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人群中医药保健指导方案.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9450468 上传时间:2023-04-05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1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点人群中医药保健指导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重点人群中医药保健指导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重点人群中医药保健指导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重点人群中医药保健指导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重点人群中医药保健指导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点人群中医药保健指导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点人群中医药保健指导方案.doc(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点人群中医药保健指导方案一、中医药保健目的运用祖国医学理论,拟定适合社区及农村老年人、妇女、儿童的中医保健方案,指导帮助社区和农村居民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将中医药内容有机地融入社区、农村卫生服务中,丰富社区及农村卫生服务的内涵,拓展中医业务的渠道,开辟弘扬祖国医学,繁荣中医药事业的新途径,发展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农村卫生保健服务。二、中医药保健服务对象老年人、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三、中医药保健服务措施(一)开展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教育,以中医整体观和中医理论整体系统的认知方式,整体与功能调节的艺术,反映中医健康教育的特点和优势,有效指导社区及农村居民实践预防保健。(二)情志调摄:七情是人体对事物的

2、不同反映,强调形神统一和保持“神”的自然稳定调节,移情易性,以情解情,避免七情所伤,防止疾病发生。(三)开展社区及农村老年人健康检查和健康状况评价,重点做到“五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和早报告,积极控制和改变农村不良行为因素和社会方式。(四)充分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刮痧、气功、食疗、药膳、保健运动等自然疗法,激发机体抗病能力。(五)充分利用农村中医药资源,对农村慢性病人开展康复指导,改善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相关的中医药康复知识的咨询和简单易行的康复训练指导。(六)根据一年四季老年人、妇女、儿童各自特点,制定相应的中医保健药物和保健品应用指导。

3、(七)针对不同对象,不同类型,举办各种培训,提高中医药治疗保健效果。1、农村保健指导人员培训:保健内容、健康教育,调整保健方案,提高服务技能,效果评价考核。2、农村居民培训:掌握正确的保健方法,接受保健指导训练,提高保健效果。(1)运用中医理论,对产褥期和更年期妇女开展保健服务:产褥期强调适寒温、避外邪、调情志、节饮食、慎起居、适劳逸;更年期加强有关生理和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咨询。(2)运用中医优势,开展小儿生长发育失调、肺炎、哮喘等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指导。四、中医药保健服务形式坚持“政府领导,卫生实施”的原则,贯彻落实“网络化、条块结合、就近服务”的管理模式,积极开展农村中医药保健服务

4、。(一)村卫生室1、宣传农村中医保健意义、内容、方法,负责动员辖区内人员积极配合保健服务。2、组织力量对重点人群进行调查登记,征求意见,落实服务需求。(二)乡镇卫生院1、“条块结合,就近服务”,根据有需求的各类人员,由服务人员组成团队,就近提供中医保健服务。 2、医务人员和服务对象商定服务形式,可采取上门服务或预约服务。3、负责对各类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保健技能和保健效果。4、建立服务对象个人健康档案。五、保健效果干预为及时总结保健服务经验,调整中医药保健指导方案,提高服务效果及服务质量,实施保健效果干预。(一)定期总结保健服务开展情况。(二)定期加强对服务人员服务效果的考核,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5、。(三)加强和服务对象的联系。认真听取意见,及时调整服务方案。六、各类人员中医药保健指导要点(一)老年人中医药保健指导人到老年,体质的总特点是虚,特别是血虚为主。血能内养脏腑,外濡皮毛筋骨,从而维持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正常机能活动,一旦血不足,就会在人体各方面表现出来。常见的症状是:面色苍白无华或萎黄,头晕眼花,心悸失眠,关节活动不利,四肢麻木,皮肤干燥、瘙痒,精神倦怠,舌质淡,脉细无力。这种体质多由年老体弱,或老年脾胃功能低下,血液生化不足,或七情内伤过度,阴血暗耗所致。这种老年人的养生宗旨是补血养血,益气生血。1、饮食调养:可常食桑葚、荔枝、松子、黑木耳、菠菜、胡萝卜、猪肉、羊肉、牛肝、羊

6、肝、甲鱼、海参等食物。这些食物都具有补血养血的作用。2、慎防“久视伤血”:中医认为“目得血而能视”,因此长时间看书、看报、看电视等,不仅会损伤眼睛的视物功能,还会使本来就不足的血更虚。一般目视一个小时左右,应适当活动一下,使眼部肌肉得到放松,以恢复目之疲劳。3、不要劳心过度:人的血液循环与心有关,大脑的血液靠心脏源源不断供给,若思虑过度,就会耗伤心血,因此老年人,尤其是血虚体质的老年人不可用脑过度。一旦感到大脑疲劳时,就要调节一下,观赏一阵风景,使心情愉快起来,就能很快消除脑的疲劳。4、保持乐观情绪:血虚的人时常精神不振、失眠、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故应振奋精神。当烦闷不安、情绪不佳时,可以找朋

