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技术_理化检验技术资格考试试题.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9438572 上传时间:2022-09-25 格式:DOC 页数:108 大小:7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医学技术_理化检验技术资格考试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预防医学技术_理化检验技术资格考试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预防医学技术_理化检验技术资格考试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预防医学技术_理化检验技术资格考试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预防医学技术_理化检验技术资格考试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预防医学技术_理化检验技术资格考试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医学技术_理化检验技术资格考试试题.doc(10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A1/A2型题1常温常压下,在空气中为气体的物质是 A. 一氧化碳 B二硫化碳 C甲醇 D. 丙酮 E苯 答案:A 解析:其他物质常温常压下皆为液态。2. 原子中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4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的第几周期 A一 B二 C. 三 D四 E五 答案:C 解析:核外电子数为16,该元素是硫,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行,即第三周期。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氧化剂得到电子,氧化数降低,具有氧化性 B. 氧化剂得到电子,氧化数降低,具有还原性 C. 氧化剂失去电子,氧化数升高,具有氧化性 D. 氧化剂失去电子,氧化数升高,具有还原性 E氧化剂得到电子,氧化

2、数升高,具有氧化性 答案:B 解析:氧化剂是氧化还原反应里得到电子或有电子对偏向的物质,也即由高价变到低价的物质,在反应中被还原,其产物为还原产物,具有还原性。4比原子序数为u的元素原子少1个电子而又多1个质子的微粒是 ANa BNaC. Mg D. Mg EMg+ 答案:C 解析:原子序数为11的元素是Na,多一个质子的元素是Mg,比Na少一个电子为Mg2+。 5X、Y、Z分别代表三种不同的短周期元素,其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5、6,由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Y表示最高正价)的分子式可能是 AXYZ B. XYZ3 C. X2YZ3 D. X3YZ4 EX2YZ2 答案:B 解析:例如N

3、aN03。 6Na原子的ls电子能量比H原子的1s电子能量 A高 B. 低 C. 相等 D. 符号相反 E无法比较 答案:B 解析:失去Na原子的ls电子比失去H原子的ls电子困难得多,所以前者能量低。7王水的成分为 AHN03+H2S04(1:3) BHNO3+H3P04(1:3) CHCl+H2S04(1:3) D. HN03+HCl(1:3) EHCl+H3P04(1:3) 答案:D 解析:浓HN03的氧化能力和HCi的络合能力使王水有很强的溶解能力。8在下列元素中,被用作原子量测量的新的国际标准者为 A19F B16O C. 40Ca D1H E12C 答案:E 解析:1979年国际原

4、子量委员会提出新定义,一种元素的原子量是“该元素lmol质量对核素12C lmol质量112的比值”。即原子量的真实含义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元素的平均原子质量与核素12C原子质量的112之比。9常用酸碱指示剂石蕊的变色范围和颜色分别为 A8OlOO,红色五色 B80100,无色红色 C5O80,红色蓝色 D5080,红色无色 E80100,无色蓝色 答案:C 解析:指示剂变色是因为溶液中H+的浓度变化而引起的。10下列化合物中酸性最强的是 AHclO4 B. HCl C. HAc D. H2S04 EH3P04 答案:A 解析:HCl04酸性大于硫酸。11如果某种水合盐的蒸气压低于相同温度下

5、空气中水蒸气压,这种盐可能发生的情况是A. 起泡 B. 风化 C潮解 D. 溶解 E自燃 答案:C解析:此温度下,空气中水蒸气压高于水合盐的平衡蒸气压,发生空气中水蒸气向水合盐方向移动,即潮解。1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温度降低时,吸热化学反应速度减慢 B温度升高时,吸热化学反应速度加快 C温度降低时,放热化学反应速度减慢 D. 温度升高时,放热化学反应速度加快 E温度升高时,放热化学反应速度减慢 答案:E 解析:化学反应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反应速度越快。 13在元素周期表中,所含元素都是金属的区域是 AS区 Bp区 C. d区 D. ds区 Ef区 答案:D 解析:ds区元素是指

6、元素周期表中的“B、B两族元素,包括铜、银、金、锌、镉、汞6种自然形成的金属元素和Uuu、Uub2种人工合成元素。ds区元素都是过渡金属。14在下列干燥剂中,不可以作为氯的干燥剂的是 A. 浓硫酸 B. 碱石灰(NaOH和CaO的混合物) C硅胶(网状多孔的Si02) D. 磷酐(P205) E无水氯化钙 答案:B 解析:氯遇水生成次氯酸和盐酸,潮湿的氯与碱石灰(NaOH和CaO的混合物)会发生化学反应。15在氯气与水的反应中,氯是 A. 是氧化剂,不是还原剂 B. 是还原剂,不是氧化剂 C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 D.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E无法确定 答案:D 解析:氯气与水的反应是歧

7、化反应。16使漂白粉发挥漂白作用的最佳条件是 A. 干燥的漂白粉 B. 把漂白粉放入水中 C把漂白粉放入稀酸溶液中 D. 把漂白粉放人稀碱溶液中 E把漂白粉放人盐溶液中 答案:C 解析: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和氯化钙,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漂白粉的漂白原理是:次氯酸钙与酸反应产生有漂白性的物质次氯酸。Ca(C10)2+2HCl(稀)CaCl2+2HCIO,Ca(CIO)2+C02+H20CaC03十+2HCIO,次氯酸是弱酸,可以氧化色素,从而达到漂白目的。17在相同的条件下,下列气体中,密度最大的是 AH2 BC02 CO2 DCl2 EHCI 答案:D 解析:在相同的条件下,同体积气体的

8、摩 尔数是相同的,分子量越大,其摩尔质量越大,因此,分子量越大,密度越大。氯气的分子量大于二氧化碳。18在下列酸中,无商品出售的是 A. HClO B. HCl C. HN03 D. HF E. H3P04 答案:A 解析:次氯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19在下列各组物质中,两种物质均有剧毒的是 A. 白磷、红磷 B. 磷酸、偏磷酸 C. 氯化钡、硫酸钡 D硫化氢、氟化氢 E硫化氢、红磷 答案:D 解析:红磷无毒,但硫化氢有神经毒性、氟化氢腐蚀性强,有剧毒。20在空气中易潮解,并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后在干燥的空气中又会风化的固体是 A. 氯化钙 B. 生石灰 C. 烧碱 D. 氯化镁 E硫酸钙

9、 答案:B 解析:CaO+H20+C02Ca(HC03)2,然后化学风化成碳酸钙。21既能电离又能水解,且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离子是 A. CH3COO- B. HSO4- C. HPO4 2- D. HS- E. CO2 答案:C 解析:HP042-可以继续电离产生H+,也能水解成H2P04-和OH-。所以能与强酸和强碱反应。22甲、乙、丙3只试管,分别注入同体积的0.1molL的盐酸、硫酸和醋酸,再各加入同浓度等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现测得甲试管中溶液的pH为7,则 A. 乙、丙中溶液的pH也为7 B乙溶液的pH7 C乙溶液的pH=7,丙溶液pH7 D乙溶液的pH7,丙溶液pH7

10、 答案:B 解析:甲、乙、丙3只试管加入同浓度等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后的反应产物分别是:NaCI、HSO4-、CH3COONa,其pH分别为7、7。23下列分子中,含有离子键的是 A. C12 B. NaCl C . HCl D. H2O E. CO2 答案:B 解析:其余都是共价键。虽然HCl在水中可以电离,但分子状态仍是共价键。24通入水中,水仍保持中性的气体是 A. CO2 B. NO C. Cl2 DH2S EN02 答案:B 解析:其他几种气体可以与水反应生成不同的酸,使水呈酸性,而NO不与水反应,仍保持中性。25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 lmolH2占有的体积约为224L B.

11、 标准状况下,lmol水占有的体积约为224L C. 氧气在标准状况下,占有的体积约为224L D. 32g氧气在标准状况下,占有的体积约为448L。 E1m01氧气在标准状况下,占有的体积约为224L 答案:E 解析:在标准状况下,lm01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约为224L。26. 下列分子和离子中,电子数相同的一组是 A. NH3和Na+ B. CO和C1- CC02和Mg2+ DCO和Al3+ ECO和Mg2+ 答案:A 解析:上述各分子和离子的电子数分别为;NH3为10,Na+为10,CO为14,C1-为18,C02为22,Mg2+为10,A13+为10。27标定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较为常

12、用的基准物是 A. 升华碘 BK103 C. K2Cr207 D. KBr03 ENaOH 答案:C28根据酸碱质子理论,下列分子或离子中,既属于酸又属于碱的是 AH2O BNH3 C. N02 D. CH3COO- E. C032+ 答案:A 解析:H2O可以接受质子成H30+,也可以失去质子成OH-。29下列分子中,属于非极性分子的是 ACO B. NaCl C. HCl DH2O EC02 答案:E 解析:二氧化碳是非极性分子。30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个长周期的元素个 数是 A2 B8 C18 D36 E10 答案:C 解析:由元素周期表可明显得出答案。31在下列各种试剂中,用作缓冲溶液的是 AHC2H202+NaC2H302 BHCl+HC2H302 C. NaOH+NH40H D. HCl+NaCl E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