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督导论文.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9373024 上传时间:2023-10-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督导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育督导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育督导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育督导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育督导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督导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督导论文.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参评类型:优秀教育督导论文评选题目:校园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作者:陈丽珠单位:南安市省新中心小学(校本部)电话:86235288校园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当前,我们国家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谐社会最终由许多和谐的基层单位组成,和谐校园就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关键是要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是以校园地理为环境,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组成的校园人为主体,以群体价值观念为核心的一种亚文化,它既反映文化的一般性,又有自己的特殊性。许多教育家和心理学家都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很早就提醒人们所说的: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具

2、有规章制度所不可替代的影响。环境对于青少年成长的影响不可忽视。心理学家斯腾伯格认为:学生认知的发展是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发生的,与该学生所处的外部文化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还有我们耳详熟知的孟母三迁的故事也告诉我们一个没有文化的母亲都十分重视环境对子女成长的影响。下面就如何在建设校园文化方面突出学校的活动育人特色,为构建和谐校园打下坚实的基础谈一些浅见。1、营造丰富多彩的特长教育氛围成立各种团队,是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活动育人的一个重要方面。成立各种团队是学生自身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更是学校培养学生成长的重要载体。学校要充分认识到利用各种团队教育学生、培养学生有着重要意义之后,学

3、校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优势,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兴趣小组活动。如舞蹈队,合唱团,篮球队,田径队,乒乓球队,绘画组,航模组,科技组,书法组,美术组,刺绣组、计算机绘画组、网页制作组,电脑绘画组等等。陶行知先生在1919年7月,新教育演讲中指出:“教育的作用,是使人天天改造,天天进步,天天往好的路上走。”学校各种团队就成了学生自我意识的摇篮,自主发展的舞台,自我教育的阵地。各种团队在激发学生的“自主潜能”,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方面就能发挥有效作用,发掘了学生的个人潜能,突出了学生的个人特长,为学生的自主发展营造了环境。使学生对自身潜能的开发充满兴趣,对自身的发展充满了信心。成立各种团队之后,我们就会发

4、现过去我们在强调教育功能和途径时,比较注重“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而对“文化育人”“环境育人”则不太重视,其实学生正确的人生观的树立,高尚道德人格的养成,健康审美趣味的提升,无不受到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可忽视活动环境氛围的营造,不可忽视活动育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真正落实素质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缺乏环境育人、活动育人的学校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2、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活动是学生最喜欢的,最乐于参加的,活动也是教师实施教育学生的最有效途径,因此在活动中育人就有了充实的内涵和不可小视的意义。多年来我们小学就十分重视活动育人的功能。如:结合爱国主

5、义教育,开展学雷锋、扫墓、踏青、郊游、古诗词经典诵读等活动,利用“三八节”、“老人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等开展一列感恩教育活动,召开运动会、举办大合唱、诗朗诵、广播操、队列、篮球、讲故事、演讲等比赛活动,配合“知荣明辱”举行辩论会、劳动实践能力大比拼、班级板报、手抄报评比、走出校园,走上街头,走进社区宣传“八荣八耻”、“杜绝四乱”、慰问孤寡老人等活动,结合法律知识学习,举办报告会、读书会,开展我是小交警、我是小军人(当兵一日)、我是普通话推普员、小手拉大手,小小劝导员等活动,同时学校还带领学生积极参加区市级的献词、献花、鼓号队出队等活动。正因为活动的多花样、多层次、多内容,营

6、造了浓浓的育人氛围,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改善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交际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团结意识和成才意识,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审美创造能力的提高,增强了学生的自尊心和社会责任感,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正如陶行知老先生所说:环境和人格陶冶,很有密切关系。3、重视校本课程的开设,将活动引进课堂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现行课程政策,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的三级课程管理,以适应不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文化发展的需要。我所在的学校也十分重视校本课程的开设,制定了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将书法学习、绘画学习引进了课堂,还开设了大课间活动

7、课和中华经典诵读课。这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实践中提高,在充满快乐的体验中成长,从而促进个性发展。课程是教育的核心,它集中体现了教育的内在品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学习机会的过程,并使受教育者获得知识、参与活动、增加体验的过程。从课程的文化性中,人们才能真正理解教育的品质。将活动引进课堂,让老师从长期以来就课论课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从整个基础教育课程的视野去立体地审视课程的位置与价值,时刻关注课程学科价值与教育价值。让老师从静态中走出来,努力关注每个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动态变化,及时地调整预设中的目标,尤其要关注动态生成目标。让老师从小课堂的视野中走出来,把课程学习活动作为一个教学整

8、体来设计,让校本课程成为更具有挑战性、能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途径。育人模式受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支配,将活动引进课堂,直接影响着学生身心的成长和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影响学生终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4、利用校园网络资源,拓展德育新天地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网络正以其神奇的速度介入世人的生活,也闯入了我们的校园,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那么,如何让网络成为积极向上的主流教育资源,是我们小学教育工作者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教育和引导,而不是一味的勒令禁止。因此,我们通过上网指导和训练,为同学撩起网络这层“神秘的面纱”,让孩子了解更加广阔的领域

9、和空间,满足他们对网络的好奇和对知识的渴求,让学生懂得上网不仅仅是“聊天、游戏”和“交友”,还可以阅读、欣赏、创作和学习。通过加强上网指导和训练,使网络这块德育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一是学生的道德判断力不断增强,学会了如何正确识别是非、真假、美丑;二是学生的欣赏品位进一步提高,积极主动地吸纳那些对自己身心发展有利的信息;三是学生的法律知识和网络责任感得到强化;四是学生的道德意志力明显增强,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诱惑,自觉规范网上行为。校园文化依托学校这个载体来反映和传播各种文化现象,通过一定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使生活在其中的每个成员都有意无意地在思想观念、心理因素、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等方面与现实文化产生认同,从而实现对人的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一条重要途径,它将通过一定的文化教育氛围和精神环境,使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学生在思想观念、心理素质、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与既定文化发生认同,从而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因而从某种意义说,学生的素质提高了,定能为构建和谐校园乃至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