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瓷瓶欣赏(天球瓶).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9455989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6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瓷瓶欣赏(天球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古瓷瓶欣赏(天球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古瓷瓶欣赏(天球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古瓷瓶欣赏(天球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古瓷瓶欣赏(天球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瓷瓶欣赏(天球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瓷瓶欣赏(天球瓶).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瓷瓶欣赏天球瓶故宫博物院藏“明宣德青花缠枝花天球瓶天球瓶简介:天球瓶是受西亚文化影响极深的一种瓷器造型,创烧于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景德镇窑,多见青花,以海水龙纹为贵。永乐朝开始成为观赏式瓶,宣德年间较为流行。瓶形为小口、直颈、丰肩、假圈足、砂底微凹。因圆球腹硕大,像是从天降下来似的,故名。 宣德天球瓶胎骨厚重,敛口短颈,上阔下敛;腹大而扁,砂底微凹。后仿的器型多颈长腹圆。清代天球瓶颈稍长、腹较圆,康熙时为平砂底。雍正乾隆时天球瓶烧制较多。雍正为直口微撇,腹扁圆。乾隆时天球瓶直口较粗,圆腹,假圈足,部分为釉底。 清雍正、乾隆两朝时值盛世,仿古风盛行,仿造的天球瓶更属宫廷大型陈设用瓷。除了传统的

2、青花品种外,五彩、粉彩等彩绘天球瓶出现。乾隆朝国力强盛,景德镇御窑厂开始烧造斗彩天球瓶。 天球瓶的创烧年代考证 据有关资料记载,天球瓶创烧于明代永乐宣德的景德镇窑,雍正乾隆时天球瓶烧制较多。天球瓶从明永乐宣德创烧到清雍正乾隆多产,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以上所述,天球瓶创烧年代的来龙去胧已讲得明明白白,如果没有什么新的有力的证据和发现,可能对天球瓶的定论已无可非议。江苏溧阳发现了两件高古的天球瓶。一件为战国的灰陶弦纹无釉天球瓶。一件为汉代的青釉弦纹天球瓶。这两件天球瓶从器型上看和明清时期的天球瓶基本相似。经专家分析,都认同这两件高古器的型制为天球瓶。 战国灰陶弦纹无釉天球瓶。高24公分,口径5公分

3、,球体最大直径18公分,平底径12.5公分。造型古拙、胎骨厚重,从整个型制的比例来看,较符合康熙时期的天球瓶的特征。肩部刻有两道弦纹,线条流畅。瓶颈顶端刻有三道深凹的弦纹,粗壮厚实。腹部拍印有多处不规则的块状斜格纹,这是战国印纹陶的传统纹饰。 代青釉弦纹天球瓶。高27公分,口径5公分,球体最大真径20公分,底足径11公分。造型规整,清秀飘逸,和明清时期的天花球瓶腹扁圆的特征如出一辙。球体上半部至瓶颈满施青釉,且釉面淡雅文静,胎釉结合紧密,这些都是汉代青瓷上釉用浸釉法,外壁施釉不及底的标准工艺。球体肩部还等分刻有三道双线弦纹,在施釉沉积烧制后,更显得深沉青翠。瓶颈上等分刻有六道弦纹,其中1-2、

4、3-4、5-6弦纹之间刻满水波纹,这些都是汉代青瓷的基本纹饰。 由此可见,就天球瓶的型制而论,早在战国时期已有烧制,距今约两干多年的历史。就施釉的瓷器而言,用成熟的青瓷创烧于东汉末年来推断,天球瓶的创烧年代应该在东汉末年,即公元220年之前。清雍正粉彩蟠桃纹天球瓶瓶直口微撇,颈较短,浑圆腹,圈足。通体内外施白釉。瓶体上以粉彩描绘桃树一株,枝繁叶茂,几枝桃枝,向四边伸张,八枚硕大饱满的桃实压坠枝头。寿桃尖部红艳,其下以淡红、淡黄逐渐过渡,立体感强,把寿桃形美、色艳、味佳、肉细、汁多甘厚、味浓香溢、水灵细腻的特点表现得栩栩如生,让观者有摘食的冲动。桃叶施绿彩,正反阴阳,一浅一深,立体感强。枝干黑褐

5、彩,相互穿插,柔美中闪现刚硬之气,从而平衡了画面的视觉感染力。外底署青花篆书“大清雍正年製”六字三行款。蟠桃历来象徵“长寿”,早至汉代,就有关於汉武帝幽会西王母,吃完蟠桃而偷偷留下桃核的传说,结果被西王母告知“三千年一结果”而只能作罢;而孙大圣偷吃的蟠桃,则是九千年一熟;“人吃了与天地齐寿,日月同庚”;而王母娘娘的“蟠桃大会”,就连众神仙都是趋之若鹜,其中最为紧要的原因是,与会神仙都能分食一枚蟠桃。天球瓶以其形体似球体而得名,此种器形始见於明代永乐、宣德时期,流行於清代雍正、乾隆两朝,属於陈设用瓷。後世所製粉彩蟠桃纹天球瓶多以雍、乾时期的製品为蓝本烧造而成。雍正官窑粉彩瓷器上所绘蟠桃多绘八只桃

