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抗震与改造加固1.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9363863 上传时间:2023-08-1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2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构抗震与改造加固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结构抗震与改造加固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结构抗震与改造加固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结构抗震与改造加固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结构抗震与改造加固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结构抗震与改造加固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构抗震与改造加固1.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结构抗震与改造加固v 增大截面加固法增大截面法是采用与原构件同种材料(钢筋混凝土)来增大原混凝土结构构件截面面积,达到提高承载力的一种加固方法。由于它具有工艺简单、施工经验丰富、受力可靠、加固费用经济等优点,很容易为人们所接受;但它的固有特点,如湿作业工作量大、养护期长、占用建筑空间较多等,也使得其应用受到限制。本方法适用于钢筋混凝土受弯、受压构件的加固。采用本方法加固时,被加固构件按现场检测结构确定的原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0,否则应采用置换混凝土法进行加固。1设计依据1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2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

2、JGJ116-98;3原结构竣工图或施工图及施工资料、必须的检测报告或新增荷载资料。2施工步骤基层混凝土凿毛种植(焊接)钢筋连接支设构件模板隐蔽工程检查浇水湿润新老砼接合面涂刷界面剂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养护拆模外粉刷保护。3工程实例a世遗会主会场中餐厅后辅房加固(建筑功能改变) (a) (d) (e)b.某广场柱截面加大(建筑功能改变)混凝土界面剂主要技术性能指标性能未处理经凿毛处理界面剂处理混凝土-水泥砂浆拉伸强度(Mpa)0.50.981.34混凝土-水泥砂浆剪切强度(Mpa)0.340.971.48混凝土-旧混凝土剪切强度(Mpa)1.62.04注意事项(1)加固前,应对原构件混凝土存在的缺

3、陷清理至密实部位,被包混凝土梁、柱棱角应打掉,出除浮渣、尘土并冲洗干净。浇筑前应刷界面剂处理;(2)对原有和新设受力钢筋应进行除锈处理;在与原受力钢筋施焊前应采取卸荷或支顶措施,并应逐根分区分段分层进行焊接;(3)梁的新增纵向受力钢筋,其两端应可靠锚固;柱的新增纵向受力钢筋的下端应伸入基础并应满足锚固要求;上端应穿过楼板与上层柱脚连接或在屋面板处封顶毛骨;(4)模板搭设、钢筋安置以及新混凝土的浇注和养护,应符合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要求;(5)新增混凝土层的最小厚度,板不应小于40mm;梁、柱采用人工浇注时,不应小于60mm,采用喷射混凝土施工时,不应小于50m

4、m;(6)加固用的钢筋,应采用热轧钢筋。板的受力钢筋直径不应小于8mm;梁的受力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柱的受力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4mm;(7)新增受力钢筋与原受力钢筋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0mm,并应采用短筋或箍筋与原钢筋焊接。当受构造条件限制必须采用植筋方式埋设U形箍时,应采用锚固专用胶种植;不得采用自行配制的环氧树脂砂浆或其他水泥砂浆;(8)加固混凝土用的石子宜采用坚硬耐久的卵石或碎石,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0mm。v 外加预应力加固外加预应力加固法是通过对钢筋混凝土梁、板、柱或桁架构件反向应力应变方向施加预应力荷载,以抵消或降低构件内部由已承担荷载产生的应力应变,增强构件承载能力的一种加固方

5、法。本加固方法适用于原构件截面偏小或需要增加其使用荷载;处于高应力、应变状态,且难以直接卸除其结构上的荷载或需要改善其使用性能的梁、板、柱或桁架等构件的加固。1设计依据1、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2、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116-98;3、原结构竣工图或施工图及施工资料、必需的检测报告和新增荷载资料;2设计要求采用外加预应力加固混凝土结构时,应根据被加固构件的受力性质、构造特点和现场条件,选择适合的预应力方法:(1)对正截面受弯承载力不足的梁、板构件,可采用预应力水平拉杆进行加固;正截面和斜截面均需加固的梁式构件,可采用下

