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迟到》教案三篇.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9395257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迟到》教案三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沪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迟到》教案三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沪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迟到》教案三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沪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迟到》教案三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沪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迟到》教案三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沪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迟到》教案三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迟到》教案三篇.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沪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迟到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认识本课生字。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深沉的爱,了解爱的真谛。4重点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与方法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梗概。2质疑问难,有针对性地再读课文。3抓关键词句,精读课文,理解感悟,感情朗读。4回顾全文,总结拓展,熏陶情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学文,学会感恩,学会孝顺父母,激发对生活的热爱。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深沉的爱,了解爱的真谛。2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

2、,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教学难点: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梗概。4学习1-10自然段,感知父亲对我的严厉。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梗概。2学习1-10自然段,感知父亲对我的严厉。教学难点:学习1-10自然段,感知父亲对我的严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1(板书课题)同学们,你有过迟到的经历吗?说说你迟到的原因及你当时的心情。

3、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迟到,看看文章中的“我”是什么原因迟到了,这些事又给她带来了怎样的影响。(齐读课题)二、初读,整体感知。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再次浏览,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3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4师生共同归纳主题性问题:父亲对我的态度为什么截然不同,这两种态度说明了什么?父亲为什么对我这么严厉?父亲到底是怎样爱我的?三、精读,理解感悟。学习第1自然段。1带着问题,自读自学第1自然段。(指名回答,板书:很疼、很严)2语言训练:将这句话改换语序读一读,说说你读后的不同体会和感受。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我的父亲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但

4、是他很疼我。学习第2自然段。1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说从哪些地方你体会到父亲对我很严呢?2指名回答。学习第3-10自然段。1.自由读第3-10自然段,说说你又是从哪儿体会到父亲对我很严很严?(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描写父亲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去理解)(板书:很严很严)2父亲为什么这么严厉地打我?读文,找出作者的表现说明我该打的原因。(结合课后习题3理解,体会我的心理活动)3我挨打最后的结果当然是上学去了。但我不想去上学,有情有可原之处吗?4有,为什么父亲还是打了,最后又为我送来了夹袄和钱呢?你有过这样的情况吗?你的心情如何?此时,我的心情又是如何?过渡:我的感动不仅仅是因为此,而是韩老师的教育让我体

5、会到了父亲对我的深沉的爱。下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细细品味。四、布置作业。1反复朗读课文。2写生字。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继续学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深沉的爱,了解爱的真谛。2重点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3总结全文,熏陶情感。教学重点:1继续学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深沉的爱,了解爱的真谛。2重点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教学难点:重点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

6、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教学过程:一、承上启下,激发学习兴趣。1上节课,我们学到我挨打后,还是去上了学。然而,在韩老师要我们静默时,我听着,听着却鼻子不禁抽搭起来,想要哭。我为什么会这样?当时,我都想到了些什么?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说一说。2学生静思后,指名回答。(体会我在韩老师的引导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理解到父亲打自己,是关心自己良好品质的形成,对自己的严厉是一种真正的爱。)二、继续学习。学习第13-15自然段。1自由读第13-15自然段,说说父亲又是怎样疼我的?(引导学生抓父亲的动作体会)2联系前文,说说你对父亲爱的理解。并完成下列填空。( )是我的父亲很疼我,( )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

7、,这( )是他对我深沉的爱。学习第16自然段。1.是啊!无论是我的父亲很疼我,还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这都是他对我深沉的爱。(板书:深沉的爱)2能享受这么深沉的爱,要是你,你有什么想法?又决定怎么做呢?(指名说)3带着你刚才的想法和感受读最后一自然段。4指导感情朗读。(轻松、愉悦、充满感激)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熏陶情感。1我能有如此的改观,都源于(父亲深沉的爱),带着这种体会再读第一自然段。2在头脑里回顾一下,作者是怎样写让她感动的生活经历的?(选取典型事例,有详有略叙述,前后对比来突出重点;注重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特别是心理描写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情感)3相信,你也会像作者一样有