6、实,而乾隆时则多绘九只桃实,因此有“雍八乾九”之说。雍正朝的九桃图样或见於粉彩天球瓶、粉彩橄榄瓶,或见於过枝纹粉彩盘。在所有雍正、乾隆和光绪时期的粉彩九桃纹瓷器上,以雍正时期的纹样着色最为鲜艳且最多样化,绘画水准最高。此瓶彩绘构图疏朗有致,釉色浓淡相间,绘画精细工巧,堪称雍正官窑粉彩瓷器的代表作。同类器可见於北京故宫。粉彩八桃天球瓶高 50.6cm,口径11.9cm,足径17.7cm瓶直颈,腹硕圆,圈足,俗称天球瓶。胎体洁白,釉质粉润如雪,胎釉浑然一体,修胎极为规整。用粉、绿、白、褐等色,采用没骨画法在瓶体上绘出浓淡相间、层次清晰而富有立体感的桃树、月季各一株。桃干茁壮,枝头结蟠桃8个,果实饱

7、满,枝叶葳蕤。树旁衬月季,轻盈俏丽。瓶底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此瓶造型秀美,花纹疏朗,清新悦目。硕果娇花在细润晶莹的白地衬托下华而不俗。画面内容含“蟠桃献寿”之意。粉彩八桃天球瓶是雍正年间杰出的彩瓷器,也是景德镇窑优秀的陶瓷作品,它代表了当时制瓷业高度发展的工艺水平。清乾隆粉彩九桃瓶 高64.7cm,口径22.2cm,足径20.4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瓶直口微撇,直颈,腹部丰满浑圆,圈足。通体绘桃树一株,树干茁壮,枝上结蟠桃9个,桃树旁衬一簇月季。底足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6字篆书款。 清乾隆粉彩九桃瓶是乾隆粉彩大件器物的代表作品,该瓶运用渲染手法绘画桃实,桃实饰彩浓厚,成功地表现

8、出成熟桃实的娇艳色彩,构图疏密有致,形成叶有阴阳向背、树有老枝新芽的效果,展示了乾隆粉彩寓意吉祥、绘工精细繁缛的特点。乾隆粉彩九桃天球瓶 雍正官窑开始烧制桃纹天球瓶,乾隆官窑定下了九桃纹饰,成为后世的范本。天球器形寓意天人合一,其特征是造型硕大挺拔,彩绘技法娴熟,画工精细工整。天球瓶造型始于明永乐时期,雍正、乾隆时再度盛行,以“彩绘”纹者,是雍正、乾隆官窑的标准器物。绘九桃的,惟乾隆官窑最具代表性。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种吉祥之物。传说桃木可驱鬼,桃的果实吃了后则可延年益寿,遂成为长寿的象征。“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则是至尊之数,九桃绘于瓶上,寓意蟠桃献寿,九福至尊。所以九桃天球瓶就成为最常见和

9、最受欢迎的器物之一。清乾隆粉彩九桃天球瓶清乾隆粉彩婴戏天球瓶高51cm,口径11.3cm,足径18cm。 瓶直口微撇,直颈,球圆腹,卧足。以粉彩描绘纹饰。瓶身绘两棵青松下嬉戏的婴孩,或放鞭炮,或敲锣鼓,或吹喇叭,或骑木马,或举旗,或提灯笼,场面十分热闹。旁边衬以梅花山石,点出“闹新春”的主题。外底署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此器高大稳重,婴戏图中人数多,场面大,远胜于清康熙、雍正朝同种装饰题材的瓷器清雍正粉彩开光龙纹福寿天球瓶清乾隆粉彩仙人图天球瓶清代粉彩堆花乌纹大天球瓶晚清广彩开光人物花鸟连盖天球瓶彩花卉大天球瓶宫廷艺术与重要瓷器工艺品专场封面作品清乾隆粉彩鹌鹑菊石牡丹纹天球瓶 景德镇窑(现藏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 底青花篆书款大清乾隆年製 高52.6cm 腹径38.6cm 底径18cm 口径11.3cm清乾隆松绿地粉彩苍龙教子天球瓶 高52cm。瓶直径微撇,直颈,腹部丰满浑圆。圈足。通骨施松缘釉,并绘如意云纹。腹部绘苍龙教子图作饰。以矾红绘大龙,小龙则以紫红为底,表情威严,精神十足。近足处饰海水纹作饰。圈足内施松绿釉,底心留白以红署“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清乾隆豆青釉加白博古纹天球瓶清乾隆粉彩仙人图天球瓶嘉庆官窑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