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钱理群讲散文家鲁迅.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9362328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听钱理群讲散文家鲁迅.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听钱理群讲散文家鲁迅.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听钱理群讲散文家鲁迅.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听钱理群讲散文家鲁迅.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听钱理群讲散文家鲁迅.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听钱理群讲散文家鲁迅.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听钱理群讲散文家鲁迅雨,点在脸上,虫子一样地爬着。风,刮得紧,呼呼地喊,一片又一片的树叶经不起它的吼,在地上打起滚来。就在这个时候,我走进了“中国当代散文创作与发展研讨会”的大课堂,体验到了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给我的丝丝的温暖。 钱理群,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学者、文学理论家,鲁迅、周作人研究专家。他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与教学。他不仅会写、会研、还会讲。他出过很多有分量的书籍。虽然他的年纪偏大,但讲起课来,许多年轻人还逊色于他的精神。他的话如磁铁,很快就可吸进你灵魂的深处。 “作为散文家的鲁迅”,是他演讲的主题。我一听到讲鲁迅散文,心一颤,暗喜:“太好了,早就想听听大家谈鲁迅

2、散文的声音,这次居然碰上。”不瞒着讲,鲁迅的散文,在我上中学的时候,不“感冒”,觉得他的语言,别扭,读他的东西,咬口咬嘴的,读不懂。后来,读多了,读出了味道,读出了调子,它就像我喜欢自己的眼镜一样,不得随意丢掉。我对他的散文曾研究过,是浅的那种,一直处于朦胧感觉,但总感到鲁迅的笔像刀,锋利的刀,那东西不是写出来,是雕出来的,是刻出来的。无疑,他那激励的文笔和深刻的思想,赢得了人们的热爱和尊重。钱教授给我们讲鲁迅的散文,他的脸上,微笑不露,他那严谨治学的态度,不得不使我们凝神专注,生怕走落每一句话语。 四个不同的观察角度,钱教授提供了,他是分四辑展开来讲鲁迅的散文。我们最先听到的是鲁迅的闲话散文

3、。他说鲁迅闲天的范围并不小:谈旱灾,谈三寸怪人干,谈洋米,谈裸腿,也谈古文,谈白话,谈大众语。从钱教授引导中,我们感受到了鲁迅在不经意闲谈中的思想与情感的深邃:在“爱”(父子之爱,师生之爱,朋友之间的爱,“下等人”的爱,自然生命的爱)的呼唤的同时,更有对“死”的逼视,可以说,这是一个个人间乃至宇宙的“至爱者”(保姆,父亲,朋友,革命者以及小动物)被“死亡所捕获”的故事,慈爱的背后,有着说不出的生命的悲怆感。他说鲁迅的闲谈,看似并无边际,即所谓“任心”而谈,但心有所系,就有一个潜在的共同话题:关于“爱”与“死”的体验与思考。由此,焕发“慈爱”与“悲怜”情怀互为表里,就构成鲁迅这类闲话的特殊韵味。

4、尽管是闲谈,但鲁迅仍不避自己的现实关怀与思想的锋芒。这本也是“谈闲天”的特点:普通民众,即使是“乡下人”,在谈天说地时,也会慷慨激昂地议论时政。从鲁迅的狗、猫、鼠、无常诸篇里,可读到鲁迅对知识界的“正人君子”的“偏侧一掷”,而二十四孝图里,更有这样的震天怒吼:“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对白话、妨害白话者,即使人死了真有灵魂,因这最恶的心,应该坠入地狱,也绝不改悔,总要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这样的凄厉、怨愤,使鲁迅的慈爱与悲怆更显丰厚,足见风骨。听钱教授这样一讲,大家油然生起鲁迅的闲谈散文中的硬气,更得到了一种极大的思想与审美的享受。 钱教授讲完鲁

5、迅的闲话散文后,站站身子,加重语气说:“我们看鲁迅的散文,不能在“百草园”的朝花夕拾里留连太久,还是到钻进鲁迅的“另一个园子”的野草丛中转一转吧。” 转进野草中,除见到鲁迅那共同交流的“谈闲天”外,还有另一种“自言自语”境地: “只有陶老头子,天天独自坐着。因为他一世没有进过城,见识有限,无天可谈。而且眼花耳聋,问七问八,说三话四,很有点讨厌,所以没人理他”。 “他却时常闭着眼,自己说些什么。仔细听去,虽然昏话多,偶然之间,却也有几句略有意思的段落的”。 “夜深了,乘凉的都算了。我回家点上灯,还不想睡,便将听得的话写了下来,再看一回,却毫无意思了”。 “其实陶老头子这等人,那里会真有好话呢,不

6、过既然写了,姑且留下罢了。留下又怎样呢?这是连我也答复不来”。 围绕这小小的片段,酝酿,大家知道这是不能进入公共谈话空间,或者说是被其在外的孤独者的“自言自语”,但值得注意的是作者价值评价的游移。先是否定:“没人理他”;又肯定:“也有几句略有意思”;再否定:“又毫无意思了”;又肯定:“姑且留下”;再否定:“留下又怎样呢?”这样的自言自语以及对其价值的反复质疑,都具有鲁迅个人特色,显示出鲁迅的写作方式与言说方式。钱教授说,有了自言自语这样的文本,以及时隔六、七年以后写出的野草,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自言自语是野草的草稿:不仅在写作思路上与写法上有前后一贯性,而且有些篇章是可以对读的,如自言自语里的

