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量与计量》教案.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9461243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六年级数学《量与计量》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六年级数学《量与计量》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六年级数学《量与计量》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六年级数学《量与计量》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六年级数学《量与计量》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六年级数学《量与计量》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数学《量与计量》教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六年级数学量与计量教案设计理念:1、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力求体现出新的课程理念,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学习这些内容,整节课的教学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加强直观教学,在生活中学习新知、感悟计量单位,让孩子在生活中触摸数学。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孩子主动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对这些常用的计量单位以及他们之间的进率进行梳理、归类,加深认识已经学过的量及相应的计量单位,认识这些计量单位间的联系和区别。3、通过设计各个层次的练习活动,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过程,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教学目标:1、使学生加深认识已经学过的量及相应的计量单位,认识长度、面积和体

2、积及其计量单位的联系和区别。2、进一步体会计量单位的实际大小,加深理解各种量相邻计量单位之间进率的大小。3、能正确地进行名数之间的改写,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教学流程:一、 欣赏日记,揭示课题同学们,五一长假,六(1)班有个同学写了这样一篇日记,一起来欣赏一下(请一生朗读日记),听了这篇日记,你觉得文中出现较多的是什么?对,里面有很多的量。比如:长度、面积、时间等等,其实,我们在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都要接触各种量,进行各种量的计量,每种量都有它的计量单位。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量的计量。(板书:量的计量单位)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都有量,每天都在接触各

3、种计量单位,新课的出示显得非常自然二、 检查自学结果,整理计量单位1、师问: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量的计量?2、 复习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体积单位呢?容积与体积有什么区别?容积单位有哪些,它与体积单位有什么联系?(学生回答后板书)教师出示一根线段、1个1立方厘米、一个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一个磁盘等实物,让学生观察思考:哪些是指长度,哪些是指面积?(2)、猜一猜:(投影出示)A、一个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它的棱长是多少?它的每个面的面积是多少?B、用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堆成一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需要多少块?把这些小正方体木块排成一行,

4、有多少长?(3) 复习进率。让学生填写第118-119页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进率。提问:你能发现长度、面积和体积相邻计量间的进率有什么特点吗?学生回答后,老师就把这三句话推荐给大家: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每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师问:如果你是小老师,你要提醒同学们注意哪些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呢?(强调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等单位间的进率)练习口答:(投影出示)考考你:在( )里填上适当的计量单位的名称:一枝铅笔长176( ), 一个篮球场占地420 ( )一张课桌宽52 ( ), 一个火柴盒的体积是21( )六(1)班教室的面积约

5、是48 ( ),一种保温瓶的容量是2( )4、复习质量单位检查自学,同桌相互批改,反馈自学情况。提问:你见过哪些物体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称哪些物体重量一般要用克?请你观察:老师手里的一袋食用盐大约重多少?一袋味精呢?你能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重量是1吨吗?(象我们学校工地上的1袋水泥是50千克,那么20袋就是1吨)5、复习时间单位及进率。时间过得真快,上课至现在已经有十多分钟了,我们常用的时间单位还有哪些呢?请同学们交流汇报第119页上的内容。师:看了这张表格,你还有什么问题要考考大家?(学生问:1个世纪有多少天?老师鼓励他们课后去计算一下)脑筋急转弯:小明今年五年级啦,今年的2月份刚过了第

6、3个生日,你知道他是几月几日出生的吗?他今年几岁呢?你知道今年是闰年吗?为什么?如何判断平年还是闰年呢?(3) 关于时间问题,老师也想考考你:完成练习二十五的第6题,反馈校正这些计量单位的复习,老师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自学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计量单位,估算多少计量单位,在重点、难点处精心设计练习,同桌学习、小组探究,自学提问,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较好地掌握了这些计量单位。6、复习名数的改写。估算一下:教室黑板的长是多少(4米),宽呢?(1.20米)象1.20米,就叫做名数,名数有单名数与复名数之分,请你分别写一个,同桌交流一下。在实际计算中,我们要进行名数的改写,名数

7、之间的改写要注意些什么?看书,在书上找到相关的句子。完成书上的例题1。邀请同学上台进行讲解(强调解题的过程)讲评时强调两点:一要注意:什么单位之间的改写。二要注意:他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巩固练习:完成书上的做一做。教师小结:这里的每组题有什么联系与区别?要注意些什么?名数的改写是一个难点,在学生尝试练习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当小老师,上台讲解。旨在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在学生讲解的基础上,教师再强调注意点,改变了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四、综合练习,巩固知识游戏练习:1、在老师的材料袋里摸一张纸条,然后考考你的同学:(1)、一张邮票的面积大约是8平方分米。

8、( )(2)、每年都是365天。( )(3)、小明的身高约是1.56米,体重约是39克。( )(4)、一个油桶的容积是20平方分米。( )(5)、体积单位比面积单位大。( )(6)、225时=2小时25分( )2、投影出示:把左右两边相等的连一连:4吨500千克 2时15分4吨50千克 2时9分405吨4 1/20 吨 2.15时 2 3/20时4050千克 2 1/4 时4500千克 215分4 1/2 吨 135分五、走进生活,拓展应用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玩一玩,请你拿出自己带的实物,观察一下,用今天学到的数学知识向大家介绍一下你获得的信息。好吗

9、?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到处有数学知识,较好地掌握了计量单位。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了新知。教后反思:这是一节复习课,教学时我把目标定位于让学生在一定的生活情景中进行学习,而不是让他们死记硬背记计量单位及进率,这与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应该让学生亲历,让他们经历深层思维的形成过程是相吻合的。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创生教材:教学时,教师一方面提供了大量的教具、实物,让学生对抽象的计量单位有一定的理解,同时,让学生自带实物进行学习,学生在平时吃的暑片、可乐等实物上见到了克、千克(g、kg)、升、毫升等计量单位,对新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真正触摸了数学,拓展了课堂知识。“教书先

10、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

11、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2、激活学生:课堂上,这些计量单位的复习是在学生自学反馈的基础上完成的,老师只是帮助梳理了一下,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学得非常轻松。教师是真正意义上的组织者、引导者。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

12、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3、评价激励:教学过程中的师生评价、小组评价、同桌评价等等,让学生经历了对生活经验的感悟过程和对数学知识的思考过程,在学生亲身感受的过程中,较好地实现了本课的情感目标。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第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