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开发动态分析主要技术指标及计算方法.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9460911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5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油田开发动态分析主要技术指标及计算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油田开发动态分析主要技术指标及计算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油田开发动态分析主要技术指标及计算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油田开发动态分析主要技术指标及计算方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油田开发动态分析主要技术指标及计算方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油田开发动态分析主要技术指标及计算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田开发动态分析主要技术指标及计算方法.doc(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指标及计算方法1. 井网密度油田(或区块)单位面积已投入开发的总井数即为井网密度。 f=n/A02. 注采井数比注采井数比是指水驱开发油田(或区块)注水井总数和采油井总数之比。3. 水驱控制程度注水井注水能够影响到的油层储量占油层总储量的百分数。水驱控制程度=注水井联通的厚度/油层的总厚度*100%由于面积注水井网的生产井往往受多口注水井的影响,因此,在统计井网对油层的水驱控制程度时还要考虑联通方向。不同注水方式,其注采井数比不同,因而注水井对油层的水驱控制程度也不同。一些分布不稳定,形态不规则,呈透镜状分布的油层,在选择注水方式时,应选择注水井数比较大的注水方式,以取得较高的水驱储量控制程度

2、。该指标的大小,直接影响着采油速度,含水上升率,最终采收率。中高渗透油藏(空气渗透率大于50*10-3 um2)一般要达到80%,特高含水期达到90%以上;低渗透油藏(空气渗透率小于50*10-3 um2)达到70%以上;断块油藏达到60%以上。4. 平均单井有效厚度油田(或区块、或某类井)内属同一开发层系的油水井有效厚度之和与油水井总井数的比值为平均单井有效厚度。5. 平均单井射开厚度油田(或区块、或某类井)内属同一开发层系的油水井射孔总厚度与油水井总井数的比值为平均单井射开厚度。6. 核实产油量核实产油量由中转站、联合站、油库对管辖范围内的总日产油量进行计量,由此获得的产油量数据为核实产油

3、量。7. 输差输差是指井口产油量和核实产油量之差与井口产油量之比。K=(qow-qor)/qow8. 核实产水量核实产水量用井口产水量和输差计算。qwr=qww(1-K)9. 综合含水油田(或区块)的综合含水是指采出液体中水所占的质量百分数。fw=(100*qwr)/(qwr+qor)-1- 低含水期(0含水率20%):该阶段是注水受效、主力油层充分发挥作用、油田上产阶段。要根据油层发育状况,开展早期分层注水,保持油层能量开采。要采取各种增产增注措施,提高产油能力,以达到阶段开发指标要求。-2-中含水期(20%=含水率60%):该阶段主力油层普遍见水,层间和平面矛盾加剧,含水上升快,主力油层产

4、量递减。在这一阶段要控制含水上升,做好平面调整,层间接替工作,开展层系、井网和注水方式的适应性研究,对于注采系统不适应和非主力油层动用状况差的区块开展注采系统和井网加密调整,提高非主力油层的动用程度,实现油田的稳产。-3- 高含水期(60%=含水率=90%):该阶段剩余油高度分散,注入水低效、无效循环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要积极开展精细挖潜调整,采取细分层注水、细分层压裂、细分层堵水、调剖等措施,控制注入水量和产液量的增长速度。要积极推广和应用成熟的三次采油技术,不断增加可采储量,延长油田的生命期,努力控制好成本,争取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10. 单井日产油水平单井月产油量与当月日历天数的比值为该井

5、的日产油水平。开发单元所属油井日产油水平的平均值为该单元的单井平均日产油水平。11. 含水上升率每采出1%的石油地质储量含水率上升的百分数。阶段含水上升率=(阶段末含水率-阶段出含水率)/(阶段末采出程度-阶段初采出程度)*100%年含水上升率=年含水上升值/采油速度*100%应根据有代表性的相渗透率曲线或水驱曲线来界定合理的含水上升率,各开发阶段含水上升率不超过理论值。12. 采油速度油田(或区块)年采油量占已动用地质储量的百分数。VD=qoa/N*10013. 采油强度油井单位有效厚度油层的日采油量。采油强度=油井日产油量/该井油层有效厚度在油田开发中,为保持开发层系内部各层均衡开采,要求

