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应急解决预案.docx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9403808 上传时间:2024-03-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污染应急解决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水污染应急解决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水污染应急解决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水污染应急解决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水污染应急解决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污染应急解决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污染应急解决预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污染应急解决预案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人类生产活动异常活跃,环境安全领域的隐患逐渐增多,各类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比比皆是,触目惊心且呈上升趋势,据相关部门统计,仅2013年上半年,山西、湖北、宁夏和河南等地发生河湖水体突发污染事件多达16起,地下水污染事件8起,其中2013年4月1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惠农区一电厂的废水冲垮拦水坝涌入黄河的污染事件直接影响到下游流经我市的黄河水体,水质监测作为包头市供水总公司的主要职责之一,对突发水污染事件开展应急监测,责无旁贷。在面对突发水污染事件时,快速监测主要为一种应急监测,要求在短期内能监测出异常,不要求确定是什么污染,但检测谱要宽,基

2、本确定属于化学还是病毒污染,确定简单的处理方式能否消除影响,但目前,预警系统和应急监测系统的不健全是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近年来,黄河水体各类水污染事件时有发生,为确保供水系统安全运行,立足水质监测,为各级政府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包头市供水总公司水质监测站会切实加强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应急检测工作。1.水污染事件的原因及特点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1.1水污染的原因人类生产活动造成的水体污染中,工业引起的水体污染最严重。如:工业

3、废水,它含污染物多,成份复杂,不仅在水中不易净化,而且处理也比较艰难。工业废水,是工业污染引起水体污染的最重要的原因。它占工业排出的污染物的大部份。工业废水所含的污染物因工厂种类不同而千差万别,即使是同类工厂,生产过程不同,其所含污染物的质和量也不一样。工业除了排出的废水直接注入水体引起污染外,固体废物和废气也会污染水体。农业污染首先是由于耕作或者开荒使土地表面疏松,在土壤和地形还未稳定时降雨,大量泥沙流入水中,增加水中的悬浮物。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近年来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日益增多,而使用的农药和化肥惟独少量附着或者被吸收,其余绝大部份残留在土壤和飘荡在大气中,通过降雨,经过地表径流的冲刷进入地

4、表水和渗入地表水形成污染。城市污染源是因城市人集中,城市生活污水、垃圾和废气引起水体污染造成的。城市污染源对水体的污染主要是生活污水,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污水的混合液,其中包括厨房、洗涤房、浴室和厕所排出的污水。对于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其工农业污染多是由于各类工厂的过失性排放或者违法偷排,以及内源性污染即二次污染引起的;同时,各种气候原因综合人类活动所引起的水体污染事件也较为常见。1.2水污染的特点水污染事件没有固定的排放方式和排放途径,具有爆发的突发性,扩散性,形式多样时间有限即过程不可重现,危害严重及处理处置艰巨等明显特点,水污染事件影响面大,后果短期内不易消除,甚至会给自然生态环境

5、带来毁灭性灾难。突发性由于可能发生水污染事故的主体相当部份属于运动源,使得事故的发生难以预料,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具有不确定性,污染物的类型、数量、危害方式和环境破坏能力也难以确定。给事故摹拟和预防工作带来了难题。扩散性 水体的流动性决定了污染物在水中的扩散性。水域的水流状态直接影响污染物的扩散方式和扩散速度。水域的不同类型和水文变化也影响着污染物的扩散。水体被污染后呈条带状,路线长,危害容易被放大。一切与该流域水体发生联系的环境因素都可能受到水体污染的影响,如河流两侧的植被、饮用河水的动物、从河流引水的工农业、用户等,流域内的地下水由于与地表水产生交换,也可能被污染。多样性及不可重现性。由于水污