6、撑式预应力拉杆进行加固;若工程需要,且构造条件许可,也可同时采用水平拉杆和下撑式拉杆。(2)对受压承载力不足的轴心受压柱、小偏心受压柱以及弯矩变号的大偏心受压柱,可采用双侧预应力拉杆进行加固;若弯矩不变号,可采用单侧预应力拉杆进行加固;(3)对桁架中承载力不足的轴心和偏心受拉构件,可采用预应力拉杆进行加固;对受拉钢筋配置不足的大偏心受压柱,也可以采用预应力拉杆进行加固;3工程实例a.东方苑某幢柱外预应力加固(混凝土施工质量缺陷)插图4注意事项(1)采用预应力拉杆进行加固时,其构造设计应考虑施工采用的张拉方法。当采用机张法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及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

7、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规定进行设计;当采用横向张拉法时,应满足下列规定:a 采用预应力水平拉杆或下撑式拉杆加固梁,且加固的张拉力在150KN以下时,可用两根直径为1230mm的HPB235级钢筋;若加固的预应力较大,应用HRB335级筋。当加固梁的截面高度大于600mm时,应用型钢拉杆。b 采用预应力拉杆加固桁架时,可用HRB335钢筋、HRB400钢筋、精轧螺纹钢筋、碳素钢丝或钢绞线等高强度钢材。预应力水平拉杆或预应力下撑式拉杆中部的水平段距被加固梁或桁架下缘的净空宜为3080mm。c 预应力下撑式拉杆的斜段宜紧贴在被加固梁的梁肋两旁;在被加固梁下应设厚度不大于10mm的钢垫板,其宽度宜

8、与被加固梁宽相等,其梁跨度方向的长度不应小于板厚的5倍;钢垫板下应设直径不小于20mm的钢筋棒,其长度不应小于被加固梁宽加2被拉杆直径再加40mm;钢垫板宜采用结构胶固定位置,钢筋棒可采用点焊固定位置。d 预应力拉杆端部的锚固构造:(a) 被加固构件端部有传力预埋件可利用时,可将预应力拉杆与传力预埋件焊接,通过焊缝传力。(b) 当无传力预埋件时,宜焊制专门的钢套,套在混凝土构件上与拉杆焊接。钢套箍可用型钢焊成,也可用钢板加焊加劲肋。钢套箍与混凝土构件间的空隙,应用细石混凝土填塞。钢套箍对构件混凝土的局部受压承载力应经验算合格。e 横向张拉应采用工具式拉紧螺杆。拉紧螺杆的直径应按张拉力的大小计算

9、确定,但不应小于16mm,其螺帽的高度不得小于螺杆直径的1.5倍。(2)采用预应力撑杆进行加固时,其构造设计应遵守下列规定:a 预应力撑杆用的角钢,其截面不应小于50mm50mm5mm;压杆肢的两根角钢用缀板连接形成槽形的截面;也可用单根槽钢作压杆肢。板的厚度不得小于6mm,宽度不得小于80mm,其长度应按角钢与被加固柱之间的空隙大小确定。相邻缀板间的距离应保证单个角钢的长细比不大于40。b 压杆肢末端的传力构造,应采用焊在压杆肢上的顶板与承压角钢顶紧,通过抵承传力。承压角钢嵌入被加固柱的柱身混凝土或柱头混凝土内不应少于25mm。传力顶板宜用厚度不小于16mm的钢板,其与角钢肢焊接的面板及承压

10、角钢抵承的面均应刨平。承压角钢截面不得小于100mm75mm12mm。c 当预应力撑杆采用螺栓横向拉紧的施工方法时,双侧加固的撑杆,其两个压杆肢的中部应向外弯折,并应在弯折处采用工具式拉紧螺杆建立预应力并复位。单侧加固的撑杆只有一个压杆肢,仍应在中点处弯折,并应采用工具式拉紧螺杆进行横向张拉与复位。d 压杆肢的弯折与复位应符合下列规定:弯折压杆肢前,应在角钢的侧立肢上切出三角形缺口。缺口背面,应补焊钢板加强。弯折压杆肢的复位应采用工具式拉紧螺杆,其直径应按张拉力的大小计算确定,但不应小于16mm,其螺帽高度不应小于螺杆直径的1.5倍。v 粘贴碳纤维加固法碳纤维是以纤维为增强材料、合成树脂为基料

