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题解题典型错误分析.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9400315 上传时间:2022-09-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题解题典型错误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材料题解题典型错误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材料题解题典型错误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材料题解题典型错误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材料题解题典型错误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材料题解题典型错误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题解题典型错误分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材料题解题典型错误分析近年来中考命题对解题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反思近几年的练习或考试,学生在解答材料题时容易失分,解题技巧有待提高。本文整理了学生在材料题解题中的六类典型错误,并进行了简单剖析,以期对今后的教学有所借鉴。 一、误把开卷考当作抄书考,懒于识记,一知半解 例1:20 1 0年世博会在中国上海举办,这是白1 85 1年伦敦举办首届展览会以来第一次落户发展中国家的综合类世博会一上海聚焦着世人的目光。请推测首届展览会英国最有可能参展的两件科技方面的展品。【典型错误】生1:电灯、发电机;生2:蒸汽机、电灯【剖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又称为“电气时代”,其主要特征是“电力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它开始于1 9世纪后半期(1 9世纪70年代)。材料中写道“1 85 1年伦敦举办首届展览会”,从时间上判断应当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因此只能答成“蒸汽机、蒸汽机车等属于蒸汽时代的科技成果,而不能答成“电能的开发和利用”方面的科技成果。这类题目出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缺乏必要的知识积累。不少同学在认识上有误区,认为开卷考可以翻书,平时就不肯下功夫识记基础知识,结果在考试时一知半解、张冠李戴,得分点成为了失分点。因此,我们最好在新学期第一节课的时候,就向学生说明开卷考的“定义和要求,让学生加强基础知识的积累,为能力提高打下基础。 二、误把资料当作葵花宝典,走火入魔,剑走偏锋 例

3、2:我市企业“兰亭高科”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废旧沥青再循环利用成套关键技术,一年就回收废旧沥青达800万吨,该技术荣获2008年国家技术发明奖。问:“兰亭高科”的做法对我们有何启示? 【典型错误】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意识;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要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大胆吸收国际上一切优秀科技成果,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积极引进智力和人才,为加速我国科技发展不断注人活力;要大力弘扬埋头苦干、甘于寂寞、无私奉献的科学精神。 【剖析】这类同学过分依赖资料,把资料当作救命稻草,死板硬套乱抄资料,虽抄得洋洋洒洒,密密麻麻

4、,却是牵强附会,不得要领。其实,根据材料稍作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材料就强调两方面,一是“自主知识产权”,二是“循环利用。因此,我们可以答成:要发挥科技在开源与节流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要扩大资源二次利用的广度和深度。 三、误把答题当作谈天说地,白话连篇,尽是失分 例3:小丽同学觉得自己的生命没有阳光。因为她觉得一无长处,没有沉鱼落雁之容貌,也没有吸引他人眼球之成绩。她在哀叹与忧郁中度日如年。根据材料,你认为是哪些原因让小丽同学觉得自己的生命缺少阳光? 【典型错误】因为小丽同学没有漂亮的容貌,也没有优秀的成绩。【剖析】这类学生失分主要是用“大白话”答题,没有用学科术语来表达材料的意思,缺乏“透过现象

5、看本质的能力。我们都知道,考生在答题时语言必须科学、严谨、准确,要求使用学科专业术语,如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而非生活化语言。例如,上述答案中“小丽同学没有漂亮的外貌,也没有优秀的成绩,用学科语言来表达,就是“她没有用全面、发展的眼光正确认识自己,只看到缺点,没有看到优点”。四、误入思维定势随意乱套,形似神异,受骗上当 例4:低碳无疑是这个世博年前后的社会热门关键词,低碳概念也将影响出行的方式和态度。同学们在整个综合探究活动中坚守低碳的出行方式,请写出二例低碳的出行方式。 【典型错误】不用塑料购物袋;随手关灯;使用节能电器。 【剖析】这类试题难度很低,但错误率很高。原因是,“低碳经济”

6、是近两年中考的热点,类似的题目做得比较多。在这种情况下,考生往往不再细审题意,拿来就做。结果是,未看清题目本质的差异,落人圈套,受骗上当。 一般情况下,当考生发现试题似曾相识时,容易落人思维定势的圈套,贸然断定“这就是那道题目。这种状态下的学生往往麻痹大意,随意乱套,用彼时的题目来做此时的题目,往往“把握很大,不会认真检查,从而失去了不该失去的分数。因此,我们在遇到“一看就知、似曾相识”的试题时,不要盲目高兴,更应保持慎重的态度,进行耐心的推敲和仔细的品味,注意细小变化产生的重大差异。 五、误入单向思维角度单一,盲人摸象,以偏赅全 例5:为给赠台熊猫取乳名,数亿海内外炎黄子孙积极参与,“团团”

7、、“圆圆”这个既有中华传统文化意味,又蕴含着两岸人民美好愿望的乳名,在春节联欢晚会这个特殊的时刻,以1亿多观众的支持从7万多个备选乳名中“胜出”。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典型错误】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剖析】这类考生就某一角度做了充分地回答,但是对而不全、思维单一。上述材料中“团团、圆圆这个既有中华传统文化意味,又蕴含着两岸人民美好愿望的乳名”这句话,应该包含两个角度:一是“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中华民族亲和力和凝聚力的源泉”;二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如果学生能这样多层

8、次地分析材料,答案就完整了。 学生答题时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现象,主要是因为缺乏多向思维的能力,不能多角度地剖析材料。在平时教学中,我们要通过适度训练和典型例题讲解,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能力,确保答案的完整性,避免以偏赅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认知思维。 六、误用答题策略投机取巧,画蛇添足,过犹不及 例6:因地制宜、优势互补是区域经济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浙江和新疆分属我国东部和西部。两地应各自发挥哪些优势,实现交流与互补? 【典型错误】东部:具有平原辽阔,气候湿润,土地肥沃等优越的自然条件,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具有交通、通信、教育发达,城市众多,人力资源丰富等社会条件,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

9、重要条件。西部:拥有广袤的土地、壮美的山川、丰富的资源、独特的民族风情、灿烂的历史都是经济腾飞的有利条件。 【剖析】这类考生自信心不足,心中无把握,总担心答不全,于是把沾得上边的知识点全都抄上去,有用无用的写一大片,让改卷老师箩里挑花。平时也有个别学生会问我:“老师,我写了这么多,怎么没分数呢。他以为只要抄得多就能得分,其实不然。试卷评分的标准并不在于字数的多少,而在于答案是否切中要点。 因为开卷考多写不扣分,所以有不少老师和学生都奉行“多写多得分”的原则,认为在考试时只要把搭得上边的知识点全都写上去就能拿高分。这种投机取巧式的做法,不仅会误导学生答题,而且不利于教师和学生的长远发展,不值得提倡。在答题过程中,我们必须直击目标,切中要害,语言简洁。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