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建筑的艺术文化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借鉴作用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9424125 上传时间:2023-09-0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55.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徽州建筑的艺术文化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借鉴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徽州建筑的艺术文化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借鉴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徽州建筑的艺术文化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借鉴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徽州建筑的艺术文化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借鉴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徽州建筑的艺术文化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借鉴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徽州建筑的艺术文化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借鉴作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徽州建筑的艺术文化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借鉴作用一般说来设计的核心是展现 文化特色,失去了本应该就存在的 文化特色设计就是去了本来存在 的意义与它的价值。中国现代建筑 应包括“现代”、“美观”、“实 用”且具有“中国元素”才是中国 应该有的优秀设计。而当代的中国 建筑设计,由于过多地模仿西方现 代设计,使我们的许多建筑设计作 品缺乏中国元素,失去了自身的价 值。因此,要充分地发挥和利用自 己民族文化中丰富的设计语言。鲁 迅先生曾经说过“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丧失了民族文化,就丧失了艺术设计的 生命力和竞争力,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我们不能能无视传统文化,去完全模拟和 接受西方发达国家的设计,而应积极创造有

2、中国特色的民族性设计。徽州古民居建筑历经几百年的 沧桑,以其特有的文化,鲜明的时代 特征,优美的形式语言为我们留下了 一笔丰富的文化遗产。“众里寻她千 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徽州 古民居建筑以优美的形式、朴实无华 的色彩、精美绝伦的装饰以及自然的 生态环境感动着我们,它带着浓重的 中国元素色彩,对于今天的建筑设 计,有着很深的影响,给人们很多的 借鉴和启发。徽州建筑它注重完整性、偏爱含蓄性和喜欢情节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一是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尊重天、地、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建 筑和谐流畅,统一规划的整体美。徽 州村落建设注重“风水”,因而 建筑 的选址依山傍水,鳞次栉比的房

3、屋, 纵横交错的巷道,既考虑的取水、排 污、放火、防盗的多重因素,又考虑 到生活起居的方便实用,即生存需求 和审美趣味,集功能性和观赏性于 一。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的 是适合生存、布局合理、富有诗意的 人居环境。徽州民居建筑的依山傍水,把建筑、 山水、花木和所在环境融为一体,体现了 建筑的有机功能。建筑的对称美反映出中 国人中庸的人生观,而居室的结构则反映 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礼制。徽州民居建筑的 风格、工艺特点与营造方式有着极其鲜明 的区域特色,反映了徽州人的风水意识和 装饰审美观念。因此,无论是人们选择的 自然环境,还是人工配置的山水花木,总 是和建筑、雕刻装饰共同构筑成充满艺术气氛的文

4、化空间。这对于当今的建筑设 计,有很大的借鉴作用。徽州民居宅居很深,空间分离采取的形式是“断而不断,隔似未隔”。进门为前庭,中设天井,后设厅堂,厅 堂用中门与后厅堂隔开,后厅堂设 一堂二卧室,堂室后是一道封火 墙,靠墙设天井,两旁建厢房,这 是第一进。第二进的结构仍为一脊 分两堂,前后两天井,中有隔扇, 有卧室四间,堂室两个。第三进、 第四进或者往后的更多进,结构都 是如此,一进套一进,形成屋套屋 的格局。“断而不断,隔似未隔” 的风格现在依旧可以在今天的室 内设计中看到。民居的前厅或厅侧布置有小型庭院或小花园,缀置花坛、水池,植以花 木,摆放盆景。粉墙上饰以砖雕、石雕花窗,或放长 条石桌、石

5、凳、点缀小品。这对于当今建筑的绿化装 饰设计也有许多的帮助作用中国传统设计在装饰上采用含蓄的手法,不喜欢 把话说明,在手法上主要有三种:谐音、隐喻和象征。 如徽州人们喜欢在家具布置上西边放一个瓶子,东边 放一个镜子,音译西瓶东镜,寓意主人既徽商在外平 平安安。另外,徽州人们的雕刻艺术,已达到了炉火 纯青的地步。徽州三雕由于扎根于异常丰富的传统文 化土壤之中,是儒学思想渗透的结晶,所以形成了独 特的艺术风格。如乳白字嬉戏图等。徽州三雕的题材广泛,有人物、山水、花卉、 飞禽、走兽、虫鱼、云头、回纹、八宝博古、文字楹联,以及吉祥图案、几何图 形等,有写实的、具象的,有写意的、抽象的,可以说无所不包。

6、雕刻匠师们取 民族文化与徽商乡绅审美心理相合的题材,加以创造。这些题材大部分都是依托与徽商自身的一些特质,寄托徽商对生意和家庭的主张与理想,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教育意义,反映出徽州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对于现代建筑的 装饰元素,无疑是一个很大的借鉴元素。徽州人防御火灾最为杰出的 成就,就是封火墙的广泛使用。随着人们对封火墙的防火 优越性的深入认识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徽商经济的发 展,逐渐发展到每家每户独立建造封火墙。封火墙采用砖 石结构,以砖砌为主,建筑在房屋的四周,把可燃的木结 构包在里面。两端的山墙高出屋面,由于古民居多为两坡 顶,山墙随坡面高低起伏,有三封山、五封山、七封山造型,因五

7、封山造型似五座山峰,因此,封火墙有“五岳朝 天”之称。封火墙的垛头造型,有“斗 式”、“雀尾式”、“喃鸡式”,其 形状像昂起的马头,所以,后人又称 之为“马头墙”,整座封火墙如同一 堵屏风,故又称“屏风墙”。这种封 火墙高出屋面,墙面涂以白石灰,上 盖黑瓦,装饰性很强,这就是“粉墙 黛瓦”,已成为徽州建筑艺术的主要 特征。以上几点无不体现着徽州建筑 的情节性很隐喻性。徽商建筑历经风雨沧桑,至今仍伫立在山边水岸,其 独特的建筑装饰艺术形式,丰富的设计思想内涵,给我们 丰厚的启示与经验,值得我们去思考、发掘和总结。对现 代建筑设计的借鉴作用,将发挥着越来越深远的影响。中 国人只有抓住了民族的艺术文化,才能把自己的建筑设计 生涯发挥到极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