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轨道车行车事故应急预案.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9394849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3.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轨道车行车事故应急预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2年轨道车行车事故应急预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2年轨道车行车事故应急预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2年轨道车行车事故应急预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2年轨道车行车事故应急预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轨道车行车事故应急预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轨道车行车事故应急预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都轨道交通10号线二期工程轨道标轨道车行车事故应急预案编制: 审核: 审批: 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轨道交通10号线二期工程轨道标二一八年五月成都轨道交通10号线二期工程轨道标轨道车行车事故应急预案为了保证工期内顺利完工,确保工程运输的质量,提高工程运输的应急能力特制定此办法。一旦出现事故,应急领导小组要第一时间集结,各部门要听从指挥,积极配合。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现场指挥抢救,使用任何手段或办法把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阻止连环事故的发生。一、实施范围新线运输过程中,由于轨道车车辆故障、轨道车等动力在挂运及运输途中发生脱线、区间(施工)列车发生冲突、轨道车车辆燃轴及火灾、线路病害影响行车、不可

2、抗拒外力影响行车等原因造成列车非正常占用区间线路,影响新线行车、对外造成不良影响以及经济损失的突发事件。二、领导组织机构及职责1、成立突发事件处理领导小组组长: 代 疆副组长:张同喜、谭正庭组 员:王志宏、杨恩德、张红军、蔡庄雨、吉钊、肖新幸、夏周彦、卜荣华、任南南2、领导小组职责组长是总指挥,负责全面救援方案的制定和救援工作的领导工作;负责救援方案的实施。副组长协助组长制定救援方案和实施救援工作,是救援工作的直接、实地指挥者。组员负责配合上述人员准备救援设备的挂运及恢复线路所须材料的运输,并负责事故轨道车、车辆修复联系工作。人员因工作原因缺员时,由组长(副组长)制定专人负责其工作。三、事故救

3、援1、事故通报: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运转车长(无运转车长时为司机)立即报告调度,无法报告时,报告邻近车站值班员,调度(值班员)立即向项目领导汇报。报告事项如下:(1)发生时间(时、分);(2)发生地点(站名或区间里程);(3)列车车次、种类、动力型号、牵引辆数、吨位、计长、关系人姓名;(4)事故概况及原因;(5)人员伤亡情况、轨道车车辆和线路的损坏情况;(6)是否需要救援列车(携带起复设备)、救护车;(7)如发生列车火灾事故,调度还应通报消防部门。2、运转车长(乘务员)在上报情况后,按规定就地采取防溜措施,做好防护工作;同时应立即组织自救,如自救无效,应保护好现场,防止事态扩大。3、发布救援命令

4、:(1)调度室在接到请求救援的报告后,立即向项目领导汇报,发布救援小组出动的命令。命令应包括地点、救援内容、限速、事故现场联系人的姓名、手机号。 (2)救援列车在接到事故救援的调度命令后,应及时与事故现场联系人取得联系,确定需携带的救援起复机具,召集人员赶赴事故现场,并听从现场指挥人的指挥。4、救援列车的开行:(1)救援列车出动时,不办理行车闭塞手续,司机凭调度命令进入区间。司机接到救援命令后必须认真确认。命令不清、停车位置不明确,不准动车。 (2)救援列车必须严格按照调度命令的限速要求运行,推进运行进入区间时,必须指派行车胜任人员在列车的第一位司机侧显示调车信号。(3)救援列车进入封锁区间后

5、,在接近被救援列车2Km时,要严格控制速度,同时,使用对讲机或手机与现场联系人联系,或以在瞭望距离内能够随时停车的速度运行(最高速度不得超过5Kmh),在防护人员处停车,确认联系,并按要求进行作业。(4)救援轨道车与车辆连挂时,第一辆车的车钩、软管的摘挂由副司机负责,列车制动机的简略试验由运转车长负责。5、现场指挥:事故现场的指挥工作,坚持统一领导、单一指挥的原则。6、救援指挥的原则:(1)迅速将受伤人员送往医院救治。(2)防止事故的蔓延和扩大化。(3)尽快组织救援列车进入现场进行救援,救援方案由现场总指挥组长批准后进行作业时,由副组长单一指挥。任何人无权擅自更改救援方案和指挥救援起复作业,不

6、准以任何借口阻碍救援工作。(4)救援方案批准后,参加事故救援工作的部门和人员,按照任务要求,明确分工,并迅速组织起复作业。(5)事故调查不得中断救援工作。(6)联劳协作、平行作业、交叉作业、争分夺秒。7、救援方案实施:(1)救援方案由总指挥在出动途中,依据掌握的事故现场信息,提出初步预案。(2)救援列车和人员到达现场后,由现场指挥人迅速查看事故现场,及时修订救援方案,向总指挥提出实施方案,经批准后迅速投入作业。(3)救援作业过程中,如遇特殊情况需要变更实施方案时,由现场指挥人向总指挥提出,经同意后实施。8、轨道车发生机故时,乘务员立即停车排查事故原因,采取应急措施及时处理,无法排除故障时,及时

