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骄阳书屋】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9456216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皮肤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骄阳书屋】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皮肤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骄阳书屋】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皮肤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骄阳书屋】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皮肤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骄阳书屋】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皮肤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骄阳书屋】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皮肤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骄阳书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皮肤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骄阳书屋】(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一、中医特色服务项目管理制度2二、皮肤科开展的中医特色服务项目4湿敷(附操作流程图)4贴敷(附操作流程图)6面膜(附操作流程图)9拔罐(附操作流程图)11针刺(附操作流程图)14艾灸(附操作流程图)16熏洗(附操作流程图)18涂药(附操作流程图)20火针(附操作流程图)22薰药(附操作流程图)24 中医特色服务项目管理制度1、全部中医技术工作人员必须取得国家执业(助理)资格后方可进行医疗执业。2、执业技术人员服从医院的统一工作安排,不得私自变更执业岗位。3、在医疗活动中必须遵守各项医疗法律法规及医疗操作程序,组方用药合理。4、积极参加各种中医培训,提高业务理论知识,改善中医医疗质量,严防

2、各类医疗事故的发生。5、中医技术人员外出进修必须按照医院有关制度进行,否则取消进修资格。6、对全科事中医药技术人员培训学习,督导中医特色项目服务项目。7、对各类传染病有及时上报的义务,不得瞒报或者不报,一经发现严肃处理。8、有弘扬中医文化的权利,对撰写论文发表的,视其情况给予奖励。9、对不遵守有关规定的中医工作技术人员要视其情节严重程度给予批评或者严肃处理。一、湿 敷 法湿敷法是指用纱布蘸药汤敷患处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此法有抑制渗出、收敛止痒、消肿止痛、控制感染、促进皮肤愈合等作用。一、评估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2、患者体质及湿敷部位皮肤情况。3、心理状况。二、适应

3、症急性皮炎、急性湿疹、化脓性或感染性皮肤病、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等。三、禁忌症年老体弱、恶病质者,或外感风寒发热者慎用。四、告知注意药液温度,防止烫伤。五、物品准备治疗盘、遵医嘱配制药液、敷布数块(无菌纱布制成)、凡士林、镊子、弯盘、橡胶单、中单、纱布等。六、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2、取合理体位,暴露湿敷部位,注意保暖。3、遵医嘱配制药液,药液温度适宜并倒入容器内,敷布在药液中浸湿后,敷于患处。4、定时用无菌镊子夹取纱布浸药后淋药液于敷布上,保持湿润及温度。5、操作完毕,擦干局部药液,取下弯盘、中单、橡胶单,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位。6、整理用物,做好记录。七、护

4、理及注意事项1、操作前向患者做好解释,以取得合作。注意保暖,防止受凉。2、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3、治疗过程中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苍白、红斑、水疱、痒痛或破溃等症状时,立即停止治疗,报告医师,配合处理。二、穴位贴敷疗法穴位贴敷疗法,又称外敷疗法,是将药物研细末,与各种不同的液体调制成糊状制剂,敷贴于所需的穴位或患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是中医常用的外治疗法之一,贴敷疗法能使药力直达病灶发挥作用之外,还可以使药性通过皮毛腠理而由表及里,循经络传至脏腑,以调节脏腑气血阴阳以祛病邪,从而治愈疾病。一、评估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2、患者体质及实施拔罐处的皮肤情况。3、心理状况。二

5、、适应症荨麻疹、银屑病、白癜风等疾病。三、禁忌症1、 对胶布过敏者慎用。2、 佩戴心脏起搏器者慎用。3、 皮肤溃疡及糜烂处禁用。四、告知1、敷药前应洗澡,衣着宜凉爽,避免过多出汗;治疗期间如有不适需及时请教医生,外敷时感到局部灼热痛痒难忍,可以随时揭去药膏。如出现痒、热、微痛等感觉或皮肤有色素沉着,此为正常反应,不必过多担心。2、贴敷期间,饮食要清淡,避免烟酒、海味、少食辛辣刺激食品、冰冻食品、豆类及豆制品、粘滞性食物及温热易发食物(如羊肉、狗肉、鸡肉、鱼、黄鳝、螃蟹、虾等)。3、贴敷当天避免贪凉,不要过度吹电风扇和在过冷的空调房中停留,更要避免空调冷风直接吹到贴敷部位,以利于药物吸收。否则,

6、体内阴寒发不出去,可能影响治疗效果。4 注意室内通风,注意防暑。适当活动,但不要做剧烈运动。五、物品准备治疗盘、镊子2把,药粉、石蜡油、植物油、持物钳、95%酒精棉球、消毒干棉球、干缸、调拌碗,调匙,胶布等。六、操作程序1、备齐物品,携至床边,做好解释,核对医嘱。2、取合理体位,暴露贴敷部位,注意保暖。3、遵医嘱选择贴敷穴位。4、用酒精棉球擦净局部。在第2次涂药前,需用消毒干棉球蘸上温开水或各种植物油,或石蜡油轻轻揩去第1次所涂敷的药物,擦干后再涂上药膏,切不可用汽油或肥皂等有刺激性物品擦洗。5、调拌药粉成糊状,摊到指定穴位,敷上纱布,胶布固定。6、操作完毕,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位,安排舒适

