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风教学案例.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9434044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画风教学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画风教学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画风教学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画风教学案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画风教学案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画风教学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画风教学案例.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画风教学案例学习目标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认识生字“宋、涛、陈、丹、赵、艺、显”,会正确书写“艺、涛”。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读、议、画中理解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4、了解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学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观察和发现。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 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图画、课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课前活动:背诵有关“风“的诗句或文章。 一、情趣导入 1、 猜谜语,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1)引:我知道大家特别喜欢猜谜语,我这儿正好有一条,不知道你们能不能猜出来。 (看不见, 摸不着。 花儿见它点头, 小草见它弯腰。 云儿见它忙让路, 柳树见它把手招) 谜

2、底:风 (2)谁来把谜底写到黑板上? (3)谁能给“风”组个词? (微风、台风、春风、龙卷风、寒风) 引:你们知道的可真多!你们看,风,可以猜出来,可以写出来,可以说出来,那么,能不能画出来呢?那么,咱们就赶紧请出这几位小画家吧!(出幻灯片) 2、板书:画风, 3、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画风 齐读课题 二、质疑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三、识字 1、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还请了3位新朋友,想认识一下吗?是谁呢?自己借助拼音读准他们的名字。(自读,当小老师领读。) 2、出示没有拼音的名字:没有拼音的帮助,还能叫准他们的名字吗?男女赛读。 3、出示单独的生字:这就是我们这一课的生字。 (1)读给你

3、的同桌听,有困难的相互请教。 (2)怎么住这些生字的? 让陈的学生说怎样记“陈”,想让其他小朋友牢住你的姓吗?这也是我们要会写的字。请一个姓陈的学生说:要写好这个字要注意什么? 4、还有哪些字和“陈”字一样是左右结构,书写后两排生字。同桌相互欣赏。 5、其他字怎么记? 6、出示图片和词语:你们到底记住没有,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 7、自读,齐读。课文里还藏着一个生字“显”拼读三遍,怎么记? 8、再读一遍他们的名字。 四、学习课文 1、三个孩子怎么画风的,课文给我们做了生动的描写。 (1)愿意把课文读好吗?你准备怎么读好课文,给自己提要求。 (2)现在就按照自己要求自读课文。 2、谁愿意把课文读给

4、大家听?你想读哪几个自然段? 3、指名分段接读课文、评议。 4、课文讲了3位小朋友干嘛?(三个小朋友怎样画风) 5、刚才有的同学提出他们是怎么画风的,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1)请小朋友默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勾出他们画风的方法。 (2)指名说,顺序可乱。 6、老师还把他们的画带来了,想看看吗?出示图:猜猜这是谁画的?你是从哪个自然段知道的? (1)指名读 (2)你读的时候心情怎么样?(为什么高兴?或你从他的朗读中听出他是怎样的心情?) (3)现在大家都来扮演,把你们的高兴、自豪,通过你们的朗读读给在座的所有老师听,读的时候还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和表情。 7、喜欢3个小朋友吗?为什么?

5、8、小结:是呀,三位小朋友爱动脑筋,善于观察,把看不见,摸不着的风都画出来了,真能干。 五、拓展 1、我们班的小朋友也很聪明,除了课文中三个小朋友的方法,你还能怎么把风画出来呢?下面就请同学们拿出你的笔画一画吧。 2、现在就把你们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么画风的? 画风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读懂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能力目标: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用心思考,善于创新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是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用心思考,善于创新的品质为教学难点。 一、谜语导入 1.谜语:摸不着,看不到,花儿

6、见他点头,小树见他弯腰。 2.你能给它组个词语吗?你能找到有关风的诗句吗?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画风。板书课题。 二、激趣学新知 1.发现问题 看到文题你想知道什么? 如:谁画风?他们是怎样画风的?风没有颜色,没有形状,怎么画?他们为什么画风?他们画成了吗?) 小结:让我们一起去书中找答案吧!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学(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有不认识的字互相请教) (2)出示三个小朋友的头像。 (3)鼓励学生和他们三个做朋友。 (让学生与他们三个打招呼,作简单的自我介绍,如:宋涛、陈丹、赵小艺、你们好! 我是二一班的,我很想和你们做朋友。) (4)卡片识字“宋、涛、陈、凡、赵、

7、艺” (方法多样如:出示卡片练读,指名读,再去掉拼音读。) 做“找宝”游戏,找到的同学领读生字。 猜字,听老师或其他学生说字,指名认字并领读。 (5)想一想,找一找。 (“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了?) (让学生通过想和找激发兴趣,获得成功体验) (6)识记字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字形)(如:比一比,加一加、减一减等方法) (7)去拼音读 (8)开火车读 二、自主探究,理解内容 1.课件出示思考题并随机出示学生找到的“画风”的句子。小声读课文,读后找出三位同学画风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这些句子。 赵小艺 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她画了个拿风车

8、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陈 丹 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宋 涛 宋涛想了想,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 2.指读学生找到的句子。读后说出这幅画是谁画的。说明喜欢这幅画的原因。 陈 丹 (1)为什么最欣赏陈丹的画?她是怎样画出风的呢? (2)你们朗读时能否通过动作让大家感受到小树弯弯的样子吗? (3)现在,我们都是一棵小树,如果你也有同感, 就请你用朗读的方式把你的理解读出来。 宋 涛 (1)你为什么喜欢宋涛的画呢?这幅画又是怎样表现风的呢? (2)把这句话读给你的同桌听。想一想宋涛在画雨丝的时候为什么要擦去太阳? 赵小艺 (1)赵小艺除了画飘动的旗子

9、,还画了什么? (2)谁能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两句话。 3.组内分角色读2-8小节,让大家感受到风在吹动时的美妙情景,把读得最好的同学推荐给大家。 4.细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再读课文,找一找三位小朋友说的话,你最欣赏哪位小朋友?为什么? 宋 涛:“谁能画风?” 赵小艺:“我能!”“我还能画!” 陈 丹:“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我也会画风了。” 5.教师根据学生说的内容,点击相关的句子。 读一读他们说的话,体会他们说话时的语气一样吗? 陈 丹 (1)指读陈丹说的话。 (2)陈丹说这两句话时的心情一样吗?自己边读边体会。 (3)男女生分读这两句话。 赵小艺 (1)自由读。 (2

10、)对比读:强调“能”“还”。 (3)男女生分读。 学生在读书、交流中逐渐明确:宋涛敢想,提出了一个十分有趣的问题:在小伙伴的启发下,通过斜斜的雨丝表现风;赵小艺善于思考,第一个想出用飘动的旗子表现风。而且,他不满足,勇于创新,非常自信地用转动的风车表现风;陈丹善学,她刚开始不会画风,但是,她善于向别人学习,善于倾听和思考,在听取大家的建议后,敢于修正自己的错误,通过弯弯的小树画出风。 三、创设情境,仿写练习 1.在舒缓的音乐中,教师为学生创设口头仿写练习的氛围。 现在,让我们也像他们一样,开动脑筋,根据老师出示的内容,小组自由合作,模仿课文内容把句子 口头补充完整。 “风来了,风把旗子吹开了,

11、风藏在飘扬(舒展)的旗子里。” “风来了,风把 吹 了,风藏在 的 里。” “风来了,风把 吹 了,风藏在 的 里。” 2.小组派代表汇报合作学习结果,看看“风”怎么了?藏在哪儿? 3.师用形象的语言,把学生再次带入风中的美妙世界。听(放录音)风儿向你们吹来了,在风中,许多事物发生了变化:树叶颤动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那儿;花儿点头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正走过。河水起波纹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在高高的天空中,碧绿的山坡上,清澈的小河边,景物都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发挥想象,独立完成书面仿写练习。 4.学生在老师发的作业纸上独立进行书面仿写练习。 5.学生读佳作,展示自我创造的能力: 生1:“风来了

12、,风把头发吹飘了,风藏在飘动的头发里。” 生2:“风来了,风把帆船吹走了,风藏在行驶的帆船里。” 生3:“风来了,风把小草吹弯了,风藏在弯弯的小草里。” 四、升华学习热情 1.引导学生的求异思维,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 以三位同学提出问题向学生挑战的口吻布置作业,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三位小朋友听了你们的创作,认为你们太了不起了。现在,三位小朋友向你们提出三个问题,看谁能帮助解决。课件出示问题: (1)除了我们三人的画法,你还有办法画出风来吗? (2)谁能用画表示饭菜的香味或天气的冷暖。 然后,在画的旁边用一句话或几句话描述。 (3)找出描写风的古诗和诗句背诵下来。可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 五、拓展思维,布置作业 1. 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它看不见,摸不着,除了能用画把它表现出来外,你还知道能用什么方式表现出来吗? 2. 画一幅有关风的画. 板书设计 15.画风 宋 涛(图) 雨丝 斜 陈 丹(图) 画 小树 弯 赵小艺(图) 旗子 飘 风车 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