7、请求救援,按照汇报制度上报调度室和相关领导,及时请求救援。9、轨道车车辆发生燃轴时,司机应常用制动停车,采取冷处理,确认轮轴状态,严控速度(可以随时停车)运行至临近车站,并及时上报调度室和相关领导,组织人员排查;确认无法运行时,将事故详情汇报调度室和相关领导,按照救援方案执行。10、轨道车车辆发生火灾时,应立即停车,按照火源的性质采取正确的方式灭火,事态严重无法控制时,应立即请求地方消防支援,防止事故扩大化。事故详情按照要求上报调度室和相关领导。11、列车冲突、脱线时,运转车长将情况报告调度室和相关领导,并做好轨道车车辆的防溜和防护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化,并按照救援小组下达的救援预案执行相关救援

8、工作。12、发现因不可抗拒力量造成线路损坏或因线路病害导致无法正常行车时,运转车长按照汇报制度报告调度室和相关领导,同时指挥列车停在安全地带,做好车辆的防溜和防护措施,按照救援小组的指示参加救援工作。13、运输过程中发现货物装载加固异常时,采取常用制动停车后,运转车长向调度室和相关领导汇报后,会同押运人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加固,确认加固良好后,以随时可以停车的速度停靠前方站;如影响行车安全,确认无法继续行车时,做好列车的防溜防护措施,等待救援人员实施救援后继续运行。四、应急设备配置及管理1、通讯设备:(1)每台动力必须配有无线通讯设备(对讲机),并保证状况良好。(2)凡在区间运行、作业的动力必须

9、配备行车专用手机一部,或指定专人,负责紧急状态下与调度室的汇报、联系。(3)通讯设备的保管、维护、使用:对讲机由运输作业当班人员管理,负责对电池充电,确保每次列车均有备用电池充电良好。专用手机指定专人管理,在当班过程中全程开机,确保联系畅通。2、其它设备及用品(1)照明设备:乘务员配备手电筒一把,其他行车人员配备强光灯一把,用于行车轨道车检查及照明等。(2)防护用品:按技规、行规要求配置。五、应急物资储备序号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存放地点备注1发电机台1料库2人字型复轨器普通型对13人字型复轨器98型对14螺旋顶32t台5油顶50t台6油顶32t台7手拉葫芦5t台8手拉葫芦2t台9撬棍(长短)根各1

10、010大锤10磅把11剁斧把12尖镐把13枕木头1200mm根30两端捆扎铁丝14枕木头800mm根3015铁鞋对216鱼尾板块3017垫木块300x200块3018铁垫板块2019杂木板10cm、5cmm30.520铁丝8#Kg5021铁锹把422道尺把123压机台4六、突发事件的处理及决策制度1、遇突发事件,现场可以处理好,能够继续运行时,司机和运转车长商量后,撤除防护措施,简略试验后,继续运行。但同时必须向调度室领导汇报,并做好事件记录。2、已请求救援,在救援轨道车未派出前,故障排除,可以继续运行时,必须及时调度室报告,请求取消救援。得到调度员同意后,方可撤除防溜措施和防护,简略试验后继

11、续运行,并做好事件记录。3、在已请求救援,故障不能排除时,现场人员必须做好安全防护,保护好现场。同时,调度室接到汇报后,立即通知项目部领导和有关部门,各部门接到事故通报后立即按职责启动应急措施;同时应急预案相关组员在十分钟内整装待发,按照指挥人的指令赶赴事故现场。4、到达事故现场后,首先对事故分头进行简单调查,拍取照片或录象,召开现场碰头会,制定救援初步方案。另一方面安质部对事故进行全面调查。5、救援过程中先组织轨道车将事故轨道车车辆分离,一方面拓宽救援工作面,另一方面防止事故扩大。6、事故救援是压倒一切、争分夺秒的政治、经济任务,救援中所须的物资、设备必须保证供应。应急储备不够时,物资部门应

12、进一切努力就近采购,运输车辆一切为此让路。救援工作争分夺秒、劳动强度大,所有参与人员,其生活问题由后勤部门全面负责,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7、救援中的通讯问题事故救援中指挥部所有人员不论是否是抢修组的或一般工作人员全部处于临战状态,所有工作电话和私人通讯工具必须全天候开通,确保信息畅通,反应灵敏,使抢修工作顺利进行。七、分析及总结制度1、安质部门组织勘察现场,进行事故调查。查明事故原因,做好取证和详细记录,及时向领导汇报,各部门必须主动配合事故调查。2、在进行事故勘察和调查处理时,按照铁路行车事故处理规则规定执行。3、提出和上报事故分析报告、责任判定和处理意见。4、组织事故调查分析会和参加事故救援总结分析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