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群众工作的几点思考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9453763 上传时间:2022-08-1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做好群众工作的几点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做好群众工作的几点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做好群众工作的几点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做好群众工作的几点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做好群众工作的几点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做好群众工作的几点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做好群众工作的几点思考(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做好群众工作的几点思考 人民群众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做好群众工作十分重要。在工作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应当把握好“情、望、闻、问、切、境”六个方面。 所谓“情”,就是要带着感情,真正融入群众。感情影响行动,感情折射态度。少数干部对群众的困难漠然处之、不闻不问,个别部门对群众的诉求敷衍了事,推诿应付,症结就在于和群众缺少联系,缺乏感情。只有对人民群众充满感情,才能真正融入群众,贴近群众,和群众同频共振,打成一片。 所谓“望”,就是要认真观察,深入了解群众。打开群众工作这扇门,不能让群众来看干部的脸色,而要让干部去看群众的脸色从脸色中看出问题、看出情绪、看出需求。只有学会

2、看群众的脸色,才会主动回应群众的关切和期待,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所谓“闻”,就是要学会聆听,始终贴近群众。倾听是交流的前提,是沟通的基础。交流多了才能密切联系群众,沟通深了才能真正带动群众。要坦诚地听。放下架子,坦诚相见,建立良好的干群关系,让群众有机会把心声充分表达出来;要全面地听。放弃个人的判断、抛开过往的经验,保持客观立场,不偏听偏信。要深入地听。完完全全专注于事、专注于人,不仅关注表面的信息、现实的问题,更要关注群众心底的声音。 所谓“问”,就是要善于提问,主动引导群众。从一定意义上讲,做群众工作是一个交流沟通的过程,既然是交流,就要共同参与;既然是沟通,就要双方互动。在沟通中,

3、让群众把心窝子里的话掏出来,了解群众的内心需求,引导群众不断提高认识沿着正确的方向积极行动。 所谓“切”,就是要科学区分,正确对待群众。做好群众工作,要把握群众脉搏,区分不同情况,摸清底数,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群众的需求多种多样,群众的期盼各不相同。要分清哪些是合理诉求,需要予以解决;哪些是不合理诉求,需要加以解释;哪些是共性需求,需要分散引导;哪些是个性需求,需要因人施策。 所谓“境”,就是把握环境,切实感染群众。环境影响心境,心境影响行动。把握好“境”,客观上要把握环境。群众问题的出现,意外事件的发生,往往带有突发性。作为党员干部,可能无法预知事件发生的时间,但是必须会把握处理问题的时机;

4、可能无法预测事件发生的地点,但是必须会选择处理问题的场景。要挖掘一切有利因素,提高群众工作的效果。 第二篇:做好农村群众工作的三点思考做好农村群众工作的三点思考 时间:02X年07月6日09时9分来源:求是理论网作者:姜华 字号:大字体中字体小字体我要评论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群众情绪理得顺不顺、群众工作做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层干部,基层干部是做群众工作的中坚力量,肩负着宣传政策、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重任。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是摆在每一位基层干部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做好群众工作,要力戒“三论” 基层干部身处一线,与群众直接接触,直接面对群众的各种诉求,在实际工作中容易

5、产生三种不良情绪。 一是群众无知论。百姓是衣食父母,广大农民群众是纯朴善良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干部却认为群众觉悟低,从而不愿做群众工作。 二是工作无用论。有的干部主观认为,到群众中去,走村串户,拉拉家常,嘘寒问暖,是一种形式主义,没有意义,不但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起不到实际效果,反而会引起群众的反感。因此对做群众工作,对访民情活动,思想上不重视,行动上也很随意。这实际上是不愿做群众工作的借口。究其原因,主要是有些干部不习惯、不善于、不屑于与广大群众打成一片,不懂得怎样积极主动地维护好群众的合法权益,也不明白如何与群众良性互动,对做群众工作有抵触情绪,即使做了,心里也不情愿,而且方法简单,不

6、痛不痒,导致群众不信任不买账,使干群关系越来越疏远。 三是利益无关论。表现为对群众的困苦无动于衷、漠不关心、冷若冰霜,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对群众的呼声充耳不闻、漠然置之,甚至对群众颐指气使,发号施令,官气十足,趾高气扬;对群众的诉求能躲则躲,躲不过就拖,最后导致小事拖大,大事拖难。有的干部认为群众反映的问题多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把群众反映问题视为“找茬儿”、“闹事儿”,思想上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轻则不理不睬,敷衍塞责,重则出言不逊,大声训斥,结果误了群众的事,凉了群众的心,损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二、做好群众工作,要具备“三心” 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是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是回应群

7、众的新期待、解决农村发展的新问题、树立党员干部的新形象的需要。对此,基层干部必须正确看待、清醒认识、高度重视。 一是要有信心。当前,社会结构剧烈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农村环境不断改善,群众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在发生重大变化。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难做,这是客观事实,但开展群众工作的实质内涵是相同的。群众工作不是洪水猛兽,并非难事,做群众工作,一定要心里装着群众,树立一定能跟群众打成一片的信心。当然,信心绝对不是盲目自大,而必须是“知己知彼”后的必胜信念。要树立信心,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对群众工作有足够的了解。因此,在开展每一次走访群众之前,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要想一想群众在盼什么,希望我 干什么,

