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9408286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历史教案为天材教育孟老师精心设计,版权专有,未经同意,不得私自复印、传阅。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名称时间背景(原因)经过结果(内容)影响线列强侵华鸦片战争1840.-1842.根本:打开中国市场(打开中国大门,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清政府:政、经、军、外交、思想导火线:虎门销烟南京条约:五口通商(广厦福宁上)、协定关税、割香港岛、赔款;附件:领事裁判权、最惠国待遇、租地造屋。领土和主权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打断,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历史进程改变。(社会性质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主要矛盾变为外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及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革命任务变为反侵略反封建。)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

2、期。中国如何沦为半殖半封社会并继续深化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根本:进一步扩大在华权益。直接:修约要求遭到拒绝。天津条约:开十处通商口岸;外国舰船到长江各口岸;外国人可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赔款;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北京条约:开天津;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等清政府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兴起了旨在推动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形成对外扩张政策。(主要)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黄海海战马关条约:开放重庆、沙市和苏、杭;允在通商口岸设工厂;割地台、澎、辽;赔款。危害深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刺激了列强的瓜分;清开始进行政治改革;开展救亡

3、图存运动。八国联军侵华190019世纪末,义和团运动在山东兴起;“扶清灭洋” 辛丑条约: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准许外军驻守北京至山海关沿线;永远禁止成立反帝组织等大大加深了苦难,民族抗争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鸦片战争后,各种矛盾激化。洪秀全创“拜上帝教”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运动1853年,定都南京。北伐和西征。1856年,全盛,内讧。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的迫切愿望,有革命性(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空想性(绝对平均分配财产)、落后性(消灭一切私有制)。是未能实行的根源。资政新篇,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有空想性(缺少必要的社会基础)。运动失败根源:农民阶级自身和时代的局限

4、性(是小生产者,狭隘、保守、自私,不代表先进生产力。)(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各阶级如何开展救国运动洋务运动6090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太平天国运动军用企业民用企业义和团运动1900原因:洋教势力猖獗性质:反帝爱国运动口号:扶清灭洋体现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维新变法90年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先进人士有关西学知识的增长。代表人物:康有为把西学中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梁启超谭嗣同严复辛亥革命1911.10组织准备:中国同盟会革命纲领: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思想准备:与改良派进行论战。军事准备:黄花岗起义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武昌起义胜利:10月0日,

5、金、熊率先起义。成立国民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国号中华民国,政体为五族共和。震撼了清的统治,全国十几个省宣布独立。清统治土崩瓦解。2、中华民国建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3、清王朝统治结束:1912年2月,宣统帝退位,清王朝统治结束。4、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主权在民、国民的自由权利、三权分立。确立了内阁制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政治:是“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但未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思想: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生活:革除了不少封建陋习。法制:颁布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使人民获得了一定的民主和自由。五四运动1919.5、4导火线: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欧美列强做出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决定) 北京各校学生发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反帝反封)各界广泛响应,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三罢”斗争。结果:罢免了曹、章、陆的职务;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取得的是初步或阶段性顺利)五四精神:爱国主义精神(主旋律);民主和科学的精神;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