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分数和假分数.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9384218 上传时间:2023-01-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真分数和假分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真分数和假分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真分数和假分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真分数和假分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真分数和假分数.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案例内容:人教版小数教材第十册P6970,例1例2。课堂实录:一:课前谈话:师:本周一是3月15日,谁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日子吗?(生抢答: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你还知道关于“3.15”的哪些知识?(生1:打假! 生2:工商质检部门查处假药假货 生3:“315”的主题是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简单地说,是要提倡真实诚信,反对虚假欺诈。在生活中如此,在我们的学习中也更应如此。希望在这一节课的学习中,同学们能扎扎实实地学到最真的道理。(板书:真和假)评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用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导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这一片断更能适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2、,体现了数学教学不仅仅是教单纯的数学,更有育人的道理。二、游戏:1、抢答游戏。师:在学习新课之前同学们有没有兴趣一起来玩游戏呢?那就是抢答,看谁能以最快的速度说出正确的答案。2、涂色游戏。师:看来同学们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得真不错,为了奖励你们我们再来玩一个涂色的游戏怎么样啊?黑板出示已准备好的圆片,让学生根据所示的分数在圆片上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看谁涂得既快、漂亮又准确。涂完以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评析:以竞赛的形式出现,既可以促进学生的竞争性,又能活跃氛围。三、合作研究。1、发现问题: 师:刚才的同学表现得非常机智也非常的勇敢。现在我们睁大眼睛仔细观察这些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你发现了什么?根据

3、你们的发现,给这些分数分分类,看同学们给它们分成几类,以两个同学为小组互相讨论,把你们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开始。(引导学生的回答:分子小于分母 分子大于分母 分子和分母相等 )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相应分数: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类型的分数,探索它们的奥秘。2、选择问题:师:(手指上三种类型)在教学中,把分子大于分母的分数与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归为一类。这样,6个分数其实被分成了两类。 3、探究问题: 投影出示研究主要方面:这类分数有什么共同点?这类分数与1相比,谁大谁小?这类分数的名称是什么?(提示:可查阅教学书P69) 师巡视,参与探究。分组汇报,总结出真、假分数的概念及特征。(把课题

4、板书完整:在“真”、“假”后填写“分数”、“分数”,并在相应的分数后面写上1、1、 1 )4、解决问题(1)、除了 以上的这些真分数和假分数你还能举几个真分数和假分数吗?同桌互相说说看。然后指名回答 (2)、 辨析:/8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6、师小结:同学们刚才都开动了脑筋,通过合作研究出了什么是真分数,什么是假分数及它们的特征。 评析:以发现问题、选择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为思路,带领学生走入研究性学习之门,在不经意之中,学生就能学到研究的方法,知道“什么是研究”、“怎样去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并能充分采用自学探究、小组合作的形式,使人人有所得,个个有收获。四、反馈练习。1、

5、用卡片形式出示做一做第1题2、判断: 真分数都比1小。( ) 假分数就是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 ) 2/7的分数单位是1/7,2/7再加上4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假分数。( ) 4除5的商用分数表示是4/5。( )1、填空: 分母是6的真分数有( )个,其中最大的是( ); 分母是6的假分数有( )个,其中最小的是( )。五、阅读:(投影出示)真分数和假分数的产生。师: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到图书馆或上网查询更详细的知识。评析:课内延伸至课外,既可拓宽知识面,又能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六、总结: 你有什么感想和收获? 你能结合生活实际,用真分数或假分数说一句话吗?七、布置作业:1、课堂作

6、业(略)2、课外作业:小组合作,以本节课所学知识为主,为下节课设计一组复习题。评析:课外作业的设计,是本课教学的浓缩和升华。这里,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动手、动口、动脑的平台,体现了自主学习,自主设计的目的,是反馈,更是下一节课的准备!课后反思:新课程标准全新地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研究性学习作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学习方式愈来愈受到重视。在设计“真分数和假分数”这一课时,我力图把研究带入学习之中,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研究,在研究中学到知识、发展能力。反思本课教学,有三点启示:其一,研究要有物。在选择可供研究的内容时,应当根据儿童的年龄心理特征,尽量

7、选择直观、形象的材料,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避免使学生空想纯理论的东西,研究无物,言之无物。其二,要有实践空间。一幅好的水墨画,必须留有一定的空白。同理,在研究中,一定要给学生留下充分的实践空间。理论来源于实践并高于实践,但最终仍将为实践所检验。再直观、形象的材料也只是材料,并不是学生的知识能力,学生只有亲历动手、动口、动脑过程,才能提出属于自己的发现、假设、问题,才能充分验证、得出结论,“解决而后迁移”的目的才终将达成。其三,研究要有分工。小学生的能力毕竟有限,若一个孩子负责一项研究的全过程,似乎勉为其难。若教师能及时组织学生分组后再分工合作,则集众人之力可大成研究易成,团队精神易存!疑惑之处研究中分组的方式,是按座位分组,按兴趣、爱好分组,还是按学习能力强弱搭配分组?这几种分组方式各有优缺点,在研究性学习中,采用其中任一种分组方式,长期下去,对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以及个性心理的形成有无不良影响,仍需进一步探讨。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是大势所趋,我们在小数新课标理念指引下,继续在一线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必将找到一条更利于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的数学教学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