6、不同井、层的采油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选择原则是:使大多数油井见水晚;防止油层出砂;满足注采平衡和保持地层压力;使含水上升幅度减缓。14. 储采平衡系数当年增加可采储量与当年产油量的比值。15. 可采储量采油速度油田(或区块)年采油量占已动用可采储量的百分数。VK=qoa/NR*10016. 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油田(或区块)当年核实年产油量除以上年末的剩余可采储量之值。描述石油剩余可采储量开采速度的高低,是国际上通用的一个生产动态指标,在考虑了油田生产的技术经济条件和剩余资源多寡等主、客观因素后,用以考察油田生产动态的一个重要指标。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是油田技术、经济环境的综合反应。一般控制

7、在8%-11%左右。17. 采出程度油田或区块的累计产油量占地质储量的百分数。RD=NP/N*10018. 可采储量采出程度累积产油量占可采储量的百分数。中高渗透油藏低含水期末达到15%-20%;中含水期末达到30%-40%;高含水期末达到70%左右;特高含水期再采出可采储量30%左右。低渗透油藏低含水期末达到20%-30%;中含水期末达到50%-60%;高含水期末达到80%以上。RK=NP/NR*10019. 采收率在现有技术、经济政策条件下,标定的可采储量占原始地质储量的百分数。u 注水开发中高渗透率砂岩油藏采收率不低于35%;u 砾岩油藏采收率不低于30%;u 低渗透、断块油藏采收率不低

8、于25%;u 特低渗透率油藏(空气渗透率小于10*10-3um2)采收率不低于20%;u 厚层普通稠油油藏吞吐采收率不低于25%;其他稠油油藏吞吐采收率不低于20%。20. 水驱指数油田或区块注入水地下存水量与累积产油地下体积之比称为水驱指数。RWWNBP21. 存水率油田或区块扣除产出水后的注入水量占总注水量的百分数,也可称为净注率。22. 采油指数单位生产压差下油井的日产油量。其计算公式:Jo=Qo/(Pe-Pwf)-Jo采油指数t/d.MPa;Pe 静压MPa;Qo 采油量t/d;Pwf流压MPa采油指数与油层物性、流体性质、完井条件及泄油面积等因素有关,可用来判断油井工作状况及评价增产

9、措施的效果。也可用来判断生产能力大小,采油指数越大,则油井生产能力愈高。23. 单位厚度采油指数是指单位生产压差下油井每米厚度的日产油量。Joh=Jo/h表示每米油层有效厚度油井的产油能力大小。在对比油井之间产能大小时,可消除油层厚度的影响,单独考察渗透率因素的作用。24. 采液指数采液指数是指单位生产压差油井日产液量。Jl=Ql/(Pe-Pwf)-Jl采液指数t/d.MPa;Pe 静压MPa;Ql 采液量t/d;Pwf流压MPa研究油井采液指数的变化规律是掌握油井产液能力变化规律的基础。如果没有产液量和生产压差数据可以估算。25. 单位厚度采液指数是指单位生产压差下油井每米厚度的日产液量。2

10、6. 综合油汽比每注入1M3水蒸气所能采出的原油的数量,其单位是t/t.综合油汽比是评价蒸汽热力采油效果的重要指标。综合油汽比越大,开发效果越好,反之开发效果越差。27. 注水(汽)强度注水井单位油层有效厚度的日注水(汽)量。单位为m3/m注水(汽)强度=日注水(汽)量/油层有效厚度选择注水强度是否合适,对保持和恢复油层压力及调节含水上升速度有直接关系。28. 水驱储量动用程度(总产液厚度+总吸水厚度)/(油井测试厚度+水井测试厚度)*100%。中高渗透油藏一般要达到70%,特高含水期达到80%以上;低渗透油藏达到60%以上;断块油藏达到50%以上。29. 吸水(汽)指数吸水指数是指单位注水压

