠 俯身倾耳以请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以衾拥覆 录毕,走送之 以中有足乐者 当余之从师也以 无从致书以观 之 益慕圣贤之道 计日以还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不敢出一言以复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腰白玉之环 而 足肤皲裂而不知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久而乃和 于 今诸生学于太学 二、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9、在文中的意思。(1)余幼时即嗜学( )(2)无从致书以观( )(3)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4) 弗之怠( )(5) 走送之( ) (6)不敢稍逾约( )(7) 既加冠( )(8) 无硕师名人与游( )(9) 尝趋百里外( )(10) 门人弟子填其室( ) 五、翻译下列句子。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答:_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答:_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答:_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答:_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答:_六、选择题1下列句子“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2分)A足肤皲裂而不知 B执策而临之 C学而不思则罔 D出淤泥而不染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A 烨然若神人 B 腰白玉之环 C 右备容臭 D 主人日再食 判若两人 腰缠万贯 臭气相投 再接再厉3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A“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B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C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D文段内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