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怎样引发学生思考.docx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9439056 上传时间:2024-03-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教学中怎样引发学生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数学教学中怎样引发学生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数学教学中怎样引发学生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数学教学中怎样引发学生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数学教学中怎样引发学生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教学中怎样引发学生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教学中怎样引发学生思考.docx(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学教学中怎样引发学生思考1.抓住数学的实质问题。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承,更重要的是要让同学感受到知识存在的价值以及知识形成过程中的魅力。例如,在教学二十四时计时这一课时,在同学都了解一天有二十四个小时的前题下,教师编造了一个简短的故事:太阳公公中午很累了,叫月亮爷爷1时整叫他起床,可是月亮爷爷叫太阳公公起床时,太阳公公很生气,同学们,你们知道太阳公公为什么生气吗?是的,月亮爷爷把太阳公公所说的1时整理解成了黎明1时,所以用以前学的十二时计时法会给我们带来不便,为了方便,我们还得创造一个新的计时法二十四时计时法。通过这样一个简短的故事显示了十二时计时法的弊端,从而引发同学思索,创造出了一个新

2、的计时法二十四时计时法,这样巧妙的制定,让同学充分了解到二十四时计时法在生活中运用的价值。 2.关注同学的体验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而动手施行、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才是同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要学会将主动权交给同学,引导同学操作,多角度观察、思索、交流、联想,激励同学大胆猜测和验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建立一个开放的课堂,让同学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到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例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时,以观察猜测应用为主线,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各种各样、大小各异的三角形,还有剪刀、量角器、白纸、直尺等,让同学经历观察、实验、猜测等数学活动过程。同学在小组合作中对大小不一

3、的三角形进行验证,经历量、拼、折等一系列操作活动,从而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一结论。整个探究过程同学是自主的、积极的,同学通过操作、思索、反馈等环节真正经历了有效探究活动的整个过程。在这些体验活动中提升了同学的表达能力,在思维的发散中发展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同学的施行能力与应用意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之中到处皆数学。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是现实生活的反映,离开了生活的数学将会成为无本之木,失去了数学的生活那更会成为无源之水。基于此,我们要让同学意识到: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用数学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所以,我们要让同学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要引领他们在分

4、析与总结中学会数学思索与解决问题。在平常,我会激励同学多写数学日记,同学通过多写数学日记,寻找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初步体会到理论与施行的关系,加强了探究和革新意识,发展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更好地培养了同学的施行和革新能力。 4.激励同学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数学。让同学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究问题和思索问题,激励同学用自己认为好的方法学习数学,对同学来说,这就是革新。在解决现实问题的各种思路中,有时确实存在某种方法比较简单,故在教学中,我常采用先发散后集中的策略来调动同学展开思维。所谓集中就是比较各种方法,并说出哪种方法简单,但不能强加于人,要让同学自己比较和选择。如比较分数的大小有三种方法:方

5、法一是,先化成同分子的分数后,再比较;方法二是,先通分再比较大小;方法三是,与同一量比较。显然第一、三种方法要比第二种方法简单,但要让同学自己有这种体验,由他们推断何种方法简单,到底选择第二种方法还是第三种方法要由同学自己决定。这样做充分尊重了同学的主体地位,引发同学数学思索,并促进了同学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数学课堂气氛的营造 教师的语言要多一份幽默,更要多一份关怀激励和赏识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是作用于受教育者心灵不可替代的工具。教学的艺术首先是打动人心的谈话的艺术。老师幽默诙谐的语言,给同学带来快乐;老师温暖关怀的话语,能给同学带来感动;老师果断奔放的语言,给同学激情;老师

6、欣赏赞美的语言,能给同学探求知识的无穷动力。同学都喜爱幽默的老师,这样的老师能给同学以亲切、平易近人的感觉,如果能把幽默应用到数学课堂,会拉近同学与老师的距离,使同学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使课堂气氛充满民主,愉快和谐。与同学在知识交流的过程中,在言语中要充满对同学的关怀,特别是当一些成绩薄弱的同学碰到理解上的困难时候,作为老师千万不能冷落或打击,那会使同学失去学习上的信心,如果老师充满关怀和引导,将会让同学受到鼓舞,加强战胜困难的信心。 林肯说:人人都喜爱受人称赞。是呀,无论是谁都想听到别人对自己的称赞与肯定,尤其是自己感到孤独、气馁时,更想得到别人的激励。课堂上适时地表扬能够让同学体会成功的喜

7、悦。心理学家指出,当一个人得到表扬时,他心里就有了一种成就感,就会对将来充满信心。而一个有信心的人,会更积极地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去。表扬就是一种赏识,对同学具有激励作用。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常常激励他们,告诉他们:你能行!课堂上老师要不吝惜用赞美的语言,在表扬中不断提升同学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活跃课堂气氛。在课堂上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同学,并且真诚地赞扬同学,激发同学的自信,使同学在赏识中活跃起来,使同学的思绪得以飞扬。 将生活实例融入课堂,培养同学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激发同学探求知识的兴趣和欲望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要重视从同学的生活施行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来