11、差的日注水量。单位为m3/(d.Mpa)吸水(汽)指数=日注水(汽)量/(注水井流压-注水井静压)吸水(汽)指数大小表示地层的吸水(汽)能力的好坏。30. 单位厚度吸水(汽)指数是指单位有效厚度单位31. 注采比开发单元注入水的体积与采出液的地下体积之比成为注采比。对于低于饱和压力开采的油藏,在计算时应考虑采出自由气体的地下体积。通常使用的注采比有月注采比,季注采比和年注采比。它是研究注采平衡状况和调整注采关系的重要依据,也是衡量某一时间(月、季、年)内人工补充能量的程度或地下亏空程度的指标。同时又是油田配产配注的一项重要指标。水驱开发油田原则上保持注采平衡;中高渗透油田年注采比要达到1.0左

12、右;低渗透油田年注采比要控制在11.5左右;稠油蒸汽吞吐油藏累积注采比要大于1,周期油气比大于0.15。32. 地下亏空体积在地层条件下,注水注汽开发油田累积注水、注汽量与累计产出量之差,单位为m3,或104m3。计算公式是:地下亏空体积=累计注入水汽的地下体积-(累积采出油的地下体积+累积产出水的地下体积+累积采出溶解气的地下体积)累积注入水汽和累积产出水的地下体积通常都取标准条件下的体积值。地下亏空体积一般为负值,表示注入少于采出,如果为正值,则表示注入多于采出,超前注水油田常有这种情况。该指标能反应人工补充能量的程度,是衡量注采平衡的一个指标。33. 注采平衡 注入流体的地下体积和实际采

13、出流体的地下体积相等。它表示在开采过程中始终保持了油藏流体积不变而压力也不变的状况。衡量注采是否平衡,可以用注采比的概念来表示。注采比等于1,则此时的注采平衡;注采比大于1,则此时注入大于产出,压力上升;注采比小于1,则此时注入小于产出,压力下降,注采平衡是一般注水保持压力开发油田追求的目标。34. 产液剖面油井在正常生产情况下所测定的各生产层或生产层段的产出液量或油量。油井含水后可通过测量体积流量和含水率两个参数来确定产液剖面和分层产水量。根据开采方式的不同,测产液剖面的方法也不同。对自喷井,常采用综合仪、找水仪器等通过油管进行测量;对于机械采油井,仪器由特制的偏心井口经油套环空下入井内进行

14、测试或有气举法测井。主要目的和作用:1) 判断油井出水层段及产油产水能力,为制定或调整配注方案提供依据。2) 监视油井生产层段的动用和水淹状况,为油井各种工艺措施提供依据。3) 评价各种工艺措施的效果。4) 判断误射孔或套管破裂及窜槽的部位。35. 吸水剖面注水井在正常注入条件下所测定的各生产层或生产层段的吸水量。吸水剖面一般用相对吸水量表示,它反应地层吸水能力的大小。注水开发油田36. 地层压力地层空隙内流体所承受的压力,又称为储层压力。如果流体为原油,则称为油层压力或油藏压力;如果为天然气,则称为气层压力或气藏压力。油气藏投入开发前,各处地层压力相等,称为原始地层压力。投入开发后,各处地层

15、压力发生变化,且与注采状况有关,称为目前地层压力。是通过各井口分别测定的,如果要测某一区块或整个油气藏的地层压力,则需要将该区块或整个油气藏井在同一时间内测得的地层压力加权平均。通常我们所说的区块或油气藏地层压力就是平均地层压力。该指标反应地层驱动能量的大小,地层压力越高,地层驱动能量越足,高产稳产形势越好;反之,效果变差。37. 平均地层压力油田独立开发区内的地层压力平均值。计算平均地层压力时,必须利用各井在同一时间段测得的地层压力以及必须将各井地层压力折算到同意基准面,求得基准面地层压力。计算方法有算数平均法,面积权衡法和体积权衡法。现场一半采用算数平均法。公式为Pr=(pr1+pr2+pr3+prn)/n38. 井底流动压力井在生产状态下的井底压力。井底的含义一般指油层中部深度。井底流动压力分注入井流动压力和生产井流动压力。注入井井底流动压力高于地层压力,两者之差称为注入压差;生产井井底流动压力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