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市2006年气候评价.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9462820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桐城市2006年气候评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桐城市2006年气候评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桐城市2006年气候评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桐城市2006年气候评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桐城市2006年气候评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桐城市2006年气候评价.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桐城市2006年气侯评价2006年气候基本概况是:冬季气温偏低,雨(雪)日多,阴冷寡照;春季气温明显偏高,降水偏少 ;夏季气温高,降水量偏少,梅雨不明显,出现伏旱;秋季气温偏高,雨日少,光照充足,秋旱明显。总体来看,2006年气候属正常偏差年景。下面从几个方面作一简要的评述。 一、气候概况2006年我市平均气温为16.5,较历史同期高0.6 ,气温变化幅度较大,12月、9月份气温偏低,3、4、6、10、11月明显偏高;极端最低气温为-6.7,出现在1月7日;极端最高气温为37.5,出现在8月14日;35高温日数达9天,比历史平均多1天;年降水量为1258.8,较历史同期相近,但雨量分布不均;0

2、.1的降水日数为118天,较历史平均少11天;日照时数为1620.5小时,明显偏少。全年出现大风8次,大雾6次,暴雨3场。 冬季(2005年12月2006年2月)平均气温为4.2 ,较历史同期低0.3 ,12月份平均气温仅4.1度,是1986年以来的最低值。降水量为169.4 ,比历史同期多58%,其中12月份降水偏少53%,1月份降水异常偏多,为83.8毫米,比历史同期多1.7倍,刷新1月降水量最大记录。日照时数为255.3小时,占可照时数的27%,比历史同期偏少15%,尤其是2月份日照只有36.5小时,仅有常年的32%,为历史最小值。本季气温低,阴雨寡照,对越冬作物安全越冬影响较大。 2、

3、春季(35月)平均气温为16.5,较历史同期高1.2,3、4月份气温明显偏高;降水量为294.9 ,较历史同期平均值少75.3毫米,且分布不均;3月份降水仅有常年平均的34%,明显偏少;日照时数为464小时,占可照时数的39%,与历史同期相当。本季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变幅较大,降水分布不均,天气复杂多变,对午季作物生长较为不利。3、夏季(68月)平均气温为27.2,较历史同期高0.7度。其中6月份较历史同期高1.1,7、8月份高0.4;6月19-21日、8月13-15日出现两段连续3天35的高温天气;极端最高气温为37.5,出现在8月14日;降水量为407.5,较历史同期偏少32%;6月份降水

4、异常偏少,仅有常年的31%。梅雨期短,6月22日至7月12日仅21天,梅雨量少,为164.1(平均336.8)。日照时数为518.8小时,占可照时数的41%,比历史同期少8%;7月份日照时数只有133.3小时,占可照时数的31%,较常年偏少17 %,是1987年以来的最小值。本季气温偏高,降水偏少,阴雨日多,光照严重不足,对双晚生长极为不利 。4、秋季(911月)平均气温为18.0度,较历史同期高0.7度。降水量为387,比常年明显偏多,且分布十分不均;其中9月份降水量为224.7,仅次于1983年; 9月份一日最大降水量为162.1,出现在9月5日,为9月历史极值。9月5日后就转入少雨阶段,

5、从 10月1日-11月15日46天降水量仅8.4,降水异常偏少。日照时数为382.4小时,占可照时数的37%,比历史同期少11%。本季降水少,气温高,光照不足,秋旱较重。 二、 灾害性天气及其影响1、大雾2006年出现6天大雾天气。分别出现在1、2、3月份;1月2日大雾最小能见度只有 200 米,浓雾天气持续时间较长,影响范围广,导致高速公路封道,给交通运输及有关行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同时造成空气质量明显下降,严重影响人民身体健康。2、冬季持续低温连阴雨(雪)天气1月13日21日我市出现连续9天的雨雪天气,过程雨雪量为69.4毫米。持续天数仅次于1993年1月3日14日出现的连阴雨雪时段,长度