7、火的冰、我的兄弟与野草的死火、风筝。自言自语里还有一篇我的父亲,也与朝花夕拾的父亲的病对读,对于这些文章,钱教授叮嘱我们有空了,一定要翻一翻,读一读。钱教授认为这是与朝花夕拾的“谈闲天”完全不同的另一种言说环境、言说方式,不仅鲁迅主体呈现出另一种状态,与我们读者也存在着另一种关系。 到野草中转一圈后,钱教授引我们到野草、朝花夕拾之外游了一趟,也就是走进了鲁迅的杂文。他说,鲁迅的这些散文称为“夜记”,是鲁迅自己本着这样的计划:“将偶然的感情,在灯下记出,画为一集”。在“夜记”这一命名本身,则提供了更具体、更形象的写作情境。在编入鲁迅的散文中,就有好几篇是直接写到“夜”或以“灯”为题的,如灯下暖笼

8、、怎么写、夜颂、秋夜记游等,完全可以从阅读这几篇入手,进入夜记的文学世界。 从“夜”的意象,在鲁迅“夜记”写作中,萧红对此有细腻而真切的描述: “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是一点声音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到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 “有时许先生醒了,看着玻璃窗白萨萨的了,灯光也不显得怎样亮了,鲁迅先生的背影不像夜里那样黑大。鲁迅先生的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在那里”。 “夜”对鲁迅更意味着一种心境、生存状态以及一种写作状态。在标明是夜记之一的怎么写里,有这样一段表述: “夜九时后,一切星散,一所很大的洋楼里,除我以外,没有别人。我沉静下去了。寂静浓到如酒,令人微醺。望后窗外耸立的

9、乱山中许多白点,是丛冢;一粒深黄色火,是南普陀寺的琉璃灯。前面则海天微茫,黑絮一般的夜色简直似乎要扑到心坎里。我靠近了石栏远眺,听得自己的心音,四远还仿佛有无量悲哀,苦恼,零落,死灭,都杂入这寂静中,使它变成药酒,加色,加味,加香。这时,我曾经想要写,但是不能写,无从写。这也是我所谓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这“黑絮一般的夜色简直似乎要扑到心坎里”的感觉,正是典型的“夜”的感觉,这是独自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面对外部的大千世界,就“想到一切”:“世界怎样”、“人类怎样”、“心事浩茫连广宇”,“我”因此而获得了真正的博大与丰富:在“沉默”中,我感到了“充实”。

10、于是就产生了“想要写”的欲望与冲动,但立刻感到“不能写,无从写”的困惑;不仅是外在环境的限制,也包括自身对写作意义的疑惑:“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听到这里,我想到了鲁迅文字里的空与实,无与有,言与不言,展现的是一个无限丰富却又充满困惑的灵魂。 处在邻乡之中,在民间话语空间里,“任心闲谈”的鲁迅;远离人群,“钻入草莽”,拷问自我,“自言自语”的鲁迅;以及“自在暗中,看一切暗”,对社会作冷静观察,不断发出清醒的批判的“恶声”的鲁迅。那么,置于公共场合的鲁迅,又是怎样的的姿态、心境,将如何言说呢?于是,钱教授带我们欣赏鲁迅的演说词。他说,鲁迅的演讲与他的讲课风格大体一致。鲁迅上课的神态,看不出

11、有什么奇特,既不威严,也不慈和。说起话来,声音平缓,既不抑扬顿挫,也不慷慨激昂的音调,他那拿着粉笔和讲义的两手,从来没有表情的姿势帮助他的语言。他讲的是普通话,是带着浓厚的绍兴方言色彩的口头语,他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地吐字,是那么安祥,那么苍劲。他的脸上,老是那样冷静,薄薄的肌肉,完全是凝定的。然而,教室里却突然爆发笑声了,他的每句极平常的话,几乎都被迫停了下来,中断下来。每个听者的眼里,赤裸裸地显示出了美与丑,善与恶,真实与虚伪,光明与黑暗,过去与未来。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的讲述,却仿佛听到全人类的灵魂的历史,每一件事态的甚至人心重重叠叠的外套都给他连根撕掉了。鲁迅在演讲中,更警惕演讲可能存在的

12、陷阱。他在文艺与政治的歧途里特别指出,“刚才我来演讲,大家一阵子拍手”,“那拍手是最危险的东西,拍了手或者使我自以为伟大不再前了,所以还是不拍手的好”。鲁迅居然忽视听众的“拍手”为“危险”,这样的敏感很特殊,却有着深刻的意义。钱教授说,这也是实在的,人,生活在社会上,穿上衣服遮着都是一样,一旦揭掉这层遮着东西,露出的灵魂,就完全变了。说到这,大家进入了沉思。 这时,钱教授加重语气地说:“对鲁迅散文的阅读与欣赏,如果能归结于这样的享受,这是很美好的”。钱教授还补充一句:“现在有人说散文小了,其实不是散文小了,而是人小了。” 课快结束时,课堂顿时活跃起来,钱教授要求大家提问,进行现场解惑、质疑,大家提的问题大多是关于鲁迅的话题,我也跑上讲台,给钱教授递上写有“巴金作为鲁迅的学生,为什么在后来的日子里,有巴金说鲁迅不是的言说?”的小纸条。一串串的问题,钱教授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进行了正确地解答,大家陷在心里很久的疑云,消散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