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docx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9448319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初中精品教育资料,仅供参考学习!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古代诗歌五首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怆然()涕下()青未了()鸡豚()决眦() 吟鞭() 即天涯() 箫鼓()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念天地之悠悠_(2)独怆然而涕下_(3)造化钟神秀_ (4)会当凌绝顶_(5)自缘身在最高层_ (6)莫笑农家腊酒浑_(7)从今若许闲乘月_ (8)落红不是无情物_3默写。(1)念天地之悠悠,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2)_,闻说鸡鸣见日升。(王安石登飞来峰)(3)箫鼓追随春社近,_。(陆游游山西村)(4)_,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5)浩荡离愁白日斜,_。龚自珍己亥杂诗(其

2、五)(6)陆游游山西村中的“_,_”,既表现了诗人看到胜景迭出的喜悦,又给人以逆境中孕育希望的启示。(7)杨绛先生走完了她一个多世纪的人生历程,安然辞世。她丰厚的文学遗产和非凡的人格魅力,将永远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正所谓“_,_”。请选用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的诗句填写(8)勇攀登,困难踩脚下,壮志凌云;登高望,万物收眼底,豪情满怀。杜甫在望岳一诗中写出了“_,_”的名句,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一诗中写出了“_,_”的句子,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4根据提示的信息填空。(1)他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是_,他被后人称为“_”。(2)他自号放翁,南宋诗人,一生笔耕不

3、辍,诗词俱有很高成就,尤以饱含爱国热情的诗作闻名后世。他是_,七年级上册我们诵读过他的诗作_。课内精读(一)阅读登幽州台歌,回答问题。5诗人登上幽州台远眺,产生了怎样的联想?由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_6.试赏析“悠悠”一词的表达效果。 _(二)阅读望岳,回答问题。7试描述颈联“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呈现的画面。_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明了诗人的什么决心? _(三)阅读登飞来峰,回答问题。9赏析“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两句。 _10诗歌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_(四)阅读游山西村,回答问题。11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试作简要分析。_12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两

4、句。 _(五)阅读己亥杂诗(其五),回答问题。13这首诗的第一句是怎样写“离愁”的? _14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 _课外阅读(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折杨柳唐 杨巨源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注 选自全唐诗,“折杨柳”,乐府歌曲名。曲尘丝:指颜色如酒曲般细嫩的柳叶。15全诗写了哪些意象?主要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4分)_16诗歌的最后两句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分别作简要赏析。(4分)_(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新秋唐 杜甫 火云犹未敛奇峰,欹枕初惊一叶风。几处园林萧瑟里,谁家砧杵寂寥中。 蝉声断续悲残月,萤焰高低

5、照暮空。赋就金门期再献,夜深搔首叹飞蓬。注 火云:俗称火烧云。一叶风:秋风。萤焰:萤火。17有人认为,颔联中的“几处”“谁家”替换为“处处”“家家”,更能突出秋的特征。对此,你有何看法?(3分)_18“一切景语皆情语”,本诗通过描写新秋之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_19综合性学习。古代经典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遗产,我们既要读通读顺,也要探讨研究,以了解古代社会风貌和古人的精神追求。(1)文化知识我知道 请根据你的知识积累,完成下列填空。“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中用“人风”,而不用“民风”,这是唐朝为了避_的讳。“社稷”原指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后来人们用“社稷”来代表_。由阴阳方位知

6、识可推知“衡阳”在衡山_面。(2)文化基因我传承 读于谦的石灰吟,说说你传承的“文化基因”。石灰吟明 于谦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注 于谦(13981457),字延益,谥忠肃,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官至兵部尚书,是一位民族英雄,其诗作多表达忧国忧民的思想和自己坚贞的情操。_详解详析1chungtliotnzynjxio2(1)想到。(2)眼泪。(3)聚集。(4)终当,终要。(5)因为。(6)浑浊。(7)如果。(8)落花。3(1)独怆然而涕下(2)飞来山上千寻塔(3)衣冠简朴古风存(4)造化钟神秀(5)吟鞭东指即天涯(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4(1)杜甫诗圣(2)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5诗人缅怀追念,联想到过去现在都看不见赏识人才的明君,进而联系到自己的遭遇,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报国无门的孤独悲凉的情感。6示例一:“悠悠”意指辽阔遥远,营造了苍茫辽远的意境,反衬(衬托)胸怀大志却报国无门的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示例二:用登临幽州台所见北方原野苍茫广阔的图景衬托胸怀大志却报国无门的孤独悲伤的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