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级上册物理基本知识点.docx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9362231 上传时间:2022-09-1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级上册物理基本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八级上册物理基本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八级上册物理基本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八级上册物理基本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八级上册物理基本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级上册物理基本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级上册物理基本知识点.docx(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级上册物理基本知识点八年级上册物理根本知识点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根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 (h) 、分 (min) 。1h=60min1min=60s。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减少误差方法:屡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良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防止,误差不能消除,但应该尽量减少。二、运动的描述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适宜的参照物 ( 不能选被

2、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三、运动的快慢计算公式: v=其中: s路程米 (m);t 时间秒 (s);v 速度 米 / 秒(m/s)2、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 =总路程 / 总时间。四、测量平均速度1、停表的使用:第一次按下时,表针开始转动 ( 启动 ); 第二次按下时,表针停止

3、转动 ( 停止 ); 第三次按下时,表针弹回零点 ( 回表 ) 。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 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 s。2、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 固v液 v 气声音在 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m/s 合 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0m/s。二、声音的特性1、乐音是物体做规那么振动时发出的声音。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上下。用硬纸片

4、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的快音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调高。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 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 1s 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 / 秒又记作 Hz。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1)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5、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

5、判定 ; 高声大叫指响度 ; 高音歌唱家指音调。三、声的利用: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那么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 ; 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阻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3、人们用分贝 (dB) 来划分声音等级 ; 听觉下限 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70dB; 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50dB。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

6、耳处减弱。一、温度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2、单位: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 )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0 度,沸水的温度为 100 度,它们之间分成 100 等份,每一等份叫 1 摄氏度某地气温 - 3读做:零下 3 摄氏度或负3 摄氏度3、测量温度计 ( 常用液体温度计 )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 ; 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分类及比拟: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二、熔化和凝固熔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

7、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熔化图象: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熔化的条件:(1) 到达熔点。(2)继续吸热。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图象: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凝固的条件:到达凝固点。继续放热。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三、汽化和液化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蒸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外表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发影响因素: (1) 液体的温度

8、;(2) 液体的外表积 ;(3) 液体外表空气的流动。作用:蒸发吸热 ( 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 ) ,具有制冷作用。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外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腾沸腾条件: (1) 到达沸点。 (2) 继续吸热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方法: (1) 降低温度 ;(2) 压缩体积。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作用:液化放热四、升华和凝华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一、光的直线

9、传播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4、应用及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5、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 C=3108m/s=3105km/s; 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 3/4 ,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 2/3 。二、光的反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外表时,一局部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 法线居中 , 两

10、角相等 , 光路可逆 . 即: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不发光物体把照在它上面的光反射进入我们的眼睛3、分类:(1) 镜面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条件:反射面平滑。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2) 漫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三、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 , 等距,垂直,虚像

11、像、物大小相等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像。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 作用:成像、改变光路。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能在光屏接收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不能被光屏接收。2、球面镜:定义:用球面的内外表作反射面。凹面镜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会聚在一点 ; 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定义:用球面的外外表做反射面。凸面镜性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应用:汽车后视镜四、光的折射1、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当发生折射现象时,一定也发生了反射现象。当光线垂直射向

12、两种物质的界面时,传播方向不变。2、光的折射规律:在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 ( 折射角 入射角 ) 。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随之增大。在光的折射现象中,介质的密度越小,光速越大,与法线形成的角越大。3、折射的现象:从岸上向水中看,水好似很浅,沿着看见鱼的方向叉,却叉不到 ; 从水中看岸上的东西,好似变高了。筷子在水中好似“折了。海市蜃楼。彩虹。N水空气O水空气ON图 1入射角折射角折射角入射角从岸边看水中鱼 N的光路图 ( 图 1) :图中的 N点是鱼所在的真

13、正位置, N 点是我们看到的鱼,从图中可以得知,我们看到的鱼比实际位置高。像点就是两条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在完成折射的光路图时可画一条垂直于介质交界面的光线,便于绘制。五、光的色散1、光的色散:光的色散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1666 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玻璃三棱镜使太阳光发生了色散 ( 图 2) 。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用一个白屏来承接,在白屏上就形成一条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的彩带。牛顿的实验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2、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 ( 图 3)红紫光的色散色光的三原色透明物体的颜色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红太阳光绿太阳光红玻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