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高一语文期末调研测试试题评析.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9360823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7年6月高一语文期末调研测试试题评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07年6月高一语文期末调研测试试题评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07年6月高一语文期末调研测试试题评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07年6月高一语文期末调研测试试题评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07年6月高一语文期末调研测试试题评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7年6月高一语文期末调研测试试题评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7年6月高一语文期末调研测试试题评析一、试卷的特点今年扬州市高一语文期末调研试题较好地体现了考纲的精神,体现了“稳中求变,稳中求新”的新精神、新要求、新趋势,紧密联系教材,注重基础和能力的考查,强调人文积累、哲理思辨和语言表达:是一份质量较高的试卷。综观全卷,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试卷命制接轨新高考。今年试卷共有25题,分值为160分,由语言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写作五部分组成,试卷结构简约,试题排列合理,有利于稳定学生情绪,使其发挥最佳水平。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的个性也是千差万别的,为张扬学生个性,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试卷也命制一定比例的开放性试题,如第15、1

2、6、20、22、24题,学生在答此类试题时,个性得到了张扬,才情得到了展示,特长得到了发挥。2紧密联系教材,重视基础,突出能力。作为期末考试,对教材相关内容的考查应有一定的量,这份试卷除作文外,直接涉及教材的有35分;第题对篇重要课文的评点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现代文小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选的是王勃创作滕王阁序的过程和逸事,与教材关联紧密。知识是能力的载体,只有掌握扎实的基础,才能形成相应的能力。该试卷重视了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理解分析语言材料的能力,动态地考查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迁移能力,如第1、2、4、5、13、23、24等题,考查学生能否辨析常用的

3、字音、字形,能否辨析常用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文言文翻译,压缩语段等等。继续注重考察语言的积累,名家名篇的背诵默写分值分,全部出自必须三、四教材。现代文阅读注重考查对文章的整体感知、理解分析的能力以及个性化的感悟评价能力。今年试卷中现代文大阅读部分在题型设计上均采用主观题,突出考查学生阅读表达能力与独特的体验,同时注重到探究意识的考查。试题设计分别从信息筛选(18、19),文意概括(21的),对文学作品形象的感受、情感的体验、语言的品味能力(20、21的)等角度命制,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评价要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与价值取向”。试题命制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选材立足现实,关

4、注人生,注重思想性与教育性。这份语文试卷在取材上贴近生活,具有时代气息,体现了语文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的理念;具有较为丰富的人文内涵,遵循了语文学习重心灵感悟的规律,让学生在答题时感悟人生,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试题多选用学生学习、生活中常见的感兴趣的语言素材,让人觉得鲜活而富有生气。现代文阅读(一)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雷雨的理解,同时对戏剧创作有了更深的认识,可启发教育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多动脑筋善思考。现代文阅读(二)冰雪竟然如此美丽通过“我”对北方美丽冰雪的喜爱,引发了学生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今年作文的话题是“脊梁”,紧扣人生,关注社会。同时该话题也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探究式学习的要

5、求,更启示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多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思考生活。这些富有浓郁时代与生活气息、人文内涵丰富的材料,在考查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外,还可以引发学生对生活、人生、社会、自然等作深层次的思考,使其受到思想教育、情感熏陶和价值取向的正确引导。二、答题情况与典型错误分析第一项共6小题,满分18分,据样本统计均分为12.2分。第1题字音题正确率较高,大多数学生选择正确,均分2.6;第2题字形辨析题正确率较低,约50的同学选项错误,对“国萃”、“布署”辨识不清,均分1.6;第3题词语解释辨析题正确率一般,均分2.1;第4题实词填空题正确率较高,绝大多数学生选择正确,均分为2.9;第5题成语辨析题正确

6、率60,均分1.8,学生对“明日黄花”、“熟视无睹”、“一挥而就”的理解不够准确;第6题课文内容辨析题正确率较低,超过50的同学选项错误,均分1.2,其中不少同学误选了c项,说明我们的学生对所学的文言文的思想内容和写法特点把握不准。第二项是现代文小阅读,共3题9分,失分较多的题是第9题。近90的同学选错,大部分同学选择了b项,充分说明这部分同学读文章时比较粗心,未能抓住关键词。第三项课内文言文阅读共3题9分,据样本统计均分6.3,失分较多的题是第12题,这反映了对文言文教学,我们重视文言语法现象的分析而忽视了课文思想内容和人物形象的分析。第四项共5题27分,据样本统计均分18.9;第13题为课

7、外文言文翻译题,学生失分较多,翻译时断章取义现象严重,如“操觚”,还有的望文生义,如“文不加点”;第14题为课内文言文翻译题,得分情况较好;第15、16题为诗歌鉴赏题,学生普遍失分较多,据样本统计均分为3.7分,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未能读懂诗歌,何来鉴赏?虽然有些同学初步把握了诗歌的内涵,但是未能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和规范答题的技巧,答题角度单一,不能结合诗句进行具体分析。第17题为名句默写题,由于考查的都是教材中的名篇,故得分率较高,均分为6.2,失分主要是因为别字现象,如“幽愁”写为“忧愁”,“经年”写为“今年”,“良辰好景”写为“良辰美景”,“渔舟唱晚”写为“渔歌唱晚”等。第五项为现代文大

8、阅读,命题者选择了一篇散文冰雪竟然如此美丽,共4题22分,据样本统计均分12.7;第18题均分为2.2,大部分同学能答出手法和作用是“反衬”、“对比”、“铺垫”等,但“表现寻找小村的艰辛,使行文曲折”答不出来;第19题均分为4.4,得分情况较好,说明学生对有效信息的提炼较为准确,但也有部分同学只会摘抄,不会提炼和整合;第20题均分为2分,大多数学生不敢回答“可以删去”,只从“不能删去”的角度回答,而从这个角度回答也往往停留在文字表面,不能从句式角度去回答;第21题均分为4.1分,第(1)小题考查筛选信息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失分的原因主要是筛选信息错误和语言混乱,病例“指雪花的铺天盖地,指夜空映射

9、上去的雪花和雪中小村的雪景,以及晚上天空中雪花飞舞的感觉”;第(2)小题考查对文章重要词语的理解和文章感情的把握,主要问题是词语理解的偏差造成感情把握的肤浅和胡乱拔高。第六项为语言表达题,共3题14分,据样本统计均分为8.36;第22题为仿句题,均分为2.6,此题既需要学生正确理解“潇洒”的含义,也需要有一定的名句积累,失分原因主要是学生的积累不多,对潇洒的理解也有偏差,忽视了句式的一致。病例:“国破山河在”是一种忧国忧民的,“执手相看泪眼”是一种离别的潇洒。优秀答案:“我自横刀向天笑”是一种无畏的潇洒,“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一种自信的潇洒。第23题是语段压缩题,均分为2.8,有部分学生对压缩语

10、段题的解题思路不够熟悉,所写答案没有突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显得空洞。病例:爱的奉献感动华夏大地。第24题属于创新题,对应必修四第四专题“走进语言现场”,要求注意人物的身份,均分为3.9,失分主要因为答案不符合人物身份,病例:老船夫:昔日碧水清清,鱼儿嬉戏,今日尸体满河,叫我如何捕鱼。第七项是作文,平均得分43.5分,根据材料, “脊梁”应该理解为精神支柱、意志品质,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有理可议,并且这一“话题”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话题作文所带来的“宿构”现象。可以说,本道试题真正考查了学生写作核心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了作文命题的有效度。由于试题的开放性,偏题现象比较少见,在本次

11、考试中涌现了不少佳作,具体表现在:内容丰富多彩,材料牵涉到生活、人生、社会、自然的诸多问题。个别考生的文章立意较新,能以小见大,对“脊梁”有个性化的认识,能深入挖掘“脊梁”的本质。体裁多样,表现手法灵活,感情真挚,情文并茂。在阅卷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学生的作文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有:(1)审题不细,流于肤浅。有些文章只抓住“脊梁”的表层意思,忽视了“脊梁”的比喻和象征意义,甚至有一小部分学生把“脊梁”理解为“争强好胜”。(2)视野狭窄,题材平庸。大多表现自己的生活,很少涉及到社会,即使表现,内容也极为平淡;生活感悟比较浅,有的甚至极为幼稚,“无我”、 “无悟”现象较严重(3)非驴非马,文体不

12、清。部分考生把“文体不限”当成取消文体,致使所写的文章文体特点不突出。尤其是议论文,有些简直成了例子的堆砌,一点说理都没有,缺乏深度。(4)中心不明,爱贴标签。在一部分表现亲情的文章中,叙事详细,但与“脊梁”关联不大,只在最后提出“是我(家庭)的脊梁”。除上述情况之外,我们还发现学生缺乏一些基本的作文能力:如详略不当、条理不清、语句不通等现象,甚至有些考生卷面涂改极其严重。三、对今后教学的建议1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和三省区(广东、山东、宁夏)最新的考试说明,正确把握课程改革的方向和高考语文命题的导向。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综合落实,倡导自

13、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启发讨论式教学。力求建立民主、平等、活泼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师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2重视基础训练。不管课程如何改革,基础的东西不能丢。当然,我们强调基础不仅指字词句篇语修文逻等等知识,更是指学生学会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进行综合性学习、学会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基本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初步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后一个基础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着眼于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扎实而灵活的基础。因此,“基础”是个发展的概念,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既要抓好最基础的东西,诸如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更要重视语言的运用,特别是字词句的积累、训练必须得到强化:

14、(1)音、形、义:在“识记”方面注重常用性,教材中出现生字词、成语一个也不能放过,教材中加注释的词语更值得关注,注意近义词、近义成语的比较,对学生作文中的常见错别字要多让学生辨正。(2)在语言运用方面要注意审清题目要求,加强对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和概括能力的培养,加强阅读,扩大知识面。、阅读教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不但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还要认真研究学生心理和语文学习的规律,以研究学法为突破口,促进学生以积极的情感和浓厚的兴趣主动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主动探究和合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指导学生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帮助学生养成终身受用的学习习惯,真正实

15、现“教是为了不教”。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要让学生在接触大量语文材料的过程中,其精神世界自然而然地受到真善美的抚摸、沐浴、滋润或激荡,让学生在语文课上感到一种心灵的舒展、情感的流淌和思想的奔涌。积极提倡创造性阅读、多角度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展开想象与联想,不光要引导学生“读出作者”,更要学生“读出自己”。具体有以下几点:(1)诗歌鉴赏:利用高二讲读唐宋诗词选读的契机,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和答案整合技巧,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切实提高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2)文言文阅读:利用高二讲读史记选读的契机

16、,加大文言文学习的力度,了解史传体文章的特点,进一步注重文言语法现象的积累,同时对典范文言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法要进行分析。(3)现代文阅读:要鼓励学生用心去品味、去感悟作品深刻的内涵,读出韵味,想象美好的意境,以强化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继承人类优秀的文化精华,培养美好崇高的审美情趣。同时,教师应推荐多样有趣的、富有探究性的素材,拓展学生阅读视野。教师还要创设多种条件,开设各种类型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与主动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断增强语文素养。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特别是筛选信息以及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在信息化社会,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最重要的手段,阅读教学除了指导学生学会精读,还要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