8、让自己感动的生活经历,学着作者那样说一说、写一写,与大家分享吧。四、布置作业。完成课堂作业。板书设计:迟到很疼很严,很严很严深沉的爱篇二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新词,2理解课文,感受父亲那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3用已掌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多角度思考问题。领悟本文前后照应、先总后分的写法。教学重点:概括父亲关心我的具体事例,从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新词,2

9、划分文章的层次结构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你们上学有没有迟到过?迟到的时候,父母和老师是怎么对待你的?你怎么看待迟到这一现象?学生交流。2师: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作家林海音小时候就是一个经常迟到的孩子,她写的迟到一文,让我们了解了她童年的故事,相信你们读后一定能受到启发。板书课题。3小组交流课下搜集的有关作者的资料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情况,重点检查字音。同位互相进行评价。2汇报读书情况。教师对易错的个别字进行检查指导。3整体感知: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可引导学生从主要内容所写事情,文中人物‚我

10、‛和‚父亲‛等不同方面交流自己所读懂的内容。 教师注意评价:学生表达是否清楚;是否抓住了重点;是否有与众不同的发现等。4质疑问难: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 父亲为什么打我?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父亲是否爱我?) 5评价,并引导归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小时候因为迟到发生在她和父亲之间的一个小故事。)三、速读梳理,理清思路1快速读文,边读边想:作者林海音的父亲是不是一位好父亲?2同位互相检查初读课文的情况,清除字障、词障,扫清阅读障碍,重点检查是否把字音读正确、读流利,教师对易读错的字进行检查。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师:读

11、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全文内容。 引导学生从‚主要内容所写事情文中人物‛等方面交流自己所读懂的内容。如,我读懂了,这是一位对我要求很严格的父亲,这是一位很疼爱我的父亲。教师评价,总结所读懂的内容是否正确,学生表达是否清楚,是否抓住了重点等。4围绕‚上学迟到‛这条线索,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全文整理为四个部分。(1)我有赖床的习惯,恰逢今天下雨,我干脆不起来了。(2)父亲严厉地惩处了我,而结果是,我上学也迟到了。(3)上课的时候,父亲给我送花夹袄来了,我感受了到父亲默默的爱。(4)从此以后,我成了到校最早的学生

12、。2小组合作学习(1)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运用学过的‚前后联系、品词析句‛等方法进行阅读,(2)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感悟,教师巡视、引导、点拨。(3)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以引导点拨,力求让学生能理解全面、深刻,同时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5质疑问难。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 预计可能提出的疑难问题:父亲为什么要打我?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父亲‚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这一习惯的过程,2、感受父亲那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教学重点:概括父

13、亲关心我的具体事例,从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情诱趣1、 利用上课之前的这段时间咱们来背上几首诗词。2、 评价。过渡:其实,我国古代的著作中有很多名句很富有哲理,也值得大家诵读。左传中就有这样一句话: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他的意思是说什么? 是的,谁都会犯错,怎么样?你有过犯错的经历吗?敢在这么多人的面前说说吗?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人都会犯错,这并不稀奇,作家林海音小时候就经常犯这样一个错迟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相信能带给你启发。二、细读探究,解疑品读师过渡:通过第一

14、课时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主要在讲一件什么事?(作者小时候因为迟到发生在她和父亲之间的一个小故事。)1细读解疑。 上节课我们提出了一些问题尚待解决,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文中找答案吧! (父亲为什么打我?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父亲是否爱我?(1)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思考以上问题。在阅读时可以做些批注。(2)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感悟,要求组长组织学习,并做好记录,推选出发言代表。教师巡视、引导、点拨。(3)全班交流。注意引导理解、讨论问题:父亲为什么要狠狠地打我?你从哪儿能读出父亲打得打得狠?(随机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的朗读。)打的动作:从‚抄起‛、‚倒转‛、‚一抡‛等词语可体会出父亲打得非常用力,打得狠。 打的声音:‚咻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