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文本走进风景.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9418654 上传时间:2023-12-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进文本走进风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走进文本走进风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走进文本走进风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走进文本走进风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走进文本走进风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走进文本走进风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进文本走进风景.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走进文本 走进风景浅谈自然环境描写教学 马鞍山市博望新区薛镇初中 费新春如果把小说中的人物比作花,那么环境就是绿叶了。这里只就自然环境(景物)描写谈谈粗浅的看法。任何事情的发展、人物的活动,都离不开具体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好的环境描写,总是从正面或反面对人物的心理、性格、思想、命运起衬托作用的。要求学生具备这方面的记叙能力,离不开对文本的理解、领会、描摹和借鉴。一般的记叙文里的自然景物描写,总是综合体现:1.准确把握自然景物的特征;2.运用多种表现方法描写自然景物;3.环境描写为人物服务。在阅读教学中,应综合地完成这三个方面的教学任务。但在写作教学中,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训练,却适

2、宜于分阶段、有重点地逐步进行。一、等闲识得东风面。领会、学习文本中作者如何准确地把握景物的特征。如孤独之旅、社戏、故乡,都有相当篇幅的景物描写,而且这些景物描写又各各显示了各自不同的特征。例如孤独之旅中写芦苇荡的暴风雨,“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所遇到的一个最恶劣的天气。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天黑,河水也黑,芦苇荡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到了末日。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作家围绕”最恶劣“三字,按事物发展的顺序写出“天明变黑雷滚雨下苇断”,表现芦苇

3、荡气候的变化。“黑”,写出天阴沉的程度;“万辆战车”写出雷声滚动的狂烈;“歇斯底里” 、“呼呼声”和“咔嚓 .1.声”写出暴风雨的猛烈;把暴风雨之势渲染到了极点,有力地突出了“最恶劣”的特征。变幻莫测这一特通过范文学习,让学生们体会写景要把握特征,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分析、比较、推敲用词,作一些景物描写的写作练习。二、一枝一叶总关情。把握景物特征后,要把自己体验到的东西告诉学生,并且影响和感染他们,还有一个方法问题。作家描绘自然景物,往往综合地运用许多方法。揣摩和借鉴这些方法,是提高写景能力的重要途径。如社戏中写看戏途中的景物描写,充满着诗情画意。作家充分调动读者的感官,分别从嗅觉(两岸的豆麦和

4、河底的水草所散发出来的清香)、触觉(夹杂在水气中扑面而来)、视觉(朦胧在水气里的月色,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依稀的赵庄,几点火)、听觉(似乎听到歌吹,宛转、悠扬的横笛)、想象(几点火料想是戏台,是渔火,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写出了江南水乡初夏月夜清纯的特征,也表现出孩子们的快乐心情。借鉴范文描写景物的方法,在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可以由要求比较单一(例如侧重从视觉的角度远、近、高、低、仰、俯),或综合使用两三种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反复,逐步提高为较为复杂(包括静态、动态;声、色、形、味;虚、实)的描写。三、烘云托月正当时。描写环境抓住什么特征,采用什么方法,

5、归根结底决定于环境对人物的衬托作用。这方面,同样应该引导学生仔细揣摩文本。如故乡运用自然环境的描写衬托人物是值得细细体味和认真学习的。试看这四段写景冬日荒村:天色苍黄,天气阴晦,冷风呜咽,荒村寂寥。死一般荒凉,死一般萧索的景象,不仅蕴含着生活与其中的广大农民徒劳的挣扎,无声 .2.的呻吟,畸形的反抗,而且与“我”悲凉的心情水乳交融到连“我”都分辨不清,是心绪不好,因而感到景物全非,还是故园萧索,使自己触目伤怀!颓屋枯茎野草竟然长到了瓦楞上,而且还经春历夏一直到自然枯萎留下的断茎,许多这样的断茎在凛冽的北风中索索发抖。灰黄的画面,形象地再现了这个衰败破落已非一日的大家族的景况。一句话构成一个特殊

6、镜头,是母亲“藏着许多凄凉的神情”的注释,也衬托和强化了“我”和笼罩全文的悲凉气氛。月下瓜地这里有蓝天、海滩、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色调明朗,场面开阔,充满着活跃的生命力,神异美丽的背景烘托出少年英姿勃勃的形象。人们不由得衷心赞赏他的活泼、健康、机敏和勇敢。而三十年后,当“木偶人”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有怎能不悲哀、慨叹,从而痛恨扼杀生命力的罪恶社会?暮山夜水离开故乡时,“我”的心情是沉重的:由于美好影像变得模糊了,由于被隔成孤身感到气闷。“我”的思绪是纷繁的:过去的、现在的,还有蒙眬的满怀希望的未来的。用来衬托这一切,作者选择了暮色下“装成深黛的山”沉重的、同样模糊的窗外风景,选择了“船底潺潺

7、的水声如思绪一般流动,绵长 这里没有闲笔,没有多余的东西。一切与人物的情绪相吻合,一切为突出人物而存在。四、山外青山楼外楼。感悟景物,调动生活体验,激励想象,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如芦花荡的开头:“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低落下来的样子。”这里的景物“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 .3.而且要低落下来的样子。”与这里的“阴森黑暗”、“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有什么关联呢?我们不妨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寻找一种“阴森黑暗”、“要滴落下来”的感受。联系“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中敌人,就不难理解作者是为了

8、表现敌人恐惧的心情而写,令我们联想到这里的环境就是敌人的坟墓,联想到抗日的如火如荼。这样,学生在阅读“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就会自然联想到敌人了,他们是多么的害怕,躲在炮楼里不敢出来。由此,引导学生理解深刻含义的景物描写。如“苇子还是那么狠狠滴往上钻,目标好像是天上。”可提示学生这不仅仅是写景,学生便会想象有更深刻的含义:这种拟人的写法,象征着抗日的人们顽强不屈的精神和旺盛的斗志。再如,法国小说家都德的最后一课,开头写道:“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婉转的唱歌;锯木厂后边的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前者的景物描写既可以烘托出小弗朗士未上最后一课前的快乐心情,也同时与后者的社会环境形成并列,暗示出普法战争中法国的惨败,被迫割让土地给普鲁士。认真阅读这些描写,仔细体味它们对人物的衬托作用,让学生在写作练习中有意识地学习、模仿,实现新课标写作能力的要求是可能和现实的。当然,这里所谈,仅仅是如何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供学生写作借鉴学习。至于具体的写作指导,在我们每位教师的面前,都有一片广阔的播种、耕耘的园地。注:文中例文均系人教版七九年级课文。通讯址:马鞍山市博望新区薛镇初中 邮编:243111电话:05556862670邮箱: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