8、工作重点在哪里,困难在哪里,自己有什么优势,能为群众解决那些问题等。只有把群众工作当作常规工作,放在心上,经常实践,多去走访、多打“草稿”、多作总结,才能做好群众工作。 二是要有恒心。开展群众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也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做完的工作。“水滴石穿,绳锯木断”,恒心的力量是巨大的。要想在做群众工作的过程中,保持高昂的热情、较高的工作效率,就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不能因为群众不理解、发牢骚,不能因为工作碰了壁、受了阻,就轻言放弃。每个人都有惰性,开展群众工作必须克服这种惰性,必须树立敢于克服困难、迎难而上、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恒心,排除一切消极影响和困难,一如既往

9、的投入到为民服务的工作之中。 三、做好群众工作,要做到“三入” “大树扎根于沃土,高楼立足于基石”。人民群众是我们事业发展的根基,也是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力量。作为基层干部,一定要心系群众,融入群众、服务群众,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才能获得群众的支持。 一是要身入群众,关注民生。就是要走出机关大院,走出文山会海,扑下身子、放下架子,到群众中去。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群众生活在最基层,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情况感受最深切,也最有发言权,反映的问题往往最真实、最可靠、最准

10、确。通过进村入户,与群众面对面接触、交流,特别是注重走访偏远的村组,困难的群众,了解他们的生产和生活,听取他们的意见,可以掌握最真实、最鲜活的社情民意,可以拉近干群距离。 二是要深入入群众,解决民困。就是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想法设法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群众最讲实惠,不需要干部对他们讲大道理,也不需要干部和他们不疼不痒地套近乎,而是希望干部能根据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合理需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一个群众的事情,对于全局来说可能很小,而对群众自己来说,则事事牵动人心,件件都是大事,有的还是急事、难事。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解决,就会牵动他们的情绪,影响他们的生产和生活。这就

11、要求干部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深入思考群众反映的各种问题,并加以分析,找出问题的主要症结,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三是要心入群众,维护民利。就是要带着深厚的感情,真心实意地同群众交朋友,与群 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时刻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挂在心上。马克思指出,人为之奋斗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群众工作必须以维护群众利益为依归。群众利益无小事,要树立干群一家的理念,把人民群众当成家人,把群众来信当成家书,把群众之事当成家事,群众工作当成家业,带着真心、带着感情为民办实事、为民谋实利。“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心比黄金更宝贵,真情比实物更重要。对群众没有感情

12、,哪怕给群众送去钱物,群众也不会满意。这就要求基层干部学会换位思考,以情动人。与群众联系时要多一点人情味,少一点官味;要甘当公仆,尊重群众,与群众平起平坐,平等对话,促膝谈心,建立鱼水关系。 群众工作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在新的历史时期基层民警如何做好群众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在今年全省公安局长会议上,孟厅长要求全省公安机关要增强“八个意识”,其中一点就是要进一步增强群众路线的意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既是发展的黄金期,又是矛盾凸显期,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在这样的情势下,要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科学发展,人民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参与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

13、只有坚持群众路线,始终把公安工作的基点放在发动人民群众的支持参与上,把公安工作深深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广泛发动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公安工作才能拥有最坚实的社会基础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才能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才能在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科学发展。20X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头之年,也是我们公安机关继续深化信息化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关键之年。如何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又是公安机关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安民警都要加强和思考的问题,虽然我们在“三基工程”“三项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和进步,但离各级党委和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还难以适应复杂形势下的各种新

14、任务和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提出的要求。因此,对于基层公安民警来说,如何把群众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切实起到密切党群关系、和谐警民关系,是关系到能否推动公安“三项建设”再上台阶的又一重要因素。笔者结合十多年来从事交通管理工作的实际经验,试就基层民警如何做好群众工作和大家探讨如下: 一、群众工作是公安的基础工作 做好公安工作必须走群众路线,公安工作群众路线,是指公安工作实行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它是在公安工作上服务群众、保护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的理论、原则、制度和方法的总称。人民群众是公安工作最广泛、最直接、最敏感的信息来源,是对各种违法犯罪现

15、象施加压力最普遍、最直接、最及时的力量,人民群众在对付各种犯罪及治安问题方面的智慧和力量是公安工作取之不尽的社会资源。因此,我们公安民警要做到“警有民、民受益”,与群众的关系搞好了,群众就会支持配合,我们公安工作就会如鱼得水;与群众的关系搞僵了,群众就会唱反调,公安工作就会如履薄冰。长期以来的公安实践证明,群众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公安工作的效能和公安民警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公安工作在贯彻群众路线上遇到了新情况、新变化和新问题,使群众基础出现弱化,影响和制约了公安工作的长远发展,因此,打牢群众基础,提高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建立起适应公安工作需要的、符合时代特征的“

16、警爱民、民拥警、警为民、民助警”的新型警民关系,对于公安工作的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二、当前基层民警做好群众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困难 (一)从公安机关的角度看 一是认识不足,公安基层民警传统的思维方式没有发生根本转变。主要表现在部分民警没有充分认识到公安工作从管理型到服务型转变的重大意义,习惯以管理者自居,以耍特权为荣,在思想上轻视群众,在行动上脱离群众,不善于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和依靠群众,经常使自己的工作陷入孤军作战、孤立无援的状态,由过去的“鱼水”关系变成了现在的“蛙水”关系,鱼蛙对水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鱼是水生动物离不开水,只有在水的怀抱中才能自由邀游;而蛙是两栖动物,只有在口渴或受到威胁的情况下才会跳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