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段阅读(邹).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9447038 上传时间:2023-10-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段阅读(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语段阅读(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语段阅读(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语段阅读(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语段阅读(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段阅读(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段阅读(邹).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1题。(共15分)秋光的涨幅张晓风绿竹笋,我觉得它是台湾最有特色的好吃的笋子,这话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根据。孟宗笋细腻芬芳,麻竹笋硕大耐嚼,桶笋幼脆别致,但夏天吃一道甘冽多汁的绿竹冰笋,真觉得人生到此,大可无求了。然而,好吃的绿竹笋只属于夏日,像蝉、像荷香、像艳丽的凤凰花秋风一至,便枯索难寻。但由于暑假人去了北美,等回到台北,便急着补上这夏天岛屿上的至美之味,那盛在白瓷碗中、净如月色如素纨如清霜的绿竹笋。我到菜市场上,绿竹笋六十元一斤,笋子重,又带壳,我觉得价钱太贵。“哎,就快没了,”卖菜妇说,“要吃就要快了。”我听她的话,心中微痛,仿佛我买的货物不是笋子,而是什么

2、转眼就要消逝的东西,如长江鲥鱼,如七家湾的樱花钩吻鲑,如高山上的云豹就要没了。啊,属于我的这一生,竟需要每天去和某种千百万年来一直活着的生物说“再见”。啊,我们竟是来出席告别仪式的吗?绿竹笋很好吃,一如预期。第二个礼拜,我又去菜市场,绿竹笋仍在,这次却索价七十元一斤了。第三个礼拜是八十元,最近一次,再问价,竟是九十元。这让我想起二十年前,有一位美国博物学家艾文温第尔,他和妻子在二月末从佛罗里达出发,做了一个和中国词人说法相反的实验。宋词中说:“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他们夫妻二人却自己开着车往北走,竟然打起与春天同时北进的算盘,而且,连春天的步行速度也被他们窥探出来了。原来,春天是以每天

3、十五英里的速度往北方挺进的。他们一路走,走到六月,到了加拿大边境才歇了下来。好一趟偕春北进的壮举。原来,“春天的脚步”这句话不是空话,它是真有其方向,真有行速,甚至真的可以尾随追踪。同样的,我的盛夏也是可以用价钱来估量的,在绿竹笋一路由三十而四十而九十的时候,我的盛夏便成轻烟一缕。也许极热极湿极气闷,也许还不时遭我骂一声“什么鬼天气”,但毕竟也是相遇一场,我会记得这阳光泼旺的长夏。绿竹笋想来会在贵到极点的时候戛然消失。秋天会渐深渐老,以每周十元的涨幅来向我索价。 (选自这杯咖啡的温度刚好)17.根据文意,好吃的绿竹笋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2分) 18. 第段中“我听她的话,心中微痛”一句中,“

4、我”心中微痛的原因是什么?(2分) 19. 赏析下面的句子。(3分)同样的,我的盛夏也是可以用价钱来估量的,在绿竹笋一路由三十而四十而九十的时候,我的盛夏便成轻烟一缕。 20 第段中艾文温第尔夫妇与中国词人对待春天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作者插叙艾文温第尔夫妇的事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4分) 21本文用了很多笔墨写绿竹笋价格的涨幅,却以“秋光的涨幅”为标题,说说你的理解。(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16分)稻子熟了,妈妈我想您了袁隆平稻子熟了,妈妈,我来看您了。妈妈,您在安江,我在长沙,隔得很远很远,我在梦里总是想着您,想着安江这个地方。人事难料啊,您这样一位习惯了繁华都市的大家闺

5、秀,最后竟会永远留在这么一个偏远的小山村。还记得吗?1957年,我要从重庆的大学分配到这儿,是您陪着我,脸贴着地图,手指顺着密密麻麻的细线,找了很久,才找到地图上这么一个小点点。当时您叹了口气说:“孩子,你到那儿,是要吃苦的呀”我说:“我年轻,我还有一把小提琴。”没想到的是,为了我,为了帮我带小孩,把您也拖到了安江。最后,受累吃苦的,是妈妈您哪!您哪里走得惯乡间的田埂!我总记得,每次都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您才敢走过屋前屋后的田间小道。对于一辈子都生活在大城市的您来说,七十岁了,一切还要重新来适应。我从来没有问过您有什么难处,我总以为会有时间的,会有时间的。等我闲一点一定好好地陪陪您哪想到,直到

6、您走的时候,我还在长沙忙着开会。那天正好是中秋节,全国的同行都来了,搞杂交水稻不容易啊,我又是召集人,怎么着也得陪着大家过这个节啊,只是儿子永远亏欠妈妈您了其实我知道,那个时候已经是您的最后时刻。我总盼望着妈妈您能多撑两天。谁知道,即便是天不亮就往安江赶,我还是没能见上妈妈您最后一面。太晚了,一切都太晚了,我真的好后悔,当时您一定等了我很久,盼了我很久,您一定有很多很多话要对儿子说,有很多事要交代。可我怎么就那么糊涂呢!这么多年哪,为什么我就不能少下一次田,少做一次试验,少出一天差,坐下来静静地好好陪陪您。哪怕,哪怕就一次。妈妈,每当我的研究取得成果,每当我在国际讲坛上谈笑风生,每当我接过一个