7、友谈谈心,或听听音乐,或看看幽默剧等,争取主动排解忧愁,使精神尽快振奋起来。5、积极参加体育运动:老年人经常感到这里痛那里痒,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血虚。而时常参加体育运动,能加强气血运行,这样可减少或避免疼痛,但运动量不宜太大,运动项目的选择也应以传统的健身运动为佳,如太极拳、八段锦等,还可进行郊游、踏青,这样既能呼吸新鲜空气,又能活动筋骨。(二)妇女中医药保健指导妇女在解剖上有胞宫,在生理上有月经、胎孕、产育、哺乳等特点,其脏腑经络气血活动的某些方面与男子有所不同。1、经期保健景岳全书妇人规论月经病的病因时说:“盖其病之肇端,则或思虑,或由郁怒,或以积劳,或以六淫饮食”。可见,经期应当于饮食、精

8、神、生活起居各方面谨慎调摄。(1)保持清洁:行经期间,血室正开,邪毒易于入侵致病,必须保持外阴、内裤、月经带、垫纸的清洁,勤洗勤换内裤、月经带,并置于日光下晒干,月经纸要柔软清洁、勤换。洗浴宜淋浴,不可盆浴、游泳,严禁房事、阴道检查,如因诊断必须做阴道检查者,应在消毒情况下进行。(2)寒温适宜:女科经论说:“寒温不适,经脉则虚,如有风冷,虚则乘之。邪搏于血,或寒或温,寒则血结,温则血消,故月经乍多乍少,为不调也”。指出经期宜加强寒温调摄,尤当注意保暧,避免受寒,切勿涉水、淋雨、冒雪、坐卧湿地、下水田劳动,严禁游泳、冷水浴,忌在烈日高温下劳动,否则,每致月经失调、痛经、闭经等症。(3)饮食宜忌:

9、月经期间,经血溢泄,多有乳房胀痛,小腹坠胀,纳少便溏等肝强脾弱现象,应摄取清淡而富有营养之食品。忌食生冷、酸辣辛热香燥。多食酸辣辛热香燥之品,每助阳耗阴,致血分蕴热,迫血妄行,令月经过多。过食生冷则经脉凝涩,血行受阻,致使经行不畅、痛经、闭经。也不宜过量饮酒,以免刺激胞宫,扰动气血,影响经血的正常进行。(4)调和情志:校注妇人良方指出:“积想在心,思虑过度,多致劳损。盖忧愁思虑则伤心,而血逆竭,神色失散,月经先闭,若五脏伤遍则死。自能改易心志,用药扶持,庶可保生”,强调情志因素对月经的影响极大。经期,经血下泄,阴血偏虚,肝失濡养,不得正常疏泄,每产生紧张忧郁、烦闷易怒之心理,出现乳房胀痛、腰酸

10、疲乏、小腹坠胀等症,因此,在经前和经期都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七情过度,否则,会引起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逆乱,轻则加重经期不适感,导致月经失调,重则闭经、患痨瘵等症。(5)活动适量:经期以溢泻经血为主,需要气血调畅。适当活动,有利于经行畅利,减少腹痛,但不宜过劳,要避免过度紧张疲劳、剧烈运动及重体力劳动,若劳倦过度则耗气动血,可致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崩漏等证。2、产褥期保健产后68周时间内属产褥期。由于分娩时耗气失血,机体处于虚弱多瘀的状态,需要较长时间的精心调养。千金要方求子指出:“妇人产褥,五脏虚赢”,“所以妇人产后百日以来,极须殷勤、忧畏,勿纵心犯触,及即便行房,若有所犯,必身反强直,犹

11、如角弓反张,名日褥风”,产后调养对于产妇的身体恢复、婴儿的哺乳具有积极意义。(1)休息静养,劳逸适度:产后充分休息静养,有利于生理功能的恢复。产妇的休息环境必须清洁安静,室内要温暖舒适、空气流通。冬季宜注意保暖,预防感冒或煤气中毒。夏季不宜紧闭门窗、衣着过厚,以免发生中暑。但是,不宜卧于当风之处,以免邪风乘虚侵袭。产后24小时必须卧床休息,以恢复分娩时的疲劳及盆底肌肉的张力。不宜过早操劳负重,避免发生产后血崩、阴挺下脱等病。睡眠要充足,要经常变换卧位,不宜长期仰卧,以免子宫后倾。然而,静养绝非完全卧床,除难产或手术产外,一般顺产可在产后24小时起床活动,并且逐渐增加活动范围,以促进恶露畅流、子