8、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捕捉贴近同学生活的素材,选取同学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课堂上有目的地将数学问题提炼出来,提出值得探讨、富有趣味的问题,能够使同学产生深厚的兴趣,把学习真正变成同学自己的必须要。 再将数学知识回归生活,让同学体会到数学的生动有趣,来唤起同学的兴趣,可以加强同学生活中的数学意识,例如,可采纳超市价格标签、银行的利率、作息时间调查等素材,可以激发同学求知的动力,既能够加深同学对新学知识的巩固理解,也能调动同学参加学习数学的热情,拓宽同学的思维空间,培养同学的实际应用能力和革新能力,养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3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小同

9、学好奇心强,求知欲浓,他们的兴趣易被新奇的东西所激发。因此,可以从更新与改革教法入手,运用灵活多样的教法,强化新异刺激,以唤起同学的有意注意,使其大脑皮层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从而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质数、合数的概念时,将全班同学从1开始逐次编号。先引导同学看编号说出其因数的个数,用因数的个数来区分质数与合数这两个不同的概念。然后问10以内的质数有哪几个?比10小的合数都有谁?最小的质数是什么?最小的合数呢?质数一定是奇数吗?既是质数又是偶数的数有谁?同学们以人代数,以站代答,个个情趣高昂。 每个同学既要鉴别自己,也要对四周同学进行正确与否的判别,气氛热烈有趣而紧张。最后问:

10、质数与合数组成了非零自然数,对吗?大家都点头称是,只有编号1委屈地举手说: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但1也是自然数。同学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非零自然数除了质数和合数外还包括1。这样同学对质数、合数、自然数等都有了深入的熟悉。 在同学的动手操作中调动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中,问题是教学的灵魂,思维是数学的心脏。思维始于动作,动手操作可以协助同学获得感性熟悉,为同学的思维提供支柱。动手做是儿童心理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启迪同学思维的有效手段。教学中应尽可能多的为同学提供动手的机会,通过同学动手操作、亲自施行等多种活动,让他们尝到求知的乐趣,从而完成由具体形象思维达到抽象思维的过程。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熟悉

11、一课时,为了让同学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特性,我先请各小组推拉四边形框架,观察它的形状是否会发生变化?然后请各小组合作用一根小棒将四边形框架固定,使它不再变形,放手让同学自己操作。各小组群策群力,有的横钉、有的竖钉、也有的斜钉,操作热情非常高涨。随后充分展示同学操作的结果,让同学自己来评析。他们各抒己见,最终得出把小棒斜钉的,也就是把四边形的一部分变为三角形的钉法,它就不会变形了。从而得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过程不仅让同学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也活跃了同学的思维,培养了革新思维。 4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培养同学动手施行的习惯。 小同学的思维,离不开形象和动作,动手操作是同学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和

12、方法。例如:十几减9的减法教学中,让同学通过充分的操作活动,自己动手分一分小棒,把十几根小棒分成两部分即十根和几根,几根不能拿掉9根,就从十根中拿掉9根,再把剩余的相加得到答案。使同学在操作中体验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理解基本算理。还有许多的案例都是在操作活动中探究出结论的,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可引导同学借助自己准备的不同三角形动手操作。如有的同学量出三个内角的度数,然后把它们加起来,发现三个内角之和为180度;有的是把三个内角剪下拼一拼,发现所拼成的角是一个平角;还有的同学是通过折角发现三个内角折成了一个平角类推出结论。在此基础上,同学自己归纳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这一结论。教师在教

13、学中要有意识地为同学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促进操作习惯的养成。 培养同学善于质疑的习惯。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逐步培养同学自主探究、积极思索、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让他们想问、敢问、好问、会问。如果同学不会质疑,教师则要设疑。如,同学学习了数的整除以后,对质数、合数、奇数、偶数都已掌握,教师无妨出示两道推断题:(1)质数一定是奇数,偶数一定是合数;(2)除2以外的质数都是奇数让同学推断。常常训练,同学就会从无疑到有疑,从不会质疑到会质疑。同学质疑习惯的培养,也可从模仿开始,教师要注

14、意质疑的言传身教,教给同学可以在哪儿找疑点。教学中,要多创设让同学表现自己的机会,激励同学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引导同学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如你喜爱用哪种方法?还可以怎样算?你是怎样想的?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等等,培养同学敢于质疑的习惯。 培养同学合作交流的习惯。 合作学习是培养同学革新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创造性不是教师教会的,而是同学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悟出来的。教学时。如能选择合适的问题和交流形式,有效地引发同学积极参加合作交流,可有效提升同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加欲望。例如,分数的初步熟悉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拿铅笔的问题情境:出示两盒外包装一样的铅笔,请两位同学到讲台上拿铅笔,其中一人从一盒中拿出全部的1/3,另一人把两盒铅笔平均分成三份,拿出其全部的1/3。从而引出为什么俩人都是拿全部铅笔的1/3,但拿出的支数却不一样多的问题,并引导同学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这个充满着认知冲突和思维挑战的问题,激活了同学的思维,使全班同学都积极参加到讨论与交流中来,并在交流中深入了对分数的理解。 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