6、染没有固定的排放方式及排放途径,污染原因不易及时确定,而且发生时间有限过程不可重现,因此,在污染期间,及时监测掌握水质动态显得尤其突出和重要。影响的长期性和危害性。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处理涉及因素较多,且事发蓦地,危害强度大,必须快速、及时、有效地处理,否则将对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甚至对人体健康造成长期的影响,需要长期的整治和恢复。特别是大型流域,其处理难度相当大,很大程度上依靠水体的自净作用减缓危害,这对应急监测、应急措施的要求更高。2水污染事件的应急预警措施2.1制定应急处理预案为了在发生突发性水污染事故时能以最快的速度发挥最大的效能,及时、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尽快控制事态发展

7、,指导应急人员开展工作和消除事故后果,应制定详细、科学、可行的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的主要步骤为:(1)确定负责编制人员;(2)对现有预案进行评估,同时进行应急能力评估和危(wei)险辨 识评价;(3)起草预案并评估;(4)预案修订、测试与维护。2.2确定应急等级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分级则综合事故地点、应急主体、事故性质分为预警级、现场级和流域级。污染物质尚未进入水体或者仅小部份进入水体且危害程度不大的为预警级,其应急重点以预防事故大范围扩展为主。污染物质已经部份或者整体进入水体,且危害程度较大,但惟独一个现场,则可设定为现场级。现场级的应急救援以防止污染向下游扩展为主,同时需要采取措施降低污

8、染物浓度。若污染物质是极剧毒物质,数量较大且已经进入水体并扩散;或者污染物泄漏量巨大,下游有支流汇入或者河流分汉;或者污河段超过1km,下游有重要水质敏感保护目标,皆可定为流域级。应急救援以保证沿岸用水安全为主,同时采取一切可能措 施降低污染物浓度。2.3建立应急组织机构为使应急救援工作有序、快速而有效地开展,必须有强有力的组织机构,能够协调各方的工作。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如下:(1)应急指挥部。主要由政府、环保局和流域管理机构组成,负责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发布预警等级,制定应急方案并领导和组织实施,协调各机构的运作。(2)应急指挥办公室。主要由政府职能部门、环保局和流域机构下属

9、单位组成。其职责为:水污染事故的现场调查、取证,提出启动应急预案的建议;根据指挥部命令,负责实施并监督、检查、协调各项应急工作;负责指挥部的信息、联络等日常工作。(3)应急工作组。主要由公安局、交通局、卫生局、监测站、水利设施单位、基层组织等组成。负责进行现场调查取证、事故原因分析;提出事故处置建议措施,开展现场处置工作;提供应急人员、物质和各项技术支持,保证应急工作的顺利开展。3.水污染事件的快速应急监测3.1常见的应急监测技术应急水质监测是判断水污染事件影响程度的依据,是采用快捷、有效的应急监测布控技术,迅速、准确地查明污染的来源、种类、程度、范围,为控制污染蔓延,采取应急处理措施提供正确

10、的信息它不同于日常的水质监测,其特点表现为:一是时间短,污染过程不可重复,事前无计划;二是耗费资金、人力、物力;三是污染物和排放方式不同,监测断面、项目和频率不同。应急水质监测的原则是:事前有预防,有预案;事后就近监测、跟踪监测,测站监测与监测中心、监测互相配合,固定监测与挪移监测互为补充;做好人员培训、仪器设备装备和技术的储备。因此应急监测队伍应该配备必要的交通工具、快速检测设备饱括仪器、药剂、采集样本工具等)、通讯工具、防护设备(如防护手套、罩、防护服等),应急监测人员包括水质、卫生防疫、药检等领域专业人员,每一个成员熟悉多个项目的检测。常见污染物类型主要有:(1)有毒有害的无机化学类物质

11、;(2)石油类及农药成份等高份子有机物质;(3)腐蚀性污染物质。对于无机类有毒化学物质采用滴定分析法,比色分析和分光光度法;对于高份子有机物多采用仪器分析法,如带ECD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对于腐蚀性污染物pH计法,玻璃电极法测试其酸碱腐蚀性。3.2 应急处理方法处理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方法主要是物理处理法和化学处理法。物理处理法是将污染物拦污隔离、清理及打捞等,必要时可采用修筑丁坝、导流堤、拦河坝、围堰等工程措施,改变原来的主流方向和流场,防止污染向外扩散。化学处理法是根据污染物的化学性质在污染区域抛洒化学药剂,减轻和净化污染水域。如投加絮凝剂、分散剂、漂白粉及各种酸碱物质等。事故发生后应疏散无