6、和总雨雪量均为历年同期的第2位。2月冷空气活动频繁,雨雪日数较多,我市出现多次大范围的降雪天气过程,最大降雪量5.5,最大积雪深度4cm,立春后连续出现几场雪,是历史上少见的。强降雪过程对交通运输及人们出行极为不利。3、寒潮、大风、冰雹天气(1)寒潮、大风:受北方强冷空气影响,4月12日我市出现8级以上的偏北大风,并伴出现雷暴、降水,过程降水量17.6;受寒潮天气影响,气温突降,48小时日平均温度下降15.0,13日平均气温仅5.6;4月极端最低气温3.9,为近20年来最低值。据调查:这次寒潮、大风、雷雨灾害性天气对午季作物有较大的影响,小麦、油菜出现不同程度的倒伏现象,对后期生长有一定的影响

7、;气温陡降,部分秧苗、菜苗也遭到不同程度的冻害。(2)雷雨大风、冰雹:6月10日我市城区及部分乡镇出现雷雨大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本站出现9级偏北大风(23.5米/秒), 5时39分出现飑,5时42分-44分出现冰雹,最大冰雹直径10毫米,并伴有降水。5时40分-6时30分青草、陶冲等7个乡镇也出现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持续时间约12分钟,最大冰雹直径14-16毫米。据救灾办调查,这次灾害性天气全市受灾人口18.7万人,受灾面积7.8万亩,房屋倒塌73间,损坏106间,直接经济损失162万元,其中农业损失140万。青草三星村已成熟的320亩油桃毁于一旦,经济作物损失较重。3、暴雨 今年我市出

8、现3场暴雨,分别出现在5月25日、7月10日、9月5日。 影响较大的是7月10日、9月5日两场暴雨。(1)7月10日暴雨7月10日我市出现暴雨,11时至15时4小时本站降水量达54,其中12时-13时1小时降水量达26.2。境内降水分布不均,暴雨带集中在西北一条线上,大塘、卅铺2个自动雨量站降水分别为58、53。这次灾害致使龙眠、吕亭、黄铺、大塘、中义等乡镇受到不同程度的灾害,据水利站点检测,龙眠乡境内3小时降水达105,吕亭镇降雨量达136,其中在11时40分至12时40分一个小时内降雨量达70,导致境主庙水库水位迅速上涨,双龙水库泄洪,鲁王河水位创历史最高记录;这次过程由于降水集中、强度大

9、,致使山洪暴发,泥石流塌方严重,改建的徐后公路多处塌方,龙眠至风形的乡道冲断30余米,造成交通中断,冲毁桥梁3座。据民政部门核实统计:全市受灾人口4.6万人,倒塌房屋146间,损坏193间,其中因山体滑坡造成危房240间,紧急转移安置人口371人;因灾死亡1人,死亡耕牛1头;农作物受灾面积1633公顷,水冲沙压2100亩,难以恢复的282亩,洪水浸泡香菇4万棒;直接经济损失475万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392万元。(2)9月5日暴雨受强冷空气影响,9月4日17时-9月5日02时我市出现强降水,过程降水量191.5,其中4日20时-5日02时6小时降水量达155.8;5日06时22分又出现17

10、.2米/秒的大风。由于降水强度大,雨量集中,致使城区严重积水,不少商店被淹,损失较重。据市救灾办统计:全市7个乡镇(办事处)受灾, 6个自然村被洪水围困,交通中断,因灾造成失踪1人(高桥镇长岗村汪梦晗早上上学过河时失踪),多处塘、塥、堰、坝被洪水冲断塌方。全市受灾人口4.6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810公顷,倒塌房屋192间,损坏房屋216间,直接经济损失360万元,其中农业经济损失240万元。4、干旱(1)雨情继9月5日的一场在暴雨之后,我市迅速进入了干旱少雨阶段,至11月15日,降水量仅有40.7,不及常年平均值的30%,而蒸发量则是降水量的5倍多。其中10月1日至11月15日46天内降水8.4毫米,10月23日至11月15日连续24天滴水未下,达到了桐城的轻度干旱标准,并已接近重旱指标。(2)旱情与灾情入秋以来,全市降水持续偏少,旱情较重。经调查:干旱导致双晚灌浆增重受阻,山芋、玉米、棉花等旱地作物产量形成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秋冬种进度也比较缓慢,部分地区小麦出苗率低,秋种油菜成活率低,缺苗断垄现象严重,素质较差。据市救灾办调查统计,全市干旱受灾人口22万,8400人饮水发生困难,农作物受灾面积1030公顷,绝收面积400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657万元,其中农业损失1572万元。11月16日后出现持续阴雨天气,旱情才得以解除。桐城市气象局 2007.1.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