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兴区2014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9453948 上传时间:2023-09-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大兴区2014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北京市大兴区2014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北京市大兴区2014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北京市大兴区2014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北京市大兴区2014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大兴区2014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大兴区2014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大兴区2014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4道大题,共8页。试卷满分80分。2试卷中所有答案填涂、书写在答题纸上。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i 28 S 32 Cl 35.5K 39 I 127 Ba 137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铁丝折弯 B酒精挥发 C水果腐烂 D冰块融化2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3决定元素种类的是A质子数 B中子数 C核外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4地壳中含量最

2、多的金属元素是 AO BSi CAl DFe 5根据“原子量”递增的顺序,绘制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6食用瘦肉、蛋、鱼等可以补铁。这里的“铁”指的是 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单质7下列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4Al + 3O2 2Al2O3 BZn + H2SO4 ZnSO4 + H2 CCaCO3 高温 CaO + CO2 D3MnO2+4Al 高温 3Mn+2Al2O38配制50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的仪器是A蒸发皿B玻璃棒C烧杯D量筒9下列符号中,表示2个氢分子的是AH2B2HC2H2D2H+10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A牛奶B豆浆C冰水D糖水11野营篝火

3、时通常将木材架空,其目的是A方便添加木材 B升高木材的温度 C降低木材的着火点 D使木材与空气充分接触 12反应H2 + Cl22HCl中,反应前后没有改变的是A分子的种类 B原子的种类 C元素的化合价 D物质的种类13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氢气作清洁燃料 B碳用于冶炼金属C氧气用于切割金属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14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B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C夏天鱼池内需要增氧,是因为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 D氧气供给呼吸,它和体内物质反应,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的需要 15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16氟元素的

4、相关信息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是9 B氟是非金属元素C核外电子数是19 D相对原子质量是19.0017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A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B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D用稀盐酸洗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18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中,不合理的是选项事 实解 释A八月十五桂花香分子不停地运动B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分子间的间隔改变C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分子的质量很小D25 m3的氧气可以装入0.024 m3的钢瓶中氧分子的体积变小19下列各组气体中,不能用燃着的木条区分的是 A氧气和空气 B二氧化碳和氮气C甲烷和空气 D一氧化碳和二

5、氧化碳20如右图所示,将少量液体M 加入到广口瓶中,观察到注射器活塞向右移动,则M和N可能是稀盐酸和石灰石 水和氧化钙 水和氢氧化钠 水和硝酸铵A B C D21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除去CO2中少量的CO点燃B鉴别Cu和Fe3O4观察颜色C鉴别H2O 和H2O2溶液分别取少量液体于试管中,加入MnO2D除去KNO3中少量的NaCl配制较高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再冷却、过滤22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该物质在潮湿的空气中极不稳定,易分解并引起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S2O4 = Na2S2O3+X+S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SO

6、2污染空气 BX的化学式为Na2SO4 CNa2S2O3中S的化合价为+2 DNa2S2O4要在干燥阴凉处密闭保存 23工业上用甲、乙制备化学肥料丙,同时有丁生成。根据下列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4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乙、丁 丙中氮、氢原子个数比为1:2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17:44 反应中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ABC D24根据右图所提供的信息,下列对该袋食盐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该食盐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每袋食盐中碘元素的质量为10 mg C每袋食盐中含碘酸钾的质量约为16.9 mg D若仅靠该盐补充碘,成人每天需摄入该食盐5 g25下列4个图像中,不能正确反映

7、对应变化关系是二、填空题(共5个小题,共30分。)26(5分)“碳”的世界丰富多彩。(1)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金刚石 石墨 C60结构用途 作电极材料作超导体材料相应的性质硬度大 表中几种物质均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其物理性质却不相同,原因是 。 (2)很多天然矿石中含有碳元素,菱锰矿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锰(MnCO3),其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 。 (3)“碳海绵”是已知最轻的固体材料(如图所示),其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具备高弹性和疏松多孔的结构。下列 关于“碳海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具有吸附性 B在一定条件下可还原氧化铜 麦穗上的碳海绵 C常温下化学性质活

8、泼 D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27(6分)维C泡腾片是一种保健药品,主要成分见下图,将其溶于水会观察到有许多气泡产生。(1)维C泡腾片主要成分中,属于有机物的是 (填化学式)。 (2)维生素C(C6H9O6)由 种元素组成, 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3)某小组同学对产生的气体进行研究。甲同学认为该气体可能是CO2、O2、CO、H2、N2。 乙同学认为不可能是N2,其理由是 ;丙同学认为不可能是CO或H2,因为 从药品安全角度考虑,H2易燃易爆,CO ;检验该气体是否为CO2的方法为 。28(7分)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1)煤、天然气和 常称为化石燃料。其

9、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 。(2)化石燃料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它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温室气体。为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要充分利用和开发太阳能、核能及 (填1种即可)等新能源。(3)低碳经济是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经济发展模式。下列做法中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 (填字母序号)。A大力发展火力发电B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 C优化建筑设计,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4)在汽车尾气管上安装净化装置,可使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气体在催化剂的表面发生反应,产生两种无毒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现用C3H4合成C5H8O2,若让反应物中的原子100的转化为C5H8O2

10、,即可实现“零排放”,该反应中还需要另外两种反应物,其分子个数比为1:1,则应选择的反应物为 (填字母序号)。 ACO2和CH3OH BCO2和H2O CH2和CH3OH D H2和CO29(5分)下图为氯化钠、碳酸钠(俗称纯碱)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问题。 (1)氯化钠和碳酸钠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为 。 (2)20时,碳酸钠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 (3)生活在盐湖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冬天捞碱”,其原 因是 。(4)向氯化钠、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钙溶液,会发生如下反应: Na2CO3 + Ca(OH)2 = CaCO3+ 2NaOH,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组成

11、为(写出所有可能) 。30(7分)下列AH 为初中化学常见的8种物质,由H、C、O、Ca、Cl五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1)A为黑色固体,可用于冶炼金属,写出体现该用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2)B和C为由两种相同元素组成的化合物,B发生分解反应能生成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D、E、F、G为含一种相同元素的化合物,其中E、F含不同的原子团,其转化关系为DEFG。写出DE、E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D、E、F、G中含有的相同元素为 。 (4)H具有可燃性,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数字序号)。 H可能有毒 H一定为气体 H一定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三、实验题(共3个小题,共19分

12、)31.(7分)某中学进行的实验操作考查,制定了四个考签:O2的制取; CO2的制取; 配制50g10%的NaCl溶液;粗盐提纯。每个同学抽取一个考签进行实验。(1)甲同学抽签后来到实验室,发现本组实验桌上主要准备了下列仪器和药品: 上图中仪器D的名称为 。甲同学抽到的考签应该是 (填实验名称),该实验的原理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应选用的仪器有 (填字母代号)。 (2)乙同学在完成“配制50g 10%的NaCl溶液”实验过程中,通过计算,需称量NaCl g,溶解NaCl时用到的玻璃棒,其作用是 。 (3)丙同学抽到的考签为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2(5分)实验是研究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重要手段,请根据下述实验内容回答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