12、关人员,设置隔离带,进行消防、急救,然后对污染进行处理。大型流域,其处理难度相当大,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水体的自净作用减缓危害。4水污染事件预警应急系统存在问题尽管我国水污染事故预警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应急机制、应急系统组织、应急监测、信息获取与发布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4.1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我国预防和处置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法律规范还不完善,目前,我国预防和处置环境突发事件的法律规定主要出自于作为环境基本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但该法只做了原则性的规定。我国预警应急系统的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基础薄弱,经验尚浅,管理体制、法律法规等方面还有待完善。4.2缺乏及时、准确的报告系统,

13、信息渠道不畅通。突发性事故报告的及时与准确是能否实施应急处理措施的关键。目前许多突发事故发生后,肇事者往往不愿承担污染造成的后果,刻意隐瞒污染事实或者逃离事故现场;有关部门也存在 对突发性水污染事故认识不足的情况,认识不到污染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直到影响了正常生活才向上级和群众报告污染情况;污染情况报告到相关部门后,也存在重视程度不够以致退延上报或者处置滞后的情况。4.3事故处置不及时。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具有多样性,同时带有偶然性和突发性。因此必须时刻备好相应救援物资,备品和应急救援物资超过保存期限后应及时更新,大量储备各种物资和设备并使之随时可投入使用,需要相当的人力和资金。而在突发性水污染事

14、故发生时才去紧急购置,无法尽快处置突发性水污染事故。4.4缺乏有效的应急处理机制。水污染事故应急响应系统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是由水污染事故预防、事故准备和事故反应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同时涉及了各个层面的人员、设备和技术等。所以,我们必须以系统的观点去考虑水污染事故建设的各个方面的问题,建立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机制的关键在于防范和处理两个方面,我国目前处理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规定还是主要着眼于规定事件发生的报告程序,而对于应急处理措施的规定则过于简单,缺乏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的预警、信息发布制度等还很不健全。4.5缺乏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我国实行国家对水资源实行流域

15、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实质上是一种统一管理与分散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水利系统内部尚未建立专门的水污染应急管理机构,目前主要依靠流域管理机构和各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及水环境监测系统,河流流经的各行政区域管理部门各自为政,处于分割管理状态,以致突发性事件发生时,多由地方当局组织力量进行抢险处理,尚未形成明确的、统一的、系统的组织形式,当前急需建立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机制,以形成有效的应急处理协调系统。4.6应急水质监测存在问题。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监测的目标是要求应急监测人员快速赶赴现场,采用快捷、有效的应急监测,布控技术,迅速、准确地查明污染的来源、种类、程度、范围,为控制污染

16、蔓延,采取应急处理措施提供、正确的信息和依据。但目前我国的应急监测还存在不少问题。如:监测人员缺乏专业培训,对污染事故敏感性认识不足;水污染严重,水质监测任务繁重;仪器装备不足;现行监测方法不能满足应急监测的要求等。4.7缺乏环境污染伤害赔偿机制。发生突发性事故之后,除了启动环境应急预案组织抢险救灾之外,还应对污染事故所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进行合理的认定和赔偿。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法虽然确定了环境污染伤害的赔偿制度,但在实体制度方面,对污染伤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责任范围、赔偿的具体标准等问题缺乏明确规定。只对环境污染造成的直接损失赔偿,间接的或者潜在的损失是否赔偿,法律未作规定。在程序制度方面,我国没有规定公益诉讼制度,使许多污染受害者得不到法律救济。4.8缺乏及时有效的信息支持。目前处理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信息反馈不及时,准确程度低。这给应急处理的实施带来了很大不便,有时甚至贻误了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