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验卷.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9406420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验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验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验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验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验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验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验卷.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验卷 一、积累与运用(13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词注音全对的是( )(2分) A. 狡猾(jio) 时辰(chng) 莫大(m) 感慨万分(ki) B. 安妮(n) 惭愧(chn) 争执(zn) 混为一谈(hn) C. 绰号(chu) 尴尬(gn) 威慑(sh) 美不胜收(shng) D. 呆板(di) 喉咙(lng) 倾向(qng) 花团锦簇(jng)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叛逆 纠纷 哄堂大笑 独具会眼 B. 呆板 遗憾 得意洋洋 不求胜解 C. 承蒙 处境 轮翻上阵 持之以衡 D. 察觉 唯恐 博学笃志 恍然大悟 3、下列句子

2、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 的一项是( )(3分A.在国歌的伴奏下,王琳和马进小心翼翼地将国旗升上顶端,然后深深舒了口气。 B.台上的主持人说:“下面我宣布本次比赛的结果,请大家洗耳恭听。” C.机敏的办案警察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很快找到破案线索。 D.她演讲的时候,整个大厅鸦雀无声,她的事迹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同学们写作文一定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B. 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使同学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有了很大提高。 C. 春天的兰州各大公园绽露出自然的清新和灵秀,成为人们春游的好时机。 D. 我们要随时发现学习过程中的缺点并且及时

3、改正。 5、下面说法有误 的一项是 ( )(3分) A.海伦凯勒是美国女作家、教育家,幼年的一场大病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但是她却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以自强不息的顽强毅力,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并完成了她的一系列著作。 B.丘吉尔是英国政治家、演说家、作家,曾两度担任英国首相,并因为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杰出表现而获得过诺贝尔和平奖。 C.我们在刻画人物时可以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对人物进行细致的描绘,从而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D.表达方式分为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五种,其中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 二、古诗文阅读(24分) 阅

4、读古文,完成下列题目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

5、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7、下面各项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人不知而不愠 生气 B、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超过 C、人不堪其忧 可以,能够 D、不舍昼夜 舍弃 8、下面对各段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从第二则中“三省吾身”的内容来看,古代治学的人非常注重品德的修养。 B、第七则告诉我们,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知之、好之、乐之,道出了学习的三重境界。 C、第八则和第六则一样,都在强调“安贫乐道”的思想,在孔子看来,君子不会为物质 的享受而四处奔忙,粗茶淡饭就能让他们乐在其中。 D、第十则讲的是做人要有理想,哪怕是一个普通人也要有敢于做

6、统帅的想法。 9、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10、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中有很多成语沿用至今,请至少写出三个来(3分) 11、选文在论述学习方法时重点强调了什么?试举例具体说明一下。(3分) 12、古诗文默写(6分)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 。(3)君问归期未有期, 。 ,却话巴山夜雨时。一、母亲的心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

7、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

8、,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

9、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然泪下!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1文章以螃蟹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请依据提示,在方框中

10、补全段主要情节。“我”想吃螃蟹 母亲捞起螃蟹 2阅读文章段,说说母亲冒着春寒去找螃蟹的原因有哪些? 3第段画线句子中一系列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 4(4分)阅读第段,联系上下文,回答下面两个问题。(1)“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母亲为什么“咬咬牙”?又为什么“闭起双眼”? (2)“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母亲为什么“再一次跑回到溪边”? 5文章题目“母亲的心”有哪两层含义? 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9-15题。(16分)地锦,俗爬山虎,我与它有着一段不解之缘。 那一年夏天我患

11、脑血管病住进医院,生命虽无危险,但恢复期间的行走锻炼却是不胜其苦的。医院内有一个草木葱郁的花园,园的四周有上部开着花格子窗的矮围墙,在开头那些忧伤灰暗的日子里,我每天抱着病。便民的身子,腋下拄着双拐,绕着围墙根艰难而缓慢地行走。 有一天,我刚走不多远,便靠着路旁一棵梧桐树歇息,感到再难迈出一步。这时我无意中朝围墙根投去一瞥,只见一株幼小的爬山虎在墙根上,绿绿的,虎虎有生气。我忽然对它产生了一种不同往常的亲近感。我第一次如此贴近地凝视它。这才发现,它的绿莹莹的枝蔓上长有卷须,卷须先端发育成小的吸盘,爬上墙后分泌粘液死死地吸附在壁上,植株借以顽强地向前生长。这使我从抓爬山虎的身上分明读到一片炽热的

12、情感,倾听到一种向前趱(zn,快走)行的呼唤。 这以后,我与爬山虎成了朝夕相伴的朋友。我在围墙外拄拐绕行,它在围墙上攒劲前行。无论是草露未晞(xi干)清晨,归鸟咽啾(zhu ji鸟叫声)的黄昏,还是月光如水的静夜,我绕墙行走时总是在爬山虎前长久地位立,和它作无言的亲近之谈,后来竟至有“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之感。尽管那年夏天酷暑难当,它却于热浪滚滚之时咬住砖墙一步一步往上蹿。出落得枝叶茂密,绿茸茸地爱煞人。 一日,几个顽皮孩子在围墙根“藏猫猫”,恶作剧似的爬山虎的枝蔓从壁上执下来。当我发现悲剧地跌落在地上的爬山虎的时候,我想我无言的朋友这回大概是完了。我扶着墙艰难地蹲下身去把它托起,将它的卷须上的被损伤了的吸盘重新摁附在墙上,将被弄得零乱不堪的叶片重新理顺。渐合的暮色中,我怅然回到病室。第二天红霞初露时,我来到它身边,竟发现它的吸盘又不屈不挠地紧紧咬往了墙壁,它的叶子又那么鲜活亮丽,它的虎虎有生气的卷须又在锐不可当地向前伸展。好样的!朋友。 渐渐地,夏老了,夏去了,秋来了,秋深了。我终于丢掉了拐仗,爬山虎也爬到一人多高,覆盖在花格子砖窗上了。出院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