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9438003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85.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宜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宜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宜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宜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宜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宜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宜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新起点上实现发展新跨越(一)“十一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二)“十二五”时期我市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三)“十二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二、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一)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二)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三)积极发展建筑业(四)突破性发展现代服务业(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三、统筹城乡发展,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一)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四)加快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五)大力发展农业科技(六)完善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四、全面推

2、进城市升级,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一)构建新型城镇体系(二)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三)推进城市管理转型升级(四)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五、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一)加强资源节约利用(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三)打造和谐生态环境六、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宜昌文化软实力(一)提升城市文明水平(二)繁荣发展文化事业(三)培育壮大文化产业(四)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七、全面落实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一)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二)加快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三)加快建设人才强市八、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一)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二)大力提高居民收入(三)完

3、善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四)加快发展卫生人口体育事业(五)改进和创新社会管理(六)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九、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和活力(一)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体制改革(二)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十、规划实施与保障机制(一)保障机制(二)实施机制宜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时期,是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世界水电旅游名城的关键时期。科学编制和实施“十二五”规划,对于全市进一步统一思想和行动,促进宜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根据中共宜昌市委关于制定宜昌市经

4、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定本规划纲要。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新起点上实现发展新跨越(一)“十一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十一五”时期是极不平凡的五年,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社会民生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化危为机,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在抢抓机遇中创造“宜昌速度”,在激烈竞争中实现“弯道超越”,在改革开放中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在科学发展中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在统筹兼顾中社会更加和谐。 “

5、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全面超额完成,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新的成绩,为推动“十二五”更好更快发展,在新起点上实现发展新跨越奠定了坚实基础。1、综合实力实现历史性跨越“十一五”时期,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5%,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综合实力跃居长江沿线和中部地区同等城市发展前列,进入全国百强城市行列。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547.3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3.8万元,分别是“十五”期末的2.6倍,比规划目标高51%;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0.2亿元,年均增长25.5,比规划目标高90%。国税、地税收入双过百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49.5

6、亿元,年均增长23.8%,五年累计完成投资2937.14亿元,比规划目标高73%。一、二、三产业比重为11.4:57.5:31.1。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业增加值达到176.5亿元,年均增长6.1%,比规划目标高80%。粮食生产连续六年增长。特色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8.5%,全市柑橘产量居全国地市州前列,茶叶产量居全省第二位,生猪出栏数居全省第一位,成为全国重要的高山蔬菜生产基地。新型工业化快速推进。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142亿元,比“十五”期末增长2.6倍;规模工业增加值由“十五”期末的246.6亿元增加到747.5亿元,年均增长22.4%;规模工业企业由523家增加到125

7、2家;年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企业由5家增加到3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9家,高新技术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1%。三峡工程建成投产,宜化集团进入中国企业500强,成为我国石化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十大企业之一,兴发集团成为全国最大的精细磷化工企业,安琪集团成为全球第三、亚洲最大的酵母生产基地,人福药业成为全国最大的麻醉药品生产基地和研发基地,稻花香酒业、枝江酒业进入全国白酒十强。全市中国名牌产品由1个增加到4个,中国驰名商标从3个增加到17个,成为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服务业发展充满活力。2010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80.7亿元,年均增长13.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5

8、0.8亿元,年均增长19.4%。旅游业在转型中加快发展。2010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152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100亿元。金融业显现积聚效应,浦发银行、兴业银行、汉口银行等相继布局宜昌。2010年底,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426.8亿元,存款余额1923.1亿元,分别是“十五”期末的2.88倍和3.21倍。夷陵广场商圈、中心商务区、万达广场等多个商业街区形成,商业竞争力和影响力增强。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宜都、枝江、当阳、夷陵、远安五县市区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区)。2、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综合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全面形成,基本建成长江中上游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三峡机场一类口岸顺利开

9、通,沪渝高速宜昌段、荆宜高速、三峡翻坝高速、宜万铁路及宜昌东站建成通车,宜巴高速、保宜高速、汉宜高速铁路、宜昌客运枢纽站、云池深水港、太平溪港加紧建设。全市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347公里,铁路总里程达444 公里,天然气输送管道160公里,港口吞吐量3614万吨,85%的县市区通达高速或一级公路,95%的县乡道达到四级以上标准,所有行政村通达沥青或水泥路。城市骨架快速拓展,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市容市貌、城市形象持续提升,影响力和带动力明显增强。城区建成区面积由“十五”期末的69.6平方公里拓展到1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过100万人。相继建成沿江大道延伸段、城东大道、发展大道、临江溪污水处理厂等一批

