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要强化爱国主义教育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9361148 上传时间:2023-02-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课要强化爱国主义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政治课要强化爱国主义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政治课要强化爱国主义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政治课要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课要强化爱国主义教育(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政治课要强化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的主旋律,在思想政治课中尤其要对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身上产生一股巨大的力量,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此,教师要充分挖掘爱国主义的因素,使爱国主义教育产生良好的效果。 一、以史实教育学生 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始终高奏着爱国主义的主旋律。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人类漫长的岁月中,勤劳智慧的古代中国人民创造了闻名于世的光辉灿烂的文化。早在公元前613年,鲁国的天文学家就留下了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秦汉时的造纸术对世

2、界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世界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唐文化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宋元时期的火药摧毁了西欧的封建城堡;指南针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可能;明清时期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总结性的科学巨著了解了这些,自然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进行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斗争史。1840年,西方列强用大炮打开了中国古老的大门,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灾难,使中华民族受尽了欺压和凌辱,也使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中国各民族人民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反抗精神。禁烟运动、太平天国革命、义和团的

3、反帝斗争、辛亥革命都彰显了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英勇奋战的民族斗争精神。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推动了中国社会不断前进。了解历史才能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才能培养其爱国情操,才能使其产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责任感。 二、以形象感染学生 教师面对的是1216岁的青少年,他们愿意听且乐于记忆形象性强的人物事迹和故事。教师授课时应紧紧抓住这一特点,因势利导。如讲红军长征,教师通过录像分别展示过草地、翻雪山、飞夺泸定桥这三个惊心动魄的重大历史事件,学生从中看到:草地一望无际,很多地方都是沼泽潭,看着像是草地,脚踏上去就有可能陷下去。红军没有被这样的困难吓倒,继续前进。粮食吃完就吃野菜,甚至把皮带

4、切成一块块煮了吃大雪山高耸入云,终年积雪,英勇的红军战士穿着单衣,忍受着饥饿疾病,迎着狂风,翻越白雪皑皑的夹金山卢定桥上的木板被拆掉了,下面的河水奔腾咆哮,红军战士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沿铁索匍匐前进。敌人被红军的猛烈攻击惊呆了,红军接近桥头时,敌人燃起了大火,企图用火阻止红军前进,战士们奋不顾身,冲向火海,打退了敌人,占领了对岸的桥头三段录像直观地再现了当年红军所遇到的艰难险阻,以及他们所表现出的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一种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为伟大的中华民族而奋斗的爱国主义情感,在学生心头凝聚,升腾 三、以比较启迪学生 有比较才有鉴别,鉴别的目的是为了得出有意义的启迪。如在介绍改

5、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我们现在衣食住行方面的情况,他们的爷爷奶奶在他们小时候的生活情形,要求学生进行比较,写出调查报告。学生会发现我们今天的生活和爷爷奶奶他们小时候的生活大不相同,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今天的生活非常幸福美满。教师可以启迪学生思考,我们为什么能够过上这样幸福的生活?进而启发学生要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伟大的党,要自觉地认真学习以报效祖国。 四、以时事感召学生 爱国主义教育是具体的、生动的,而且富有时代气息。目前我国正处于伟大的历史转折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人们的思想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各条战线都取得了伟大成就,思想战线上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洗刷了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耻辱,“三个代表”,“八荣八耻”,科学发展观,神五神六飞天,2008北京奥运会的召开都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材料。中华民族有源远流长的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当代中国有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与动感鲜明的时代气息,必将在学生心中形成巨大的动力。爱国不再是个空洞的概念,它必将逐步升华,成为振兴中华、奋发向上的动力。思想政治课教师只有不断学习、钻研、探索,才能结合现实的需要,使爱国主义教育落到实处,为培养跨世纪的一代新人作出应有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