7、又一个的奖杯,我总是对人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无法想象,没有您的英语启蒙,在一片闭塞中,我怎么能够用英语阅读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文献,用超越那个时代的视野,去寻访遗传学大师孟德尔和摩尔根?无法想象,在那个颠沛流离的岁月中,从北平到汉口,从桃源到重庆,没有您的执着和鼓励,我怎么能够获得系统的现代教育,获得在大江大河中自由搏击的胆识?无法想象,没有您在我的摇篮前讲尼采,讲这位昂扬着生命力、意志力的伟大哲人,我怎么能够在千百次的失败中坚信,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使万千民众告别饥饿?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稻子熟了,妈妈,您能闻到吗?安江

8、可好?那里的田埂是不是还留着熟悉的欢笑?隔着二十一年的时光啊。我依稀看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走过稻浪的背影;我还要告诉您,一辈子没有耕种过的母亲:稻芒划过手掌,稻草在场上堆积成垛,稻谷在阳光中哔啵作响,水田在夕阳下泛出橙黄的颜色这都是儿子要跟您说的话,说不完的话啊。(此文摘自杂文选刊2011年第7期,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八十岁生日晚会上的致辞,有改动。)14请说出选文采用第二人称“您”来表达的好处。(3分) 15文中作者说“我总是对人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请根据第节的内容,概括出母亲对作者的成长有哪些影响。(3分) 16根据文章内容,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不同含义。(

9、4分)(1)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 (2)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 17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稻子熟了,妈妈我想您了”蕴含了作者对母亲哪些丰富的感情。(6分) 三、阅读殷健灵的豆腐之美,完成912题。(共11分)东京的高楼并不比上海的多,繁华的都市里,每一寸空间都被有效利用,依然保留着有滋有味的僻静巷道,地铁里人流如织。可是,喧闹呢,喧闹去了哪里?有人以为只有发出声音才能证明自己的存在。东京人却以安静与谦恭证明着文明的教养和细节的魅力。酒店门铃和电话铃的音量总是调到最小,习惯了喧哗的人,如果不凝神静听,或许会忽略它们的声音。那幽微的铃声,在一片宁静里文雅地触碰你的

10、耳膜,从不会粗鲁地惊吓到你,更不会侵扰你平静的心绪。其实,只有放低音量,才能真正引起他人的注意,在一片喧哗里提高音量,无非是增加噪音的分贝而已。这正如在一堆绚烂的颜色里,唯有素朴的颜色才能让人心仪一般。而我们在日复一日的喧哗中,又与多少美好的事物擦肩而过了呢?蒙台梭利说:物质世界的秩序,可以使心灵优雅宁静。这或许可以用来解释,处处井井有条、同时又是快节奏的东京,为什么依然可以在行色匆匆里保留一份难得的安宁。因为,和干净比邻的,是安静。唯有安静了,才能专注地用心。让人感受到这份用心的,还有位于东京塔下的东京芝豆腐屋,据说这是最好的日本料理。料理店本身就是一处绝好的日式庭院。弹丸之地,曲折萦回,水

11、榭亭台,花鸟园艺,每一处都是一幅精妙的画。令人叫绝的还不是景致,而是这里的“灵魂”豆腐。无论是餐前冷盘,还是肴煎豆腐,抑或豆浆煮豆腐,那些盛在精美器皿里的嫩白之物,几乎令你忘记这就是我们平日里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豆腐。它们保持了豆腐的原味,又提炼了其中的精华,凝脂一般,入口绵长而清醇,甘香沁鼻。在这里品尝豆腐,你会感觉这是一种仪式,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享受。庭院里出售豆腐屋出品的各类豆制品,意犹未尽的食客临走时,都不忘提走一袋。这样的豆腐料理,我在国内是没有见过的。豆腐在我们的菜系里,朴素、家常、充满烟火气。因其清淡,往往需要浓郁的肉汁和海鲜来调味,于是,豆腐的本味被忽略了,而制作豆腐的工艺似乎

12、也失去了精益求精的必要。豆腐源自中国,公元757年,鉴真东渡日本时,才带去了豆腐的制作方法。历经千年,日本将中国的豆腐文化发扬光大,还保持了“高贵”的格调,以致西方误以为日本才是豆腐的故乡。何以至此?我想还是因为那份用心。(选自文汇报,有删改)9本文开头三段的描写表现了东京的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答: 10文中具体展现了日本豆腐文化哪些方面的美?(3分)答: 11联系全文,探究最后一段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态度。(2分)答: 1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第段承上启下,既总结上文,又引出下文对东京芝豆腐屋的描写。B东京人把酒店门铃和电话铃的音量调到最小,目的是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C与中国豆腐比较是为了突出日本人将豆腐做到了极致,并保持了豆腐“高贵”的格调。D本文写豆腐之美的同时,又借豆腐展现日本文化精致、优雅、注重细节的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