11、复合而成的一种加固工程材料,加固构件受力时各种材料能够形成新的统一体而协同工作,即可充分利用表层纤维的高强特征,又可充分利用原混凝土结构的刚度和强度。对于钢筋混凝土梁、板、柱、壳结构,表面粘贴加固后,结构承载能力较原结构有较大幅度提高(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提高的幅度不应超过40%)。本方法适用于钢筋混凝土受弯、受拉、轴心受压、大偏心受压构件的加固;本方法不适用于素混凝土构件,包括纵向受力钢筋配筋率低于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规定的最小配筋率的构件加固。不推荐用于小偏心受压构件的加固。被加固构件其现场实测砼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15,且砼表面的正拉粘结强度不得低于1.5M

12、pa。1.设计依据1.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2.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116-98;3.原结构竣工图或施工图及施工资料、必需的检测报告或新增荷载资料。2.施工步骤基层处理用整平胶料找平卸载(活载)粘结剂的配置涂刷底层树脂涂刷粘结树脂粘贴碳纤维布粘贴剂固化(卸支撑检验)表面防护(钢丝网外粉刷保护)。3.工程实例a、张家港暨阳湖生态展示馆框架梁加固(建筑功能改变)b、园区科技园框架梁加固(建筑功能改变)c、苏苑饭店局部梁加固(建筑功能改变)4.注意事项(1)粘贴施工前应凿除松散、表面已碳化的混凝土,粘贴面不平处采用高标号改性

13、砂浆修补平整,并应在找平材料完全干燥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混凝土表面应清理干净并保持干燥;(2)多层粘贴时(对预成型板,不宜超过2层,对湿法铺层的纤维布不宜超过4层),应在最后一层碳纤维布的表面均匀涂抹浸渍树脂;(3)施工安全和注意事项:a、碳纤维片材为导电材料,施工碳纤维片材时应远离电气设备和电源,或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b、施工过程中应避免碳纤维片材弯折;c、碳纤维片材配套树脂的原料应密封储存,远离火源,避免阳光直接照射;d、树脂的配制和使用场所应保持通风良好;e、现场施工人员应采取相应的劳动保护措施;f、工作场所应配备必要的灭火器以备救护;(4)碳纤维粘贴位置偏差不应大于10mm,总有效粘

14、贴面积不应低于95%;(5)碳纤维布应沿受力方向的搭接长度不应大于200mm。当采用多条或多层碳纤维布加固时,各条或各层碳纤维布的搭接位置应相互错开200mm以上;(6)碳纤维加固混凝土构件时,如遇构件直角部位应将其打磨成圆角(其中:梁r20mm,柱r25mm);(7)为保证加固构件的耐久性,所有粘贴碳纤维加固的构件表面应采用M15抗裂砂浆粉刷,厚度不小于25mm;当被加固构件有防火要求时,应按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50016规定执行。一般做法是采用厚度不小于30mm,直径为1.5-2mm钢丝网水泥砂浆粉刷。(8)用粘帖碳纤维加固法加固的构件及相应部位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几点:a、不得撕扯

15、粘贴面,不得用锐器重击粘贴表面;b、严禁在加固部位打孔、开设洞口,不得对结构进行破坏性扰动;c、严禁在粘贴部位施焊或高温作业,以免胶层碳化而失效。(9)采用纤维复合材加固时,应采用措施卸除或大部分卸除作用在结构上的活荷载。(10)采用本方法加固的混凝土构件,其长期使用的环境温度不应高于60;处于特殊环境(如高温、高湿、介质侵蚀、放射等)的混凝土结构采用本方法加固时,除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外,尚应采用耐环境因素作用的胶粘剂,并按专门的工艺要求进行粘贴。v 粘贴钢板加固法粘钢加固技术,是采用具有良好性能的建筑结构胶,把钢板与混凝土牢固地粘结,并能有效地传递应力形成整体来联合工作,从而提高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承载能力和构件刚度(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提高幅度不应超过40%)。本方法适用于钢筋混凝土受弯、受拉、大偏心受压构件的加固;本方法不适用于素混凝土构件,包括纵向受力钢筋配筋低于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规定的最小配筋率的构件加固。被加固构件其现场实测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15,且混凝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