12、宫复元,恢复肠蠕动,令二便通畅,有利于身体康复。(2)增加营养,饮食有节:产妇于分娩时,身体受到一定耗损,产后又需哺乳,加强营养,实为必要。然而,必须注意补不碍胃、不留瘀血。当忌食油腻和生冷瓜果,以防损伤脾胃和恶露留滞不下,也不宜吃辛热伤津之食,预防大便困难和恶露过多。产妇的饮食宜清淡可口、易于消化吸收,又富有营养及足够的热量和水分。产后13天的新产妇可食小米粥、软饭、炖蛋和瘦肉汤等,此后,凡蛋、奶、肉、骨头汤、豆制品、粗粮、蔬菜均可食用,但需精心细做,水果可放在热水内温热后再吃,另外,可辅佐食疗进补,以助机体恢复。如脾胃虚弱者可服山药扁豆粳米粥,肾虚腰疼者食用猪腰子菜末粥,产后恶露不畅者可服

13、当归生姜羊肉汤或益母草红糖水、米糟等。饮食宜少量多餐,每日可进餐45次,不可过饥过饱。(3)讲究卫生,保持清洁:产褥期因有恶露排出,产后汗液较多,且血室正开,易感邪毒,故宜经常擦浴淋浴,更需特别注意外阴清洁,预防感染。每晚宜用温开水洗涤外阴,勤换会阴垫,如有伤口,应使用消毒敷料,亦可用药液熏洗,有利于消肿止痛,内衣裤、月经带要常洗晒,产后百日之内严禁房事,产后四周不能盆浴,以防邪毒入侵引发其他疾病,不利于胞宫恢复。产褥期应注意二便通畅,分娩后往往缺乏尿感,应设法使产妇于产后46小时排尿,以防胀大的膀胱影响子宫收缩,如若产后48小时仍不能自解小便,应采取措施。产后应卧床休息,如应肠蠕动减弱,加之

14、会阴疼痛,常有便秘,可给番泻叶促使排便。此外,产妇分娩已重伤元气,需给予关心体贴,令其情怀舒畅,可以防止产后病的发生。3、哺乳期保健哺乳期的妇女处于产后机体康复的过程,又要承担哺育婴儿的重任,该期保健对母子都很重要。(1)哺乳卫生:产后将乳头洗净,在乳头上涂抹植物油,使乳头的积垢及痂皮软化,然后用肥皂水及清水洗净。产后812小时即可开奶。每次哺乳前,乳母要洗手,用温开水清洗乳头,避免婴儿吸入不洁之物。哺乳后也要保持乳头清洁和干燥,不要让婴儿含着乳头入睡。如仍有余乳,可用手将乳汁挤出,或用吸奶器吸空,以防乳汁淤积而影响乳汁分泌或发生乳痈。刚开始哺乳时,可出现蒸乳反应,乳房往往胀硬疼痛,可作局部热

15、敷,使乳络通畅,乳汁得行,也可用中药促其通乳。若出现乳头皲裂成乳痈,应及时医治。哺乳要定时,这样可预防婴儿消化不良,有利于母亲的休息,一般每隔34小时一次,哺乳时间为1520分钟,哺乳至十个月左右可考虑断奶。(2)饮食营养:类证治裁说:“乳汁为气血所化,而源出于胃,实水谷之精华也”。产后乳汁充足与否、质量如何,与脾胃盛衰及饮食营养密切相关。乳母应加强饮食营养,增进食欲,多喝汤水,以保证乳汁的质量和分泌量。忌食刺激性食品,勿滥用补品。如乳汁不足,可多喝鱼汤、鸡汤、猪蹄汤等。若乳汁自出或过少,需求医诊治。(3)起居保健:疲劳过度、情志郁结,均可影响乳什的正常分泌。乳母必须保持心情舒畅,起居有时,劳

16、逸适度,还要注意避孕。用延长哺乳作为避孕的措施是不可靠的。最好用避孕工具,勿服避孕药,以免抑制乳汁的分泌。(4)慎服药物:许多药物可以经过乳母的血循环进入乳汁,例如,乳母服大黄可使婴儿泄泻。现代研究表明,阿托品、四环素、红霉素、苯巴比妥及磺胺类,都可从乳腺排出,如长期或大量服用,可使婴儿发生中毒,因此,乳母于哺乳期应慎服药物。4、更年期保健妇女在4550岁进入更年期。更年期是女性生理机能从成熟到衰退的一个转变时期,亦是从生育机能旺盛转为衰退乃至丧失的过渡时期。由于肾气渐衰,冲任二脉虚惫,可致阴阳失调,出现头晕目眩、头痛耳鸣、心悸失眠、烦躁易怒或忧郁,月经紊乱、燥热汗出等症,称为更年期综合征,轻重因人而异。如果调摄适当,可避免或减轻更年期综合征,或缩短反应时间。更年期的妇女应注意几个问题。(1)自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