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及解决方法.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9410477 上传时间:2023-08-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及解决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及解决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及解决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及解决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及解决方法.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析中小学生与班主任之间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及教育措施什么是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 从心理学上定义,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逆反心理是中学生常见的心理现象,它的显著特征就是抵触、不顺从乃至于抗拒。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自身原因:进入青春期以后,强烈的成人感和独立意识成为他们重要的心理倾向。他们希望自己能像成年人一样受到尊重,渴望独立,对家长和老师的教育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这是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的普遍都会有的心理但是也有些学生,沉默寡言,不苟言笑,而且不太合群,他们一旦因人格受到污辱,或因自尊受到伤害,或因学习受到挫折而一蹶不振,更加沉溺于

2、烦闷和痛苦之中,对生活失去信心,对学习失去兴趣,对家长和老师失去信任,对社会出现偏见,并用怀疑、敌视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一切,以求得暂时的心理平衡和满足;更有甚者,产生轻生的念头乃至付之行动。这种逆反心理一旦产生,具有隐蔽性,教育者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否则后果不可想象!我们在考虑到大部分的时候也应当给语者少部分特殊的孩子一组走的关注! 家庭及社会原因: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仅仅局限在学校范围内,社会、家庭中的许多不良因素也容易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如家庭的破裂会给子女造成心理创伤和失落感;学生在家庭中得不到应有的温暖和鼓励,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自卑的逆反心理;家长对子女要求过高,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会导致

3、子女过大的心理压力,也容易出现逆反心理。社会影响因素更加广泛复杂,内容、形态、渠道也多种多样,但影响较普遍的是社会舆论、社会风气和人们的社会逆反心态。如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不良媒体等,都可能对学生的思想认识造成危害,腐蚀他们的心灵,导致极端的逆反心态的产生,可见,外界的种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会使中学生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定势,这是教育者所不能忽视的根据产生逆反心理的主客观原因,要防止和消除中学生逆反心理,也要从主、客观两方面加以把握。 教师原因:人是希望得到赞美、理解和支持的,学生更是如此。特别是中学生,他们一般都循规蹈矩,不容易引起老师的重视,一旦自己的长处和进步得不到老师的肯定与表

4、扬,就失去了上进的信心和力量,在心里产生失落和被遗弃的感觉,从而对待周围的事物更加消极、冷漠。久而久之,这部分同学便自我消沉,对教师产生不满情绪和逆反心理。 学校原因:不合理的教育也是产生学生的逆反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高中较初中来说,课程增多,难度增大,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心理负担特重。如果老师们以“僵化”的教育思想来指导工作,在教育教学中仍是“注入式”、“填鸭式”的教育方法,把学生的学习过程控制在个人圈子,“管”字当头,“套”字为先,约束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思维的开放。久而久之,学生没有了新鲜感,对教师的信任逐渐消失,出现我行我素,产生学习上的消极情绪,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消除逆反心理的教育措

5、施 第一 中学生要提高自我意识水平。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活动形式,是人心理 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要防止和消除逆反心理,首先要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我意识 水平,提高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学会全面、客观、辩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正确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这是防止和消除逆反心理的根本途径。 当自身遇到挫折时,不要认为是别人有意造成的,让学生学会宽容有时挫折与失败,如竞争失败不是别人故意羞辱你,而是自然的,伤害有时是偶然的,没有什么特殊意义。当自己忍不住愤怒和攻击时,要学会自我反省,是不是又把别人理解为不公正了,是不是夸大不公正了,是不是有什么证据说明并不是别人的不公正

6、导致我的挫折,是不是我自身存在什么问题。我能改变自己的什么方面。改变了你对不公正的解释,你的逆反情绪就会消失了。在此,教育的目标是消除不公正。 第二父母对孩子的爱,当然是值得理解的!可是由于社会形态的不断变化,对青少年有很大的影响,对于这样一个极速发展的社会及孩子迫切希望自己被认同的心理状态下时,由于年龄及种种因素而倒置的时代的脱节也就是所谓的代勾现象就出现了。 为什么孩子会觉得和父母没话聊?为什么孩子宁可出去和别人混,也不和父母做下来谈心?原因就在于父母放不下“父母的身段”父母完全的不了解孩子内心的需要是什么? 他们需要的是认同,一种认可,我想过去有一部美国电视剧叫成长的烦恼里面家长可以向孩

7、子承认错误,可以理解他们的喜好,甚至还和他们玩在一起,那么自然话题就多,你能走进他的圈子,能走进他的世界,你才能真正理解孩子需要什么,然后加以引导,所以父母有时候是感情用事,虽然他们很爱孩子,可是往往都是用过激的方式,所以,先理解孩子再来谈爱孩子这是关键。 有理解则不会有代沟,没有代沟能够相互交流逆反心理自然而然的就会消除! 第三教师要跟随时代的发展要更新观念,改革教育方法,摈弃传统教育方式中的弊端,创造符合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方法,特别要注意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关心和爱护。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的合理要求,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要懂得学会换位思

8、应当设身处地想一想:假如我是学生,我希望老师对某个问题如何处理?学生与教师的隔阂往往是因为互不理解造成的,如果教师能够经常做到心理换位,就能理解学生,就能永远保持一颗童心,一颗理解学生的心,就能体会学生的苦恼,更深刻地了解学生的需要。教师只有与学生同乐、同忧、同悲,学生才会感到教师是自己人,乐意与其亲近,乐意听从教导,这样教育效果就会倍增。一般来说,师生之间思想上的反差越大越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相近的思想相吸,相反的思想相斥,你的调儿越高,我越不理你那套是学生们常有的心理。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思想水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对他们的标准,减少反差,以提高教育效果。 第四当今学校教育走入了

9、一个误区:各级各类学校,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其中重要一环就是升学率。为上大学,家长的期待,老师的“苦口婆心”,使学生从早到晚,稳坐教室,一套套高难度的训练题,掠夺了学生发挥特长、了解社会、培养兴趣的时间和机会。于是,抑郁、恐慌、焦躁、嫉妒、自私、悲观等不健康的心理现象在学生中普遍出现,“高分低能”的学生也比比皆是。我们要提倡的教育应当是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是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而非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学生必须是学习的主体,教育者要给学生以学习的“动力刺激”,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让全体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得到生动活泼的全面发展,从而促使他们的素质的提高与健康心理的发展相结合。素质教育注意学生的主动学习和个性发展,不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而且利于培养他们成为“一专多能”的综合性人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当然也很好地抑制了学生的逆反心理如果真的能做到以上所述这些那么孩子的逆反心理则能彻底消除,从而使孩子拥有更好的未来!文献参考:1. 心理科学2. 中学生逆反心理成因与对策空心雨论文网3. 如何克服 逆反心理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 刘翔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