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9412234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摘要:初中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内容,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因此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介绍如何在自然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1.在课堂上进行环保教育的渗透。2.在实验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3.联系地方环境状况,加强环保教育。4开展第二课堂,加强环保教育。 关键词:科学教学 环境教育 渗透 一、开展环境教育势在必行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问题,全球性的资源和环境危机,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现实的威胁,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历史潮流。环境保护,教育为本。早在987年,联合国就提出把20世纪

2、的最后十年定为“环境教育10年”。199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发展会议上,环境教育被列为会议议程之一。1997年联合国再度召开世界环境教育大会,并制定21世纪第一个“环境教育十年”。我们的国家、党和政府,对中小学开展环境教育非常重视。早在7年,中共中央在批转环境保护工作汇报要点的通知中,就要求“普遍中学和小学也要增加环境保护知识的教育内容”;18年国务院发布的有关文件中更加明确地要求“中小学要普及环境科学知识”;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在批转有关文件的通知中也指出“各级学校都要重视环境教育,在中小学和幼儿园中普及环保知识”。可见,环境教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我国目前国民的环境

3、意识淡薄,尚未能对环境状况作出相应的警觉。因此,必须开展环境教育,以转变旧观念,培养和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学生是21世纪国家的栋梁,在中学开展环境教育,具有潜移默化、滞后生效的作用。 二、自然科学教学在开展环境教育中的地位 国家教委非常重视环境教育,从年起将环境教育列入初中教育大纲,提出把环境教育渗透到有关学科教学中去。而初中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内容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因此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也是科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初中科学渗透环境教育使中学生养成环保意识,培养中学生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在科学

4、中渗透环保教育即是教材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 三、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渗透环保教育 .在课堂上进行环保教育的渗透 中学科学课本中,近一百多个化学实验,多属于有毒、易燃、易爆物的制取及性质实验,同时又接触到了工业制硫酸、炼铁、炼钢、电解等化工生产过程,可进行环保教育渗透的内容很多。在每章、每节的教学时,加强对环保教育的渗透,从自然科学角度出发,讲明污染源的生成及危害原理,使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从原理上明白危害的原因及防护措施。例如讲到水污染时,应重点讲明白水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是含有金属离子的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及农药的使用。常见的重金属离子为钡离子、汞离子、铜离子、铬离子等。这些重金属离子可使生

5、物体内蛋白质凝固,一旦含有这些重金属离子的水被人饮用,则会使人体中运输血液的血红蛋白凝固而导致缺氧窒息死亡。又如在进行有关“酸雨”的教学时,重点讲明形成酸雨的原因是由于工业上酸性气体如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等工业废气的大量排放所致。结合我国南方省份多“酸雨”的事实,使学生明白,“酸雨”可使地表水质酸化,毒害鱼类及水生生物,使土壤酸化,农业减产,腐蚀建筑物,破坏名胜古迹等。通过在自然科学课堂上环保教育的渗透,既能对学生拓宽知识面,又能使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加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2.在实验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在自然科学教学中,有许多知识需要实验导入,实验教学既能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又能培养学

6、生的注意、观察、动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实验中有毒、有害物质的产生及排放也是污染环境的因素之一。为解决实验中污染环境和有害健康的问题,本人指导学生对实验的器材和剂量作了改进,自制了微型实验箱和部分微型仪器。在实验操作中提倡“仪器微型化”和“试剂微量化”。既提高了学生的亲自动手能力,又节省了药品,让学生意识到自然实验的“绿色化”。例如:硫化氢是无色、比空气重、剧毒的气体,是大气污染物。在课堂教学中用常规方法制备容易引起学生的心理恐慌。因此本人采用了“仪器微型化”和“试剂微量化”的方法制备。仪器设备包括:0mL注射器、形滴管、小型干燥球和止水夹。.联系地方环境状况,加强环保教育 在自

7、然科学教学中除了结合课堂内容进行环保教育渗透外,还可紧密联系当地实际,给学生介绍本地区的资源特点、工业状况、环境现状以及本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我们临海地处东海之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临海的工业和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然而我市的几大支柱产业华工、铝合金都是重污染工业,工厂的废水、垃圾严重污染着我们周围的环境,使我们周围的天不再那么蓝,水不再那么清,土壤不再那么肥沃。当我们坐车经过华工园区时,一股难闻的气味使人呛鼻。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到我们周围的污染不仅阻碍了农业、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而且给生态系统造成了重大危害,严重危及了人体的健康。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在地方政府和环保部门的努力下,

8、我们周围环境的污染问题正在加紧治理,不久的将来,蓝天、碧水、清晰的空气将再现在我们的面前。另外,大量的机动车排放的尾气,导致了城市空气的严重污染,这些耳闻目染的环境现状都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良好素材。通过这些看得见、听得到的素材,使学生更加增强了对环境的保护意识。4.开展第二课堂,加强环保教育把环境保护教育与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以适应中学生的求知欲望强烈、思想活跃、兴趣爱好广泛的特点。例如结合课本中环境保护的内容,让学生利用假期到附近工厂进行参观访问、实地考察,写出有关环保方面的调查报告。组织学生成立自然科学兴趣小组,利用闲暇时间对空气及附近工厂的废水进行采样分析化验,指导学生开展环保

9、科技活动。另外,还可开展环境保护小论文竞赛,如:我们周边的水资源情况的调查等。举办环境保护知识讲座,利用橱窗、黑板报、墙报进行宣传和展览等,寓环境教育于知识性、趣味性的各种活动之中。这样一方面使学生把课本中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升华,另一方面更能引起广大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增强了参与意识。 综上所述,在课堂上进行环保教育的渗透、在实验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和联系地方环境状况、把环境保护教育与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等形式加强环保教育。使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从他们的自身做起,是环保现实的需要,也是初中科学教学的一大任务。在初中科学教学中能全方位的、多渠道的进行环境教育渗透,教师要积极搜集环境信息,把握教材的深广度与重难点,科学地渗透环境教育知识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项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自然科学教师备课手册.浙江教育出版社 3科学探索者-环境科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4化学与环保中学化学02X.8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劳务/用工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