7、体位。7、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七、护理及注意事项1、贴敷时应采取合理体位,暴露贴敷穴位。2、操作前一定要检查准备物品是否齐全。3、贴敷穴位有无油污。4、所用物品,均应消毒后备用。5、如贴敷部位瘙痒,可去除并擦净药粉残余。 三、面 膜中药面膜疗法是将中药磨成较细的粉末,然后调成糊状覆盖于面部的一种中医外治方法。一、评估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2、患者体质及面部的皮肤情况。3、面部敏感程度。4、心理状况。二、适应症激素依赖性皮炎、过敏性皮炎、化妆品皮炎、口周皮炎、日光性皮炎、痤疮、脂溢性皮炎、黑头粉刺、酒渣鼻、黄褐斑、黑变病、雀斑、白癜风。三、告知局部涂药后可出现药物

8、颜色、油渍等污染衣物。四、物品准备治疗盘、遵医嘱配制的药物、弯盘、棉签、镊子、盐水棉球、干棉球、纱布、胶布、绷带、橡胶单、中单、垫巾等。五、禁忌证婴幼儿颜面部禁用,对面膜药物成分过敏者、有渗出倾向者禁用。六、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2、铺一次性垫巾,取仰卧位,眼鼻口覆盖纱布。3、清洁面部皮肤,将配制的药物均匀地涂面部。厚1-2cm4、,上覆塑料薄膜保湿。5、涂药完毕,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30min后去除面膜,洗净面部。6、清理物品,做好记录并签字。七、护理及注意事项1、敷面膜前需清洁局部皮肤。2、敷面膜次数依病情、药物而定,水剂、酊剂用后须将瓶盖

9、盖紧,防止挥发。3、敷药不宜过厚、过多,以防毛孔闭塞。4、婴幼儿忌用。5、敷面膜后观察局部皮肤,如有丘疹、奇痒或局部肿胀等过敏现象时,停止用药,并将药物拭净或清洗,遵医嘱内服或外用抗过敏药物。四、拔 罐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除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淤血现象,达到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为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一、评估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2、患者体质及实施拔罐处的皮肤情况。3、心理状况。二、适应症寻常痤疮、慢性荨麻疹、硬皮病、皮肌炎、皮肤瘙痒症、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银屑病、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黄褐斑、背部毛囊炎、酒渣

10、鼻、离心性环状红斑、手部顽固性湿疹、玫瑰糠疹等。三、禁忌症1、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2、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3、孕妇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四、告知1、治疗过程中局部可能出现水泡。2、由于罐内空气负压收引的作用,局部皮肤会出现与罐口相当大小的紫红色瘀斑,数日后自然消失。3、治疗过程中局部可能出现水泡或烫伤。五、物品准备1、治疗盘、火罐(玻璃罐、竹罐、陶罐)、止血钳、95%酒精棉球、火柴、小口瓶等。六、操作程序1、备齐物品,携至床边,做好解释,核对医嘱。2、取合理体位,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3、遵医嘱选择拔罐部位。4、点燃的火焰在火罐内转动,使其罐内形成负压后并迅速叩至已经选择的拔罐

11、部位上,待火罐稳定后方可离开,防止火罐脱落,适时留罐。5、拔罐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火罐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6、操作完毕,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位,安排舒适体位。7、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七、护理及注意事项1、拔罐时应采取合理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2、操作前一定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3、防止烫伤。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4、使用过的火罐,均应消毒后备用。5、起罐后,如局部出现小水泡,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6、如水泡较大,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注射器吸出液体,覆盖消毒敷料。 五、针灸(一)针刺针刺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

12、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的方法。一、评估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2、患者体质及实施拔罐处的皮肤情况。3、心理状况。二、适应症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湿疹、慢性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痒疹、银屑病、酒渣鼻、痤疮、脱发、白发、黄褐斑、白癜风、雷诺病等等所有常见多发的皮肤病。三、禁忌症1、妊娠3个月以内,小腹部腧穴禁针。2、妊娠3个月以上,腹部、腰骶部腧穴禁针。3、三阴交、合谷、昆仑、至阴、等一些通经活血的腧穴在怀孕期间禁针。4、产后未满月或产后失血过多也应禁针。四、告知1、治疗过程中容易发生晕针、弯针、折针等异常情况。2、针刺部位可能有疼痛、少量出血,针刺完后能自行消

13、失。五、物品准备1、治疗盘、毫针、75%酒精棉球、干棉球、干缸、碘伏、持物钳等。六、操作程序1、备齐物品,携至床边,做好解释,核对医嘱。2、取合理体位,暴露针刺部位,注意保暖。3、遵医嘱选择治疗穴位位。4、局部消毒后,干棉球清洁穴位,选择适当的进针方法和进针方向角度和深度,行针的手法,适时留针。5、操作完毕,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位,安排舒适体位。6、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七、护理及注意事项1、行针时应采取合理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2、操作前一定要检查针尖是否钝弯,针体有无裂痕。3、避开血管,防止扎破血管。4、使用过的毫针,均应消毒后备用。5、起针后,

14、如局部出现出血,可用干棉球按压。(二)艾灸用纯净的艾绒(或加入中药)卷成圆柱形的艾卷,点燃后在穴位表面熏烤的一种技术操作。一、评估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2、患者体质及艾条施灸处的皮肤情况。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4、心理状况。二、适应症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疼、跖疣、神经性皮炎、银屑病、硬皮病、斑秃、痤疮、白癜风、慢性湿疹、疖肿等三、禁忌症1、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2、颜面部、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四、告知1、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烫伤等情况。2、艾绒点燃后可出现较淡的中药燃烧气味。3、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产生烧灼、热烫的感觉,应立即停止治疗。4、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水疱。五、物品准备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小口瓶、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六、操作程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食品饮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