10、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新建和改造中心城区道路62条总长160公里、城市排水排污管道110公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84平方米,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1%,污水处理率达到86%,在全省率先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称号。城镇化建设稳步推进。城镇化率由“十五”末的41%提高到48%,秭归、兴山新县城和宜都市相继荣获中国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和国家级园林城市(县城)。新农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农村居住、交通、电网、安全饮水、教育、医疗、社保、文化、广播、通讯等条件明显改善。3、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劳动就业工作成效显著。五年新增城镇就业43.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以内。社会保障体系

11、不断完善。全市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32.7万人次,在全省率先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覆盖,254.5万农民有了基本医疗保障。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低收入家庭“住房难”有效缓解。五年累计新建廉租住房7324套,经济适用房14256套,发放租金补贴22401户,改造棚户区10570户,改造农村危房12912户。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全面落实,“上学难”问题基本解决,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98.9%,初升高比例保持95%以上,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三峡大学、三峡职院等高校建设成效明显。科技实力显著增强。建成国家级

12、企业技术中心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55家,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89件。五年累计专利授权量5369件,成为全国第一个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授牌的地级城市。宜昌高新区获批国家级高新区,宜昌生物产业园获批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宜昌产业园。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宜昌剧院、市图书馆新馆、天河影院、万达影院建成投入使用,楚水巴山荣获全国第十二届文华奖特别奖。组建了三峡日报传媒集团,新建了广电中心,新闻传媒和广电事业走在全省前列,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面完成,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7%。竞技体育、群众体育蓬勃开展。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市

13、、县、乡镇三级医疗条件明显改善,新建市中心医院、一医院、二医院住院大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明显增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民政事业快速发展,初步建立较完备的社会救助、社会服务、优抚安置体系。残疾人事业卓有成效,弱势群体得到社会的重视和关爱。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建设稳步推进。人民防空建设成绩显著,获得全国人民防空先进城市称号。4、生态文明建设迈出可喜步伐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长江防护林、大气环境保护等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全市森林覆盖率55.6,城市绿化覆盖率40.58%。城区和各主要城镇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环境噪声达到国

14、家规定标准,城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优良天数达到349天,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达到100%。节能减排工作扎实有效。企业单位产值能耗普遍下降,化工、建材、冶金产业节能工作走在全国、全省前列,部分产品综合能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目标提前一年完成,万元GDP能耗降低目标顺利实现。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磷矿资源管理力度加大,中低品位磷矿得到综合利用,磷化工产业集群被评为全国最佳产业集群。循环经济蓬勃发展。宜昌开发区成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宜化、兴发成为全国循环经济先进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五年关闭小水泥企业28家,小造纸企业12家,小钢铁、小电石、小

15、铁合金、小印染、小酒精等“五小”企业100家,小煤矿38处,关闭重组小磷矿21家。重点区域、重点流域和重点行业综合治理进展顺利,乡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5、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5年的8156元提高到14282元,年均增长11.9%;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158元提高到5980元,年均增长14%,均超过“十一五”规划目标。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729.59亿元,比“十五”期末增加393.99亿元,人均增加9700元。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到37%。城乡居民的消费领域不断拓宽,文化、信息、旅游、健身、教育消费不断扩大,生活环境显著改善,生

16、活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每100户家庭私有汽车拥有量达到5台。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2.89平方米,比“十五”期末增加5.3平方米。五年落实各项惠农补贴23.3亿元,新建“一池三改”农户20.7万户,完成农村硬化公路10885公里,建成末级渠系3908公里,解决饮水安全问题99.5万人。城乡低收入人群进一步减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农村扶贫开发取得新成效,五年累计解决13.34万人的温饱和脱贫问题。6、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以“政府转变产权、企业转变机制、职工转变身份”为主要内容的国有企业改制工作顺利完成,一批大中型国有企业通过改制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成为市域经济的主导,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