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微生物学复习题.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9357237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兽医微生物学复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兽医微生物学复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兽医微生物学复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兽医微生物学复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兽医微生物学复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兽医微生物学复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兽医微生物学复习题.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兽医微生物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形体微小,数量繁多,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甚至上万倍,才能观察的一群微小低等生物体。 2.病原微生物:对人类和动物、植物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称病原微生物。 3.原生质体:革兰阳性菌由于其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构成,细菌变成细菌L型后,细胞壁完全缺失,细菌原生质仅被一层细胞膜包裹,称为原生质体 4.菌落:单个细菌经一定时间培养后形成的一个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 5.质粒:是细菌染色体以外具有遗传功能的闭合环型DNA,其编码的产物与细菌性状有关,如R、F和毒力质粒。 6、荚膜:某些细菌能分泌黏液状物质包围于细胞壁外,形成

2、一层和菌体界限分明、不易着色的透明圈。主要由多糖组成,少数细菌为多肽。其主要的功能是抗吞噬作用,并具有抗原性。 7.芽胞:某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在菌体内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形的小体。见于革兰阳性菌,如需氧芽胞菌和厌氧芽胞杆菌。是细菌在不利环境下的休眠体,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 8.菌毛:是存在于细菌表面,有蛋白质组成的纤细,短而直的毛状结构,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多见于革兰阴性菌。 9. 细菌生长曲线:在培养基中以培养的时间为横坐标,以细菌增长对数为纵坐标得出的曲线。 10.空斑:把单层动物细胞上覆盖一薄层琼脂进行培养,如某一细胞感染有病毒,则增殖后的病毒粒子只能扩散至邻近的细胞,最终形成一个

3、与噬菌斑类似的空斑。再染色,可区分活细胞和死细胞。 11.SPF动物:是指不存在某些特定的具有病原性或潜在病原性的微生物及其抗体或寄生虫的动物(或禽胚胎)。 12.病毒:是超显微的,无细胞结构,专性活细胞内寄生,在活细胞外具一般化学大分子特征,一旦进入宿主细胞又具有生命特征。 13.毒力:同一病原体不同菌株间的致病能力有所差异。病原微生物致病力的强弱程度用毒力表示 14.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成分,只有菌体裂解后才释放出来。15.外毒素:是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合成并分泌到菌体外的毒性成分。主要由革兰阳性菌产生。 16. 免疫:免疫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与“非己”抗原物质的过程,

4、对自己抗原物质形成天然免疫耐受,而对“非己”抗原物质产生排己作用的一种生理功能。17. 抗原: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免疫原性),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效应T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原性)的物质。 18. 抗体:抗体机体免疫系统接受抗原刺激后,由浆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抗体按其重链抗原性的不同可分为IgG,IgM,IgA,IgD和IgE。 19. 免疫活性细胞 :能接受抗原刺激而发生分化、增殖形成免疫效应物质并能进行特性免疫反应的细胞。 20. 免疫应答:机体免疫系统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所发生的一系列复杂变化和产生免疫效应的生理过程。

5、 21. 生物制品:是以微生物、细胞、动物或人源组织和体液等为原料,应用传统技术或现代生物技术制成,用于人类疾病的预防、治疗和诊断的药品。 22. 人工主动免疫:将疫苗或类毒素接种于人体,使机体产生获得性免疫力的一种防治微生物感染的措施,主要用于预防。 23. 包涵体 :病毒、衣原体在感染细胞的核内或胞浆内增殖后形成的斑块状结构,由病毒颗粒和未装配的病毒成分或衣原体的原体和始体等组成。如疱疹病毒、沙眼衣原体可在感染细胞内形成包涵体。 24. CAMP试验 :B群链球菌产生的CAMP因子,可促进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溶血活性,在两菌交界处出现箭头状溶血现象 25. 病毒复制:病毒增殖只在活细胞内进行,

6、是以病毒基因为模板,在酶的作用下,分别合成其基因及蛋白质,再组装成完整的病毒颗粒,这种方式称为复制。 26. 串珠试验:在有微量青霉素存在时,炭疽杆菌可形成L型菌,菌体呈“串珠状”,类似“串珠状菌链”;而类炭疽杆菌由于对青霉素不敏感,则不具有此特性。 27.病毒粒子:具有感染性结构完整的病毒颗粒。 28.朊病毒:是一类具有侵染性并能在寄主细胞内复制的小分子,无免疫性疏水蛋白质。 二、问答题1、与医学相关的微生物有哪些?与医学相关的微生物有:病毒、细菌、真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2、微生物学的先驱有那些?他们的主要成绩是什么?先驱有吕文虎克、巴斯德、科赫吕文虎克:十七世纪

7、,荷兰人吕文虎克用自制的、能放大160200倍的显微镜第一次看到了微生物巴斯德是微生物的奠基人:(1) 发现并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2) 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著名的曲颈瓶试验无可辩驳地证实,空气内确实含有微生物,是它们引起有机质的腐败。(3) 免疫学预防接种 首次制成狂犬疫苗(4) 其他贡献 巴斯德消毒法:6065作短时间加热处理,杀死有害微生物微生物的另一位奠基人是一位德国医生柯赫(1)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方面的贡献:细菌纯培养方法的建立 设计了各种培养基,实现了在实验室内对各种微生物的培养(2)对病原细菌的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具体证实了炭疽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发现了肺结核

8、病的病原菌(1905年获诺贝尔奖)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著名的柯赫原则 Lister建立消毒技术3、 微生物学有哪些特性?体积小面积大 吸收多转化快 生长旺繁殖快 适应强易变异 分布广种类多1、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小通常用m(微米)或nm(纳米)表示;大多数是单细胞结构2、吸收多、转化快 胃口大:消耗自身重量2000倍食物的时间:大肠杆菌:1小时 食谱广 :纤维素、木质素、几丁质、角蛋白、石油、甲醇、甲烷、天然气、塑料、酚类、氰化物、各种有机物均可被微生物作为粮食 3、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已发现的微生物达20万种以上,新种不断发现,极端环境、土壤、空气、水、动植物体表及

9、某些器官。4、 群居混杂、相生相克,共生、协同、竞争,维持着生态平衡5、 生长繁殖快:大肠杆菌,20min/代,24h可繁殖72代6、适应能力强、易变异:抗(逆)性强: 抗热:有的细菌能在265个大气压,250 的条件下生长; 抗寒:有些微生物可以在12 30的低温生长; 抗酸碱:细菌能耐受并生长的pH范围:pH 0.5 13; 耐渗透压:蜜饯、腌制品,饱和盐水(NaCl, 32%)中都有微生物生长; 抗压力:有些细菌可在1400个大气压下生长; 当环境不良时,它们出现形态、生理、毒力的变异,如芽孢菌产生芽孢、霉菌形成孢子,病原菌产生抗药性7、生物遗传性状典型、实验技术体系完善4、细菌的基本结

10、构和特殊结构有哪些,有何作用?细菌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体等基本结构。有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还具有特殊结构细菌的特殊结构包括荚膜、S层、鞭毛、菌毛、芽胞等。5、 绘出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图。6、 细菌群体生长繁殖分几个时期?各个时期有何特点? 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有4个时期: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迟缓期:是细菌初到新环境的适应期。此时菌体增大、代谢活跃、合成所需酶系统。RNA含量明显增多,DNA无变化,此时细菌数并不增加。l-4h。对数期:细菌迅速分裂繁殖,活菌数以恒定的几何级数增长,生长曲线近斜线。该期病原菌致病力最强,其形态染色及生理均较典型,对抗菌药物等的作用较为敏感

11、。6-10h。稳定期:因营养消耗、代谢产物蓄积等,此时新繁殖的活菌与死菌平衡,活菌数最多。该期形态染色不特异。产生毒素等代谢产物。一般持续时间8h。衰亡期:细菌死亡速度加大,繁殖速度变小。如不移植到新培养基,最终可全部死亡。此期菌体变形或自溶,染色不典型,难以鉴定。7、 试述基因水平的柯赫法则。(1)应在治病菌株中检出某些基因或其产物,而无毒力菌株中没有 (2)如有毒力菌株的某个基因被破坏,则菌株的毒力应减弱或消除。或者将此基因克隆到无毒菌株内,后者成为有毒力菌株。 (3)将细菌接种动物时,这个基因应在感染的过程中表达 (4)在接种动物检测到这个基因产物的抗体,或产生免疫保护,该法也适用于细菌

12、以外的微生物,如病毒。8、 试述内毒素与外毒素的区别。区别要点外毒素内毒素存在部位由活得细菌释放至细菌体外为细菌细胞壁结构成分,菌体崩解后释出细菌种类以革兰阳性菌多见及部分G菌革兰阴性菌多见化学组成蛋白质磷脂多糖蛋白质复合物(毒性主要为类脂A)稳定性不稳定,60度以上能迅速破坏耐热,60度耐受数小时毒性作用强,微量对实验动物有致死作用。各种稍弱,对实验动物致死作用的量比外毒素有选择作用,引起特殊病变,不外毒素为大。各种细菌内毒素的毒引起宿主发热反应。有抑制蛋白质合成,性作用大致相同。引起发热、弥散有细胞毒性,神经毒性,水盐代谢紊乱等性血管内凝血、粒细胞减少血症、施瓦兹曼现象等抗原性强,可刺激机

13、体产生高效价的抗毒素。经刺激机体对多糖成分产生抗体,不甲醛处理,可脱毒称为类毒素,仍有较强形成抗毒素,不能经甲醛处理成为的抗原性,可用于人工自动免疫类毒素9、 试述细菌毒力减弱的方法。 1)长时间在体外连续培养传代 病原菌在体外人工培养基上连续多次传代后,毒力一般都能逐渐减弱乃至失去毒力。2)在高于最适生长温度条件下培养 例如炭疽工型和号疫苗,均是将炭疽杆菌强毒株在4243培养传代育成。3)在含有特殊化学物质的培养基中培养 如广为采用的结核病卡介苗(BCG),系将牛型结核杆菌在含有胆汁的马铃薯培养基上每15天传1代,持续传代13年后育成。4)在特殊气体条件下培养 如无荚膜炭疽芽孢苗是半强毒菌株

14、在含50动物血清的培养基上,在50C02的条件下选育的。5)通过非易感动物 如猪丹毒弱毒苗(GC42)系将强致病菌和株通过豚鼠370代后,又通过鸡42代选育而成。 6)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 去除毒力基因或用点突变的方法使毒力基因失活,可获得无毒力菌株或弱毒菌株。但对多基因调控的毒力因子较难奏效。10、抗原物质成为免疫原的条件有哪些?11、试述免疫系统的组成。12、获得性免疫分几类?各类有什么特点?13、免疫球蛋白类型及特点。14、如何进行细菌性病料的微生物学诊断?15、试述各种常见病原生物学特征(如链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巴氏杆菌、里氏杆菌、布氏杆菌、炭疽杆菌)16、病毒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病毒的基本特征:病毒一般以病毒颗粒(viral particle)或病毒子(virion)的形式存在,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以及传染性。病毒粒子极其微小,测定其大小的单位通常用纳米(nm),在电镜下才能观察。病毒的形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