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9400313 上传时间:2023-12-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世上独一无二的,都具有学习、创造的潜能。教育必须围绕“保护天性、 张扬个性、完美人生”来展开。因为学生个性的和谐、全面、健康的发展,不仅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多样化的社会,必然要求教育培养多样化人才。然而,传统的教学过分强调“同一性”,忽视了个性的培养。用同一标准培养学生,用统一目标规范学生,用统一进度要求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教育学生,用统一的试卷操练学生。这是一种不公平,也不公正的教学,忽视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使学生失去了独特的个性,不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此,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

2、”中提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语文教学如何将这一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呢?本人有以下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关注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必须深入了解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由于遗传、环境和教育等因素的影响,每个学生在身体和心理等方面的发展都存在着各自的特点,即个体差异。例如在认知方面、能力方面、情感体验上等的差异。实施素质教育,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必须承认个体差异,重视个体差异,树立差异教育的思想意识。学校

3、应是一方沃土,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最佳的环境,使每棵禾苗都能茁壮成长。 、制定多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个性化传统教学是将教学目标直接指向知识的传授,局限在认知方面的目标,而忽视了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往往只重视教学结果,很少关注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经历和体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教学的总目标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尽量做到分层制定教学目标,让教学目标个性化。因为有了个性化的教学目标,才能使教学有正确的发展方向。要以教材为凭借,以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出发点,确定出“最近发展区”,制定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同时,教学目标要有“弹性”。既要有基础性

4、目标,又要有发展性目标:下要保底,上不封顶。要求学生达到某一层次的目标后,还要向高层次的目标冲刺,让学生的学习目标始终保持在“最近发展区”,这样就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下参与学习,使目标起到分层激励的作用,让其潜在的学习能力得到最大的发展。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要符合个体的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学生设立各自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对于一个优秀生要鼓励他们不要满足于现状,而是要设立新的目标;对于学困生要帮助他们定一个更为实际可行的目标。例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文,对学困生只限于对诗句的初步理解,能背诵默写就算“达标”;而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较强的学生在达到以上要求外,还应该

5、激发他们对诗句进行鉴赏。这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各取所需”地学习。让每个学生“跳一跳都可以摘到桃子”。、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顺其意而扬长老师可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组成“特长小组”,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例如,擅长体育的,可组成班级运动队,负责早操、课间操,并鼓励、推荐他们参加校级以上的运动会;擅长演唱的,可组成演唱组,负责班级的文艺活动、课本剧的演出;擅长写作的,可组成班级文学社,负责编辑班级小报、黑板报,并推荐出优秀的作品,向报刊投稿;擅长口头表达的,可组成班级演讲组,定期举行演讲示范,并鼓励他们参加校级以上的演讲比赛;擅长上网的,可组成“小灵通信息组”,定期向同学们发布国内外新

6、闻。而对于那些某方面有不足的学生,可参与相关反向的“特长小组”,反其道而避短,让他们在“耳濡目染”、“润物细无声”中发展能力。如平时不善于言谈者、胆小的学生,可让他们参加演讲组,不求立即登台亮相,先让他们在善谈者的示范下,潜移默化,逐步锻炼胆量,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二、关注生命,尊重人格,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给学生以尊严,让每一个学生有一个主动探索、张扬个性的时间和空间。课堂是每一个学生的,他们每个人都应该充分拥有。我们心中不应该总是偏爱那些聪明、听话、学习成绩好或与自己性格接近的学生,把那些学困生放在被遗忘的角落里充当“看客”、“陪坐”,而应该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

7、生。要关爱他们,尊重他们。 、尊重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要由传统的“一刀切”、“齐步走”转到注重发展学生个性上来。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的要求要因人而异。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的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例如:理解一篇课文的内容,有的同学需要读三遍,有的需要读五遍。老师要给学生一个自由的时间与空间,不要强求一致。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大力鼓励学生用自己创造的方法读书。有的学生喜欢先分析题目,然后了解主要内容,再细读课文,教师就要鼓励学生坚持这样读书,完善这种方

8、法;有的同学喜欢从开始就细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一些精彩的词语和句子,在旁边写下自己的理解,老师同样要给以表扬鼓励,让学生把这种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长期坚持下去,将学习语文的好习惯渐变为个性化的行为。 、尊重学生独特的理解、感受和体验。 发表独特的见解,往往蕴含着创造力的萌芽。因此,教师必须给予积极地扶持和帮助。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大胆质疑,敢于挑战课本,挑战老师。培养其创新意识。三、关注过程,分层评价,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传统的评价用单一的量化、标准化测试来评定每一个学生,这种评价方法不

9、能真实地反映每一个学生的真实情况,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评价“不仅关注结果,更注重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鼓励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因此,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动态的、灵活的、具体的,力求做到:口头与书面相结合;单项与综合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要重视学生在评定中的个性化反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在教学评价上,可采用多种的评价方式:自我评价、互相评价等。例如,对作文的评价,可采用多种形式,自评、互评、师生一起评等方式。教师写评语,不应只停留在对主题、结构、方法、字词句的评价上,也应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对不同性格、不同程度的学生要给不同的评语:对性格较内向的、感情较脆弱的、写作能力较低的学生,要及时捕捉他们在文中的闪光点,给予鼓励、肯定,让他们树立起信心,看到今天比昨天好,相信明天比今天一定会更好;对进取心较强的,但又较容易满足于现状的学生,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要多指出其存在的问题,给他们以压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总之,只要我们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努力去探索,一定能发现学生个性发展的规律。只要我们确实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关爱学生,尊重学生,那么,学生的个性就能得到和谐、全面、健康的发展。 五莲县于里镇中心小学 王明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