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校外培训专项题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9358364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校外培训专项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校外培训专项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校外培训专项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校外培训专项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校外培训专项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校外培训专项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校外培训专项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校外培训专项题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书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好书画_今乃掉尾而斗_处士笑而然之_谬矣_2下列句子中,括号里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两项是(_)A(杜处士)所宝以百数 B(戴嵩)尤所爱C(牧童)拊掌大笑 D(杜处士)不可改也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一日曝书画,

2、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_4说说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_2. 阅读短文。小时了了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乃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注释)孔文举:东汉的孔融。清称:有名誉。中表:指的是亲戚。伯阳:老子的号。奕世:世世代代。了了:聪明。踧踖(c j):局促不安的样子。1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

3、表亲戚,乃通。( )A.造诣。B.接见。C.会见。D.拜访。2既通,前坐。( )A.前面。B.前进。C.上前。D.前排。3给下面句子选择正确的翻译。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A.李元礼以及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B.李元礼以及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感到惊奇的。C.李元礼以及他的那些宾客都感到莫名其妙。D.李元礼以及他的那些宾客都觉得这个孩子很奇怪。4“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意思正确的是( )A.小时候一般,长大后不一定会差。B.小时候一般,长大后也一定不会出色。C.小时候很聪明,长大后也一定很出色。D.小时候很聪明,长大后不一定出色。5从上文看,孔融是个怎样的人?下面选项中不合适

4、的词是( )。A.博学多才B.反应敏捷C.应对机智D.能言善辩3. 文言文阅读。枭将东徙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吾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注释)枭:一种凶猛的鸟。鸠:一种鸟,形状像鸽,有斑鸠、山鸠等。子:你。徙:迁移。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_2鸠对枭东徙持什么态度?,请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_3从这则寓言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_4.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枫叶父自山中归,拾红叶一片,以示其子。子曰:“树叶皆绿,至秋则黄。何有红叶?”父曰:“此枫叶也。经霜则红。”子不信。明日父携子,至山中,观红叶

5、。但见红叶满林,鲜艳如染。子大喜。父曰:“事须亲见而始信之,凡人皆然,不独汝也。(注)示:给看。皆:都。何:为什么?携:带着。凡:所有。1请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_2儿子随父亲在山中看到的红叶是什么样子的?请用“_”画出来。3与“事须亲见而始信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知己知彼,百战不殆。B.集思广益,多见多闻。C.耳听为虚,眼见为实。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注释鹬(y):鸟名,羽毛茶褐色,嘴、腿都很长,趾间无璞,常在水边或田野中捕食小鱼

6、、昆虫和贝类。钳(qin):用东西夹住。1文中的“不雨”应解释为_;“雨”本为名词,但在本文中它作_用。2“今日不出,明日不出”中是指_“不出”。这个字的读音是_。3文中最后一句话中的“禽”的意思是_。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相舍:_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蚌方出曝。_(2)渔者得而并禽之。_6这个寓言故事后来被缩写成了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_,_”。6. 阅读,完成练习。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 右左右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1在下列语段的正确停顿处用/断开。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欲:_乃:_误:_或:_7.

7、阅读熟读精思(节选),完成习题。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子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甲)到,(乙)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注:详缓:仔细从容。子:通“仔”,仔细。下同。牵强暗记:勉强硬记。漫浪:随随便便。急:要紧。1“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中的“见”字的

8、读音为(_)。2在我们学过的文言词语中,还有哪些词与文中加点的“余”字意思相同?请任写一个。_3根据上下文,在文中甲、乙两个括号内各填一个字。4写出画线句子的大意。_5读书要善于积累。古人关于读书有许多名言名句,你积累过吗?请任意写一句。_8. 阅读理解。终身食鱼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或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对曰:“吾以嗜鱼,故不受鱼。受鱼失禄,无以食鱼。”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昔者()(2)有馈鱼于郑相者()(3)嗜鱼()2将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子嗜鱼,何故不受?_3郑相为什么不接受别人送来的鱼?(用自己的话回答)_。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匡衡

9、字稚圭(u),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注释匡(kun)衡:西汉经学家。逮:到,及。不逮,指烛光照不到。穿壁:在墙上凿洞。1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衡乃穿壁引其光。_2这篇文言文讲的是哪则成语故事?(选一选)( )A.囊萤映雪B.凿壁借光3你认为匡衡是一个怎样的人?_10. 阅读文段,完成小题。雏燕吾弟爱鸟,日思得一雏。今春,有燕自南来,竟日衔泥,筑室于檐下,劳甚。未几,啾啾之声可闻,盖雏已出壳矣。一日,有雏坠于堂下,弟拾之,不胜喜,纳于笼而饲之。母闻之,曰:“是乃益鸟,食虫害,且南飞越冬,尔安得久饲之?”趣弟遽释之。弟恋恋不舍,然视雏意甚哀,遂出笼释之

10、。雏飞于巢,与其家人熙熙而乐也。注释:竟日:整天。盖:原来是。趣:催促。遽:j,马上。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日思得一雏日:_遂出笼释之释:_是乃益鸟是:_尔安得久饲之尔: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是乃益鸟,食虫害,且南飞越冬,尔安得久饲之?答:_弟恋恋不舍,然视雏意甚哀,遂出笼释之。答:_3仿照样子,概括本文故事情节。思雏(_)雏(_)雏(_)雏11. 古诗文阅读。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11、,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sh)为汝(r)多知(zh)乎?”1解释下列画横线的字。(1)问其故(_)(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_)(3)孔子不能决也(_)2一词多义。问其故 其:_及其日中如探汤 其:_3句子翻译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_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_4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_(2)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_5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儿辩论一天中太阳大小的变化情况,一个从_角度出发,一个从_角度出发,故得出相反的结论。说明了_道理,表现了他们_的可贵精神。12. 阅读王戎中不取道旁李,完成习题。王戎中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甲,诸儿竞走四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日:“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注释王戎:琅伢临沂(今山东临沂白沙埠镇诸葛村)人。三国至西晋时期名士、官员,“竹林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