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趣味性与数学味.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9426855 上传时间:2024-02-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趣味性与数学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趣味性与数学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趣味性与数学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趣味性与数学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趣味性与数学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趣味性与数学味.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小学数学教学的“味” “趣”与共教学经验总结姚李镇大顾店小学 胡庆菊入数学教学这行以来,就不断听同事说,数学是一门最枯燥无味的学科,不像语文,课文像故事上起来很有意思。定了这样的调子,不免对数学有些失望,无趣是多么可怕的事情,特别是对于小学的孩子们来说。于是一直以来,致力将数学课上的有趣,特别是新理念的渗透让数学课堂从情境的创设到课后练习无不灵活、生动,甚至能用一个故事或一条线索贯穿始终,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视听及思考,学生是兴趣盎然了,可把数学课上的像语文课有却有失数学的味道。如何才能让小学的数学课“味” 与 “趣”并存?结合我近十年的数学教学谈一点我的看法与尝试:一、 数学的趣味性与数学味

2、的有机融合如果说有趣的数学可以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那么有味的数学则是这种兴趣得以保持和提升的动力源泉。所以让数学既有趣又有味才能让学生有趣地学习数学,让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有一个良好的开始。1、 富于趣味性和数学味的数学语言与教学素材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独特的语言系统,数学也不例外,从某种角度讲,对数学语言的掌握情况和应用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对数学学科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因而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也是数学课凸显“趣味性”与“数学味”的重要方面。课标倡导数学交流,有效的数学交流必须体现数学的内容、数学的语言和数学的表达方式。让表达富有“趣味性”和“数学味”才能充分地吸引孩子,并有效的训练学生的

3、表达方式。教学中要不断地引导帮助学生将他的表达向更简洁、更科学、更符号化的方向发展:一位老师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结课时,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请你说一说今天这节课的心情是愉悦还是遗憾?如果用今天学习的百分数来表示你今天的心情,那么愉悦和遗憾各是百分之几?像这样的交流语言,可以说是较好地体现了数学语言的特色,同时又不失趣味性。除了数学语言,良好的教学素材也能体现出丰富的趣味性与数学味。比如在找规律填数:1,4,9,( ),25,36,( ),( )孩子们最习惯于找差的关系,可这个数列并不是等差的,他们就继续在差中找规律3,5,( ),( ),11他们发现差是有规律的,于是填出了16和49、64;

4、有的孩子可以想到12,22,32,42于是在汇报交流中,不同思维火花的碰撞,便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不仅很有趣,而且很奇妙。2、 数学化的思想的有效渗透就教学过程来说,数学学习,源于生活,源于有效的问题情景和真实的现实背景,但数学学习的重要指向是要获得一般化的数学模型或者问题解决策略,从而不断扩充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提升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观察、分析问题的立足点,因此,数学学习不应始终在只在趣中徘徊,而应是不断地从具体情境中提炼数学信息、发现数学问题、揭示数学规律、优化或重组认知结构的过程,即数学化的过程。比如,在三数下册比一比(平均数)一课上,为了让学生在正式求平均数之前有一个方法上的渗透

5、,我就在新课之前用课后练习的“分铅笔”情境,让学生实际匀一匀(移多补少),或先合后分(算式方法的思想),来向学生渗透求平均数的方法,为下一个环节拍球的平均数做了一个良好的铺垫。可是有很多公开课,总是:一味去用有趣的活动与事例吸引学生的眼球,极力让每一个环节环环相扣,每一个过渡水到渠成,可课堂上却看起来像在讲故事,忽略了数学本身应该带给学生的东西数学味,以至于有点像语文课,这正是因为教学过程中缺少数学化的提炼与数学思想渗透。在关注数学化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与创造性,理性而深刻地把握教学内容,可以向前追溯这一内容的生活经验与知识经验有哪些,向后思索这一内容的数学意义是什么,在学科体

6、系中的地位、价值又如何,蕴含了怎样的数学思想方法,体现了怎样的数学精神等等。同时,数学不是一种超然的知识与技能的客观存在,而是人类主体不断参与的探究结果。数学学习,自然也就不是接受“权威者”的既定知识,而是自主建构的过程。只有这样,教学才能触及数学的肌肤与灵魂,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获得全面的发展,而不仅仅是习得数学的知识与技能。3、 用成功的情感体验巩固趣味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数学学习中最初的成功,能使学生产生一些积极的甚至强烈的情感,如满意、高兴、自豪等这些情感会成为学生的心理需要,激起新的学习动机,从而出现学习的良性循环。如果没有学习的成功,学生则会厌恶学习活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即使

7、对成年人来说,白费力气而没有成绩的劳动,也会使他厌恶、呆然和扫兴,何况我们接触的是儿童!”儿童只有在掌握知识取得成功,才能受到鼓舞,这时候才会对学习产生兴趣。给学生提供一些有难度并且妙趣横生的数学题,让他们去尝试,去挑战,经过努力独立地解出来时,他会获得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功体验。就这样,孩子们便产生了一种暂时还不太明晰的需要对于从解难题中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的需要。如果不断地体验到同样的成功感,为在解难题中能够独立克服困难而自豪,那么这种需要就会得到加强,同时也增强并不断巩固了他们对于数学这个学科的兴趣。 二、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从有“趣”到有“味”纵观小学段的数学教材,你会发现:一、二年级教材安排比

8、较突出培养与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由低到高逐步渗透有数学味的数学思想、思考方法,体味数学的奥妙。让学生通过发现数学理解数学,体会数学区别于其它学科的奥密,从而真正爱上数学。相应的,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低年级以趣味性为主无论是情境与应用练习无不突出一个趣味性,比如:判断对错会用“森林医生”的形式呈现,连线会用“动物找朋友”、“动物回家”等形式呈现,解决问题都会有相应的情境图,让低年级孩子兴味盎然。到了中高年级,教材有意识地增加了一些更加凸显数学味的素材,比如:找规律填数、多边形的面积、图案的设计、有趣的测量等,让学生在体味数学的奥妙中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就图形的认识来说,低年级

9、是通过从立体图形上印下平面图形来认识平面图形的,并用能拼出各种图案的七巧板进行巩固,(更突出“趣味性”);而到了高年级则是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图形,来认识平面图形的。数学课程标准在给低年级的教学建设中是这样说的:“教师就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而高年级则是“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所以,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随着学生年级的增加,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认知能力的变化,对趣味性与数学味方面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在低年级,我们的数学课堂要以趣味性为主:用生动的情境、有趣的故事,抓住学生的视听;而到了高年级则更加凸显数学味:用数学的奥妙,数学学科的内在魅力来吸引学生。和语文课不同,数学课既要有趣,又要味:“味”是针对学科特点而言的,“趣”是针对儿童特点而言的。要有“味”就必须理解数学,不断地引导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要有“趣”就必须了解学生,善于在抽象的数学与儿童具体形象的心理特点之间架设桥梁。所以,数学课堂所追求的“数学味”必须具备“儿童”特质,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激发儿童的探索天性,促使其积极地感悟数学,形成数学素养。只有当数学味与儿童的兴趣之间达成和谐,才